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青春吐芳华

      我一直认为,《芳华》将是冯小刚版的《致青春》。

      当我在影院坐下,才发现左右两边分别是花甲古稀之年的老头老太,由于座位靠后,我再放眼一望,前排亦有很多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我当即觉得,《芳华》不仅仅是严歌苓的,也不仅仅是冯小刚的,它属于一代人。

      电影的开头安静平和,富有年代感的画面代入感很强,故事就在部队文工团拉开帷幕。刘峰接到的新兵何小萍,在文工团门口简单的对话后向他行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向帮助自己的刘峰表示感谢,那一刻她的心是一片纤尘不染的纯净,还带着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她觉得文工团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天堂。

      “好人”,是这个集体贴给刘峰的标签。对于一个年年拿标兵,且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青年而言,他算得上是有情有义——战友结婚买不起沙发,他硬是利用空闲打造了一对。但是,标签化的另一面,或许藏着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就像“三鹿”奶粉也曾肩负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使命,备受消费者青睐,三聚氰胺事件后,人们谈虎色变,有奶,还要骂娘了。

      我相信,电影中文工团的日常,一定勾起大爷大妈们无限的美好回忆。那是一个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的年代,人民文艺是服务于人民的,一场演出总是少不了乐队、舞美、灯光、服装等等的通力配合,文工团谈不上歌舞升平,但在排练演出的日常中,这些正值芳龄华年的少男少女,自然会萌生出对爱情的憧憬,但年轻的他们不知道,爱有千万种开始,也有千万种结局,也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义无反顾。

      刘峰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爱着丁丁姑娘,好人刘峰对这个集体产生了无限的眷恋而不忍离开,暗恋结束于表白的那一刻,不对,应该是他的爱情,死于表白的那一刻。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充满时代的烙印,最滑稽的就是对刘峰的审讯。好人刘峰带着爱情的幻灭远走川滇边境的连队,却只有何小萍为其送别,在大家司空见惯的热嘲冷讽中,何小萍甘愿为刘峰死去的爱情祭上自己默然死去的心,那颗曾无限热爱这个集体却始终不被这个集体所接纳的心。

      时代在变,人心亦然。即便是何小萍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舞蹈事业,作为一名战地护士而存在,再到成为楷模,继而精神病入院,她昔日的文工团同伴在慰问演出中依然把她当做笑柄,当她一个人在剧场外的草坪上跳起那支曾练习过千百遍却无法登台演出的舞蹈时,我们知道她心中有对舞台的热爱,有对曾经美好的追忆。

      刘峰在战斗中求死而不得,最终失去右臂,成为残疾。改革开放后下海,生活潦倒,面对电影中的镜头,我旁边的老大妈叹口气,说道:这年头就是好人没好报。也许吧。好人真的注定要抱残守缺的度尽铅华吗?电影中何小萍问刘峰:你觉得你过得好吗?刘峰回答:得看和谁比,跟这些躺在陵园的战友比,我敢说不好吗?

      故事中有我爱你你却爱着他,有寒彻人心的别离,有猝不及防的重逢,也有一念之间犯下的错和追悔莫及的互相伤害,这一切,与我们的青春何其相似!而那些年轻时的善良和坚守,或许不一定会按照自己预设的情节向前发展,却始终能够在辽远的天际,闪现人性的光辉。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严歌苓、冯小刚的《芳华》结束后,仍有一些大爷大妈耐心的听着韩红演唱的片尾曲《绒花》,作为一部文艺片,电影本身的展现毕竟有限,而观影结束后良久不愿离开的老人们,是否跟随影片重走了一次自己的青春,沉浸在如花的美好华年中,不愿走出影院面对这个纷繁世界呢?

      这就是青春,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那是青春吐芳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是青春吐芳华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是青春吐芳华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是青春吐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