原文作者:杨义先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南怀瑾大师在给众僧讲佛时说:你们修佛要有足够的决心,要像俗家青年谈恋爱那样,不把对方追到手,决不罢休!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僧、俗的方法是相通的呀!
那好,老夫现在就借用唐朝玄奘法师,在千年前,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中,得“三摩地”的二十种对治方法,来为研究生们析取出一套“读研宝典”,就当是新学期送给全体研究生和导师们的见面礼吧。
为溯源方便(毕竟不敢造假,惹怒了悟空,后果严重!),我将唐僧的原文,加括号后,放在每段的最后。
从广义来说,世人其实都在修佛。“佛”的本质,无非“成功+幸福”,只不过僧、俗各家的时间表不同而已:俗家追求今生得“佛”,而僧众追求来世成佛。当然,俗家在家里“修佛”,成功与否的标志包括名、利、富、贵等;僧众在庙里修佛,成功与否的标志包括涅槃、脱离生死轮回等。
如果非要把俗家“修佛”再细分的话,那么,大学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的,可算作在社会上与自己的配偶一起“修佛”,成功与否的指标就是家和、旺发等;而进入高校继续读研的,可算作在实验室与自己的同门和导师一起“修佛”,成功与否的指标就是高水平论文和项目成果等。
僧众修佛是全身心地出家修佛,而俗人的“修佛”却是三心二意地玩着“修佛”,就算是研究生的“修佛”难度稍大一些,但是,与僧众的修佛相比,简直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试问,历史上有几位研究生没能毕业,而又有几位高僧真正涅槃?!
既然僧众的修佛更难,那么,借用出家人的修佛技巧来读研,就可算作“高标准,严要求”了吧!
法师修佛成功的前提是要“入定”,同样,读研成功的前提也是要“入定”,即,要真正进入读研的状态!影响法师“入定”的干扰有二十种,它们也条条都能影响研究生的“入定”。故下面将其以“二十忌”的方式分述如下:
一忌学风坏。没有良好的学风和氛围,读研谈何容易。想想看,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混日子,你真能安心读研?如果同伴的动机不纯,你能不受影响?因此,要么努力改善环境,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友好竞争的向上气氛;要么实在无力改变外部环境,那就学习孟母,对自己负责,远离污染吧。当然,你自己务必不要成为“坏学风的污染源”。(原文:一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过失)
二忌导师赖。学生虽然德性都很好,也愿意学习和进取,可是,却碰到了差导师、赖导师,怎么办?!如果许多同门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么,肯定是导师的问题,这时就该勇敢地向学校反映,甚至呼吁取消其导师资格。但是,如果只有你或很少几个学生有这样的感受,那么,你就该先反省一下自己。也许你能够借机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毕竟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必须努力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而社会绝不会迁就你的任性。当然,你也可以按规定,向学校申请更换导师。最保底的办法,那就是完全自学,毕竟研究生也应该拥有足够的独立科研能力。总之,千万别把自己的宝贵时间用于去与“差导师”纠缠,毕竟,最终受害的是你自己。(原文:二伴虽有德,然能宣说修定方便师有过失,谓颠倒说修定方便)
三忌理念合不来。虽然同门好学,导师也不错,但是,你的读研理念与导师矛盾,不认可导师的指导方法和课题,或者对导师看不惯等,致使你对读研灰心丧气,甚至以应付的态度来消极对抗,那么,你的读研必定失败。即使理念不同,你也不该拿“虚度年华”来惩罚自己。如果你真正认定了自己的理念,那么,就该勇敢地,跟着自己的心声走下去。一般情况下,导师都会尊重“有主意”弟子的坚持,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你。当然,万一因为你自己的固执而失败,其责任也该由你自己承担,别再埋怨导师“不作为”。(原文:三师虽有德,然于所说修定方便,其能听者欲乐赢劣,必散乱故,不能领受过失)
四忌耳在心不在。虽然你求胜心切,恨不能“今天入学,明天出成就,后天毕业,大后天就扬名全世界”,但是,如果对导师的指导,你不用心认真领悟,而只是听听而已,甚至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那么你的心气再高,都等于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你的智慧暗钝,不明利,觉性不够,也是福德不够。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而只想一鸣惊人,这就是典型的“智慧暗钝”!如果能够处处用心领会,举一反三,那就是“智慧明利”。研究生应该经常反省,为什么自己的智慧会暗钝呢?因为福德不足。为什么福德不足呢?因为小算盘太多,太在意个人得失,把精力都用于斤斤计较了。(原文:四其能听者虽有乐欲,闻耳而听,然暗钝故,觉慧劣故,不能领受过失)
五忌不懂谦恭太自爱。有些研究生善玩“小聪明”,欲望过大,自尊心极强,一点批评也不能接受,一点名利机会也不肯放过,从不把别人放在眼界,好像永远是“老子天下第一”。总是拿别人的短处,来彰显自己的长处。不但自己不懂谦虚,还把别人的谦虚当“心虚”;不但自己不懂恭敬,而且还把别人对自己的恭敬,当作更加骄傲的本钱。别人稍有缺陷,他就更忘乎所以。这样的人,贪求恭敬,总希望人家重视他。别忘了,伙计,能读研究生的人都是人精,都不比你差,其欲望都不比你小。请记住: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原文:五虽有智德,然是爱行。多求利养恭敬过失)
六忌脾气怪。多愁善感,心理阴暗。难满:永远不知足,不安于现实,不满于现实,除了抱怨还是抱怨,比如,嫌实验室条件不够好,嫌导师的课题不够高大上,嫌工作太累,嫌待遇太低等。对什么事情都很担心:担心毕业后工作难找,担心论文写不出来,担心考试出意外,担心被同学们误会等,总之,不是忧就是愁。难养:对他严格要求不行,对他放任少管也不行;科研当主角不行,做配角也不行!疑心特重:总觉得同学说了他闲话,导师偏了心,身边的人好像都要害他,自己是不是吃了亏等等。这样的状态,当然不能“入定”。研究生不但智商要高,情商也应该要提高,“坏脾气”是低情商的典型表现。(原文:六多分忧愁,难养难满,不知喜足过失)
七忌牛角尖里出不来。科研确定需要“钻研”,但是,这个“钻”一定要有度:不“钻”不行;“钻”过了头,则可能走火入魔。其实,无论是在科研或是在生活中,千万别轻易钻牛角尖。若已经不小心进了牛角尖,请务必尽快想办法退出,那怕承受一点损失。否则,就会“增上力”,即,心理出毛病,越想越不通,越想越不对,越想越不合意,甚至可能产生幻觉,把愤怒转稼到导师、同学、同事甚至亲人身上。这山看到那山高,到了那山心又焦。一旦“增上力”,自己错误的观念就越碰越厉害,从而,做学问的时间就少了,烦恼的事情就多了,干扰力越来越强,心理的不能平静,当然不能“入定”。(原文:七即由如是增上力故,多诸事务过失)
八忌懒惰懈怠。懒惰和懈怠虽为人之天性,但是,作为研究生,你不能太过。懈怠是什么?马虎,做事情马马虎虎:公式不认真推敲,实验数据不仔细核对,关键资料不认真查阅,文稿撰写错误百出,重要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常常搞混淆,总想空闲一点,责任小一点等,这些都是懈怠心理。青年人不勤奋,成天闲着干什么?坐在那里,呆想?!呆想的后果,就是使自己的智慧,变得越来越暗钝。因为懒惰,你可能会原谅自己;因为懈怠,你也可能会原谅自己。但是,原谅了以后,你常常又会很忏悔,觉得自己没有出息,甚至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可是,忏悔刚过,又找出许多理由来又原谅“那个没有出息的自己”。如此这般,你永远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原文:虽无此失,然有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过失。)因为懈怠和懒惰,荒废了学业就可惜了。
九忌不分内与外。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做学问一定要区分“轻重缓急”,别“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严密的行动计划和阶段性自我考核目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在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先选定正确的事情,然后,再努力把事情做正确。别自以为能干,精力旺盛,可以“好猫管七家”,自己家里老鼠当然要抓,别人家里老鼠就别花太多精力去抓。份内的事情当然要管,份外的事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该管才管,不该管的就别管,特别是一些闲事更应该回避,否则,不但让人讨厌,还把自己累得一塌糊涂,阻碍了正常的学业,生起一些过失,当然不能“入定”。(原文:虽无此失,然有为他种种障碍生起过失。)
十忌攻坚克难不会忍耐。百步无轻担,更何况读研绝不是“轻担”,而且还是要挑2至3年的“重担”。所以,如果毅力不够,不愿长期吃苦,那么,读研必定失败。其实,做科研好比负重登山,必须要有“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思想准备,既要耐得住无助的寂寞,又要受得了失败的打击。做理论难,因为要推导若干天书般的数学公式;做工程难,因为要没日没夜地做实验;编软件难,因为要在浩瀚的代码中上下求索;做硬件难,因为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照套,必须反复失败求真等等。总之,要想舒服,要想轻松,就别来读研究生。(原文:虽无此失,然有于寒热等苦不能堪忍过失。)
十一忌傲慢。不光是读研,其实“傲慢”几乎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天敌。稍有成绩就骄傲;贪天之功为己有,只知道自己的功劳,看不见别人的贡献;论文争名次;报奖争证书,项目争利益,总之,过于关注自己的得失,缺乏足够的合作精神,不懂互利共赢。待人接物态度冷淡,目中无人不殷勤,不礼貌,不知温良恭俭让。得理就不饶人,无理也要横三分。稍不如意就发火,脾气大,肝火旺,毛病多,事事看不惯,处处让别人难堪,还不能接受别人好意的劝导和教诲。这样当然不能“入定”。请记住:作为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你才刚刚入门,完全没有傲慢的资本,当然,真正的牛人是绝不会傲慢的。(原文:虽无此失,然有慢恚过故,不能领受教诲过失。)
十二忌心不净思路乱。成功的科研,必须首先要有全面的宏观分析,再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还需周密的行动计划。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明确的技术路线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思想不清晰,对要解决的问题,无整体考虑,却自以为“胸有成竹”,这绝不是干大事的做法。思维混乱、本目颠倒,不但会导致许多重复性的工作,而且还会遗留若干致命漏洞。做科研项目,特别是需要众多人合作的跨学科项目,必须首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对任务进行精心分解,对进度合理把握;最后,还要综合集成,联调、联试等。记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思维不清,谈何“入定”。(原文:虽无此失,然有于教颠倒思惟过失)
十三忌不苦干。研究生做科研和本科生做作业不同,作业都有标准答案,但是,科研项目都是硬骨头,是否有答案,谁都不知道。即使你再聪明,也少不了苦干;即使你能力再强,也少不了经受反复的失败打击。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都得承认: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更别说像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了。当然,别忘了,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还有后一半:“但是,通常1%的天才比99%的汗水更为重要!”因此,不但要苦干,而且还要巧干,如果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你在某方面没有天才”,那么,最好请你扬长避短,别在一棵树上吊死。笨鸟先飞、勤能补拙都是“入定”的前提。(原文: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
十四忌无谓比攀。人比人比死人!自己认定了的事情,自己做出的决择,就不要犹豫了,不要再三心二意了,更不要再去与别人攀比了:未读研的同学,比你多挣了多少钱;出国的同学,比你多见了多少世面;其它同学的导师名气又大了多少;别人读研好像更轻松;同门师兄弟中,好像别人更受重视;其它专业好像就业率更高;其它实验室的津贴更多等等。如此无谓的攀比,一定会把心思搞乱,当然影响“入定”,此过失很严重。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你所看见的不平可能只是某种偏见。当你花心思羡慕别人的时候,没准别人正在羡慕你呢。就算你的真各方面都比不过别人,其实也没关系,因为,笑到最后,才算笑得最好,真正需要攀比竞争的战场,是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原文:虽无此失,然有在家出家杂住过失。)
十五忌自找麻烦。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读研其实就是进入社会前的“热身赛”,经受一些痛苦和磨难本来是难得的“挫折教育”。这些“清零式”的磨难,肯定有利于提升自己今后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只要放正心态,读研就应该没有任何麻烦。吃不愁,穿不愁,课题论文也不愁,只需“两耳少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行了。但是,总有学生要自找麻烦,无休止地求全责备,甚至把许多无关的事情都牵连进读研过程中,把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看成天大之事,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业,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更甭说“入定”了。(原文:虽无此失,然有受用五失相应卧具过失。五失相应卧具,应知如声闻地当说。)
十六忌邪念。读研没有捷径,只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所有任务,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最终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特别是个别研究生,自以为聪明,不是刻苦攻关做论文,而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抄袭。结果,给自己的人生埋下了巨型的定时炸弹,因为,所有学位论文都会公开,任何人都有权对其版权状况进行验证,一旦被发现抄袭,那么,无论你毕业后多少年,无论你那时已经是多么荣华富贵,学校都将毫不留情地取消你的学位,并追究其它责任。所以,读研必须守住“正根”,彻底清除任何不良念头。(原文:虽无此失,然于远离处不守护诸根故,有不正寻思过失。)
十七忌缺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研究生同学虽然都很年轻,但是,读研对身体的消耗其实很大,剧烈的脑力劳动加上长期的埋头科研,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作为基本保障,否则,一定会垮掉。其实体育场也是一种社交场,也许你会在那里遇到许多良师益友,甚至碰见你人生的贵人。所以,为了成功和幸福,请注意锻炼吧。当然,科学饮食,重视运功,适量休息,调节心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如果你身体太差,建议你休学回家,等养好了身心,再回校继续完成学业,千万不要硬撑,毕竟读研仅仅只是手段,而不应该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原文:由食不平等故,有身沉重,无所堪能过失。)
十八忌贪玩。适当休息并不等于尽情地玩,打游戏不能太过,睡懒觉肯定是错,结交朋友花时间不宜过多,谈恋爱最好别影响工作,年轻时别贪图吃喝玩乐!读研是创业,甚至是基础性的创业,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千万别“青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研也是强行纠正所有不良习惯的最佳机会和最后机会,因为,有导师严厉的监督,有师兄弟、师姐妹的无情竞争,有毕业和就业的超强压力,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的贪玩毛病都不能根除的话,那么,你基本上就没救了,毕竟古往今来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玩出来的。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嘛。(原文:然性多睡眠,有多睡眠随烦恼现行过失。)”
十九忌心散。读研本来就很难,即使全力以赴聚集一点,都还不一定成功,更何况浅尝辄止了。读研一定要“心止”,把一颗心全部止于科研,不要分散精力。如果心念都不能止住,不能系心于一缘,那么,内心怎能清净。内心不能寂灭,又怎能不胡思乱想。如果你散乱心重,读研就会心不在焉,昏沉习气就会很重,更不会有创新,也不会喜欢上科研,而只是成天发呆,读研就成了你的负担。心散定会失败,失败又助长心散;如此这般,“心散”和“失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记住:如果你每天都在散乱中,当然不能“得定”,更谈不上成功了。(原文:然不先修行奢摩他品故,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
二十忌没灵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掌握正确的读研方法非常重要,有的研究生一味读书而不会思考,当然就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更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相反,也有一些研究生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终究会沙上建塔,一无所得。研究生必须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越难的科研,越要靠灵感。灵感是只为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的:不努力当然没灵感;不是有心人,不随时注意抓住和记录灵感,那么,当灵感一闪而过时,留给你的就只有遗憾。(原文:虽无此失,然先不修行毗钵舍那品故,于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如实观中有不欣乐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