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我们的黄金时代

      “窗上洒着白月的时候,我愿意关着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萧红 

        七月十五的夜,我看了篇《黄金时代》电影海报创意设计的文章,突然勾起我要观看电影《黄金时代》的欲望。这部2014年上映的人物传记文艺片,长达三小时,讲述一个生活在抗战动荡时期的女作家萧红短暂的一生。导演许鞍华,一个女导演以女性的视角拍摄一个独特女人的一生,也许更能洞察身为女性的悲哀和矛盾吧。

      萧红,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原名张乃莹。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她的生平:母亲早逝、父亲凶暴、逃婚、私奔、怀孕、被弃、满城流言与白眼、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新生儿送人、背井离乡、爱人出轨、被家暴、怀着前任的孩子再婚、战争、婴儿死亡、逃难、病入膏肓、早逝......人世间有千难万苦,每一种,都铺在她的生命前方,等她去一一领略滋味。

      童年记忆的花园里伴着祖父的岁月,无忧无虑,无伤无悲,虫鸣鸟叫,明晃晃的花开,日子是应当这样过的。然花盛花衰,祖父终逝,萧红的生命就像一只风筝经不住狂风的摧残离了线,呼兰河的记忆就像那条线离她越来越远。

      萧红说:“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提起萧红,就会联系到她的情感经历。她一生渴望爱情,却又一次次被抛弃。她的一生都在疲于奔命和动荡不安中挣扎,文学创作虽然部分成全了她,却没有彻底改变她的悲惨命运。最终含恨而死,年仅三十一岁,成为文学界一曲悲歌。

        少女时代的萧红,曾被家里订了婚,未婚夫叫汪恩甲。这人相貌堂堂,师范毕业。但是,萧红在初中毕业后跟随初恋情人表哥陆哲舜搭伴去北京读高中,这件事情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未婚夫的哥哥汪恩厚因此逼迫弟弟跟她分手。萧红不服,到法庭状告汪恩厚代弟休妻,汪恩甲为保全哥哥在教育界的名声,表示解除婚约是他自己的要求,令萧红败诉。不过,萧红后来走投无路居然又投奔了汪恩甲。1934年,两人住进哈尔滨东兴顺旅馆,不久萧红有了身孕。但是,当萧红临产期近,汪恩甲却突然失踪,令萧红独自被困在旅馆,承受赊欠旅馆600元巨债的现实。

  在被汪恩甲抛弃后,萧红贫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萧军,她的生命就像枯木逢春,活着便有了希望。和萧军在一起,他们谈经历,谈哲学,谈人生,纯精神的爱情世界,没有丝毫物质的牵绊。萧军没能带给她富足的生活,他们依旧贫穷着,可精神上的慰藉带给她的点滴快乐足以让她感到幸福。但再完美深刻的爱情都会面临现实的无情考验。萧军大男人粗犷的性格和萧红细腻的性格不合,萧军始于才华爱上萧红,后来却不能忍受萧红的文学成就高过他。萧军不甘于只做一个小说家,他更渴望奔赴于轰轰烈烈的实战,一场场动人心魂的挑战。萧红没想那么多,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写作,渴望安定的生活。追求不同,注定他们之间没有所谓的将来,永远的分开是必然的结果。萧红最终选择了端木,虽然他懦弱胆怯,可他能够满足萧红平民生活的愿望。萧红在婚礼上说:“只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然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她最大的企盼,又是她一生的遗憾。以后的事实证明,在男女情事上一再犯错的萧红,又一次做出了错误选择。          两人婚后不久,日军轰炸武汉,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萧红,一人前往重庆,萧红历经磨难后到达重庆。1938年年底,萧红在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不久即夭亡。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香港沦陷,端木再次抛下萧红,独自逃亡,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最需要她的时候都不在身旁,显然从此以后都不需要他在身旁了。她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2月,病情加重的她被送进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据骆宾基的《萧红小传》记载,萧红临终前在一张纸片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1942年冬,萧红在医院里再也没有醒来……

        萧红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萧红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她只想做自己,却又永远做不好自己。在每一段感情的起初,萧红似乎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资本,得以依傍一个男人。她所依赖的爱人——陆振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还有她所敬重的鲁迅,都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她永远的救星。萧红的一生是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一生。 她短暂的生命之旅, 饱尝了太多爱的幻灭和悲哀, 每一次的爱情都让她伤痕累累, 不堪重负。因而在其内心深处,始终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和无爱的悲凉感。

 

  影片自始至终是以怀旧的氛围渲染整个画面,老旧的背景就像还原的历史,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么真实,但无论是童年生活还是成年经历的种种,都散发着伤感的基调,都在预示着一个悲伤的结局,是对萧红悲凉一生的写照。影片通过萧红旧友的回忆以及萧红作品中的自述展开故事情节,一幕幕画面交织呈现出世态变迁,人走茶凉之感,更是多视角多层面的展现了萧红的人物性格及其坎坷一生。

  汤唯苍白的脸无欢的面孔却坚定决绝的目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真正的萧红,历史上的萧红大概就是这样的吧!无论生活给了她多大的磨难与痛苦,都依旧摧残不了她坚定的内心,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亮的瞳孔闪烁的是对生活的不甘。可是萧红的心够狠,第一个孩子生下来连一眼都没看就送了别人,第二个孩子生下来不到三天就被她生生害死,作为一个母亲她是心狠的,但想来她总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可能她不想孩子以后承受她的痛苦抑或她不想面对自己失败的爱情的结果吧。

  萧红一生写了《生死场》《商市街》等多部作品,对于贫穷与饥饿,没有人能够像她那样写的那么触目惊心,那源于她对贫困的极大的深刻的体会,她总是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人物,因而她的小说总是那么真实感人。她有天才的灵感和写作能力,她有满腹的才华,她喜欢平平静静的写作,当所有作家都为了抗日救国而涉笔于政治题材时,她依旧坚持写自己所想,风格不落俗套,所以她的作品流芳百世,永不被忘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萧红说:“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萧红的一生是传奇的,萧红永远是寂寞的,爱她的人并不真正懂她的心,她人生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无边的寂寞与空虚中度过的,好在文字让她的灵魂得到一点点慰藉。然而所谓的虚名不值得贪恋,萧红所写只是极尽心中所想,不与世俗同流。奈何人生几多风雨摧残,伴随着病痛的折磨,她就像童年记忆里后花园里的花一样黯然失色。

  萧红走了但又没走,她的黄金时代依旧闪耀在那有着白月的夜晚,而那不也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萧红:我们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