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做一个App项目(因商业机密,暂不放置相关图片及内容),难点:
1.全新项目,陌生又是挑战
2.文字图标化视觉表现性不强(如:执行历史任务图标很难表现)
3.单个页面内容太多,臃肿繁琐
4.要兼顾多国语言,APP页面空间有限(如:最大速度;英.Maximum speed;俄语:Максимальная скорость;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5.交互及需求文档不全(如:网络状态,异常提示,细节文字全无.等)
6.时间紧迫,且资源(人员)紧张
...
现在设计师在做项目时,更多是像救火队一样,相信很多设计师都遇到过以上难点,撂挑子么?----其实我和你一样都在路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以前,我拿到这项目会立马开干,虽然也兼带着沟通与其他的做事方法,也能勉强在时间内完成任务,但在每次结束后就像天气一样,一会发挥的特好;一会虽不算糟糕,但也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现在有了自己的一套设计流程,确实蛮有成效,在此整理出来,希望不断的优化。
一.需求整理与归类
1.搜集同类和需求产品的品牌形象,了解分析同类产品,和同类项目产品在市场的品牌视觉形象。记录如下:
---某某产品品牌优点缺点,成功的视觉营销案例(不在多,在于深)
---项目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建设,发展阶段(成熟、成长或者初创)
---目标受众(动态推演)
---产品的品牌视觉系统的颜色,字体,风格偏好等
目的:对同类产品和自己的项目在市场上有一个认识和可见性预测。
为后边设计作参照,不断的寻找优秀解决方案,
能为之后的设计提供验证可行性的基石。
2.根据现有的需求文档及交互文档进行全局“挑刺”。记录如下:
---重点(列出优先完成部分,如有可能再细分重点并用时间节点约束)
---难点(如:非常规图标全部罗列出,部分是否可用文字代替)
---疑点(需求不明,状态异常文案遗漏的地方,逐条详细列清楚)
目的:深入认识并理解产品需求,为产品提出有见解的实用性建议。
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接下来工作的时间进度,是否需要加班?那个地方重点加班去做?加多久?...
为接下来和需求方进行沟通做好充足的准备。
3.搜集想法。记录如下:
---所有疑问(包括对需求的想法,自己时间进度的把控)
---建议(自己认为可以优化修正的地方)
---设计构思(对项目最初的设计构思)
能快速绘制出沟通所用的线稿图那就太棒了~(能节省大量的沟通时间)*
目的:1.为沟通提高效率;
2.减少需求文档的失误,以便减少重复工作,避免浪费时间;
3.确认设计需求,验证想法.
二.沟通
1.对上、对外
这里指设计任务的上游或需求方;如:产品经理,客户等,市场推广等
---确认与补充(需求和文档疑问和不确定地方,如:文档细节缺失地方要求他们补充完整)
---自己的想法与方案(引导式沟通--面包屑)
---他们的要求和想法(搜集想法与建议,修正重难点)
---成品的预期(1.现有的资源配置是否能满足需求,如:整体的开发进度下,设计时间和人员是否足够;2.达成一致后,对项目最终上线的效果预估,是否能满足需求;3.需要配合设计开发的下游人员情况)
2.对下、对内
这里指任务的下游或其他;如:程序员,测试等
---初步方案的难点与重点
---他们的要求和想法(如:控件规范样式,特殊提示样式等,经验告诉我这很节省时间,同时又避免重复修改方案)
---成品的预期效果(可见性预测)
3.对伙伴
这里指和我一起参与项目的设计人员,同职位
---方案与想法交流(达成一致)
---分工(重难点分配,各自擅长)
---协作(探讨统一风格,样式规范)
---时间节点与效果预期(可见性把控)
4.针对项目设计的头脑风暴(如有可能;据以往情况,大多时候的头脑风暴成效不大)
...
三.初稿
根据以上步骤进行的整理,归纳;在对项目深入认识的基础之上,项目本身对你来说已经不是陌生了,开始变为你发挥水平的战场与挑战的地方。通过总结验证所筛选出来的想法,不对:这里就已经是初步的方案了,从这里开始就可以进行初稿设计了,以下是我做设计的方法(仅供参考),原则记录如下:
1.挑重点页面搭架,一到两个页面就够了
2.所有页面的所有图标全整理一起,绘制出主要的三到四个图标风格
3.配色要大胆,文字要严谨,间距要有节奏感,配图要合适
4.自我验证(第一二步中整理的正是验证可行性的基石)
每个人设计方法不同,也有很多种;但本质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得我之前的文章《设计是什么?》保罗·兰德给年轻人的第一堂启蒙课-方法,一文中介绍了保罗·兰德为做设计所常用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看,在此我精选其中一段,摘录如下:
把所有的问题忘掉,相信你的潜意识,让这些问题在心里边熬煮。酝酿期非常重要,忘记一天,一个星期或者更久,给他时间,就能做出决定。
等了一个礼拜也可能是一天,突然灵光一闪,有了想法。这时要立刻把它记下来,看看是否符合你可能采取的行动,等全部设想完毕后,要仔细观察这些想法,进行评估。评估是否可行?大家是否接受?自己满意否?等~
如果自己运气好的话,创意很快就能迸发出来,但事实上如果自己有才华和足够诚实的话,更多时候是对自己说:“这是个垃圾,忘了吧!”。然后再从头重新来过一遍。就连兰德也表示自己这种过程自己经常就需要作十来次。
四.前期确认
初稿完成后,可以内部过一遍,也可以发起会议,共同商讨已确定最终方案。及早发现问题,能避免之后大量工作的重复劳动和修改;主要沟通内容记录如下:
1.初稿风格确认,是否满足需求
2.整理搜集具体建设性的意见(并不是所有意见都可以接受的)
3.更精准的可视化预期,
4.文档和需求缺失的部分补充到位
5.微调,修正
五.设计规范制定
一切就绪之后,先别急着动手,如果能和队友一同把设计规范整理出来再进行最后的设计,有意想不到的好处;越早的制定设计规范,越能为思考创意留下的足够的空间;
当然前期设计规范很难一下全部整理到位,我们可以再后续步骤中不断的补充,完善,修正。记录如下:
1.跟伙伴统一风格,设定好颜色,字体,按钮,特殊样式规范等
2.开发人员对接的控件样式规范
3.各种阻断式弹窗提示、Toast提示、下拉刷新、空白页和无网络状态页、引导页等样式规范(在此推荐一篇文章:特殊情况下的APP设计⑤:最全的临时框设计)
4.交互转场动画:手势,按钮,跳转等
5.记录这些过程中的所有新想法与创意
六.(下一篇讲述)
...
走到现在,项目设计基本进行到中期了,没有任何对未知的恐惧,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因为我已经预见到了最后结果,设计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一人一做法,我的方法仅供参考。
愿我与你的设计之路能更上一层...
谢谢
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