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读书会:每周共读一本书(第1期)

背景:这次作业雨的时间7.7同时也是007行动践行日。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当然起来应该搞事情啊!于是我们2队就内部策划了这样一次共读活动。我们2队11人经过一天紧张的讨论筹划,初步分成了AB两个共读小组。

A组是阳昊、龚玮、丁媛媛。共读的书目是《Beyond Feelings》(一部非常烧脑的批判性思考的书)

B组是王进、王虹亮、邓木伟、郝海滨、张铭心、杨星、韩国瑞、郑德阳。共读的书目是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每周共读一本书,遇见更好的自己!各位007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我们17班2队的志愿生,张铭心。我是2队的见习志愿生,丁媛媛。本周我们共读的书目是《Beyond Feelings》和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下面将由我和丁媛媛客串本次读书会的主持人,好!现在有请我们的2队的小伙伴,请他们来分享这本书中精彩的内容,谈谈他们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想。我们先请A组的同学,共读的书目是《Beyond Feelings》,请大家举手发言。

丁媛媛:这周我们007不写就出局17班2队的三位成员共同读了一本书《Beyond Feelings》(《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本书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背景,帮助我们理解像个性,思考,真理,知识,观点等重要概念,帮助我们克服阻碍批判性思考的态度和思维。

第二部分是易犯的错误,教我们识别和避免思维当中最常见的谬误。

第三部分讲一些策略,帮助我们获得处理问题和议题的技巧。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三个就只读了第一部分。

这本书的作者是文森特▪鲁吉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里校区荣誉退休教授,是国际公认的强调思维教学在教育中核心地位的运动先驱。

记得李笑来老师说有一天自己早上听了某个人的论断觉得十分有道理,下午又另一个人说了另一番论断也觉得十分有道理,晚上笑来老师回到家发现这两个人的论断竟然完全相反,细思极恐,痛定思痛,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学习如何正确思考去了,而《超越感觉》就在他的书单之中。

在《超越感觉》第二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的开头,作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叫Arthur的小男孩,在课堂上被老师要求思考,这不是他第一次听到思考这个词,在家里他也听到过几次但不是以这种方式。老师好像在要求他做一个特别的活动,一个他知道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的活动。就像他老爸的车,他甚至开始模仿车发动的声音,由于自己的困惑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了声音,老师要求他“安静点,快思考”。很尴尬他不知道要怎么做,他低头看着桌子,透过眼角余光他注意到他旁边的小女孩正盯着天花板。他猜可能这就是开始思考的方式。他想可能去年大家都学会怎样思考了,当时他得了水痘休息在家。所以他也盯着天花板。他从小学到高中听过上百次这样的评论“那不是答案,你根本没思考,现在,思考”。甚至有个老师跟他说“我造了什么捏,你以前的老师怎么教的,你们都不关心想法吗,动动脑子吧,思考!”Arthu很内疚,显然他没掌握思考这项重要技能,可能他缺乏脑力。但是他足智多谋。他观察同学,模仿他们。每当老师要求思考,他皱眉挠头,抓耳挠腮,看向天花板,保持沉默,但Arthu不知道每个同学心里都在想“我要开始想了,思考、思考(老师千万别提问我)、思考”。

相信大家都有过被思考逼疯的时刻,没人告诉过我们思考是什么,有几种方式,好的思考者有什么特质。那么这本书也许会给你一些答案。

正如书里所说任何一个想精通某项活动的人,首先必须知道它的工具和规则。在批判性思考中,工具不是物质的客体,而是概念,其规则支配的是头脑而不是身体的运作。李笑来老师说升级操作系统其实就是在脑子里装上正确,必要和清晰的概念,并且要让这些概念建立起正确,必要和清晰的联系。可见概念对于思考的重要性。本书第一部分就是要帮助我们学习一些正确思考需要的概念。一起来听一听其他队友的理解。

(掌声)

阳昊—前进无敌《超越感觉》-更好的认识自己

阳昊:对于批判思维,第一感觉似乎似成相识,但是仔细品读,却发现又是那么地陌生。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解读,也就可以将其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对于任何事物与事情,我们都要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所有我们做的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尽量靠近真相,为什么说尽量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其实我们身边的一切其实是很难被完全正确理解的。

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中肯客观。回头想想也是,无论是伟大的拿破仑,唐太宗,爱因斯坦,波尔等古今中外的所有帝王和科学巨人,现在看来无不是存在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局限。谢谢!

(掌声)

丁媛媛:听了阳昊的分享那你会不会觉得对批判性思维有了进一步了解。科学就是不断证伪的过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只能一步步接近真相。我们都是时代、环境、社会和教育的产物,我们都是深刻着时代烙印的,我们自身就有局限性,我们的思维必定有局限。下面在听听龚玮怎么说。

龚玮-《超越感觉》-一本关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的书

龚玮:阅读这本书是个比较烧脑的过程,因为需要反复地问自己一些逻辑上的问题。比如:真相。真相是我们都在追求的,有些人站在真相的一端,但却不确定,有些人不正确,却认为自己拥有了真相。这种情况下,两者都不能认为是找到了真相。因此,更确切的应该是,站在真相的这一端,同时也坚定地明白这就是真相。这也就是李笑来老师在投资上提过的概念,对一个事物有彻底的了解和认知,并坚定自己的判断,才能长期持有。

人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变得更复杂化,可以允许脑子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分析自己思考,是个有趣的练习。而和这本书共同成长,从中一点点的收获,顿悟,是个愉悦的过程。谢谢大家!

(掌声)

丁媛媛:相信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正确并且笃信自己正确,龚玮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思考练习,允许自己脑子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就像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镜像世界里讲的,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要用不同的思维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要能在两种思维里自由穿梭。下面就说说我的观点。

(掌声)

媛宝《超越感觉》读后感

丁媛媛:要学习批判性思考,首先要了解到自身的局限性,找到自己思维的源头。

思考的主体。你是谁?你的想法从何而来?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受到时代,环境,国家,家庭等等影响,受到广播,影视传播的大众文化的影响,还与我们自身的自我评价密切相关。我们的个性是不可避免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个性的本质就是警惕。

为了确保真正成为而不仅仅宣称是一个个体,需要遵从以下原则。

1、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无论它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察它之前,都不要接受它;

2、判断你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反应。考虑你是不是借鉴自其他人,父母,朋友或者名人,电视中虚构的角色。如果可能,确定是什么特定的经验影响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3、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作出的其他可能的反应;

4、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其次批判性思考的本质是评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探索性问题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有以下特点:

1、对自己诚实,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时刻对自己保持警惕;

2、把问题和争议当作挑战;

3、尽力领会复杂性,对其保持好奇心和耐心,并准备花时间去解决难题;

4、把判断建立在证据而不是个人喜好上,只要证据不充分就推迟判断;

5、对他人的思想感兴趣,因为愿意专心地阅读和倾听,即使他们往往不同意他人的观点;

6、认识到极端的观点很少正确,所以他们避免它们,践行公正性并且寻求平衡的观点;

7、践行克制,控制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受情感所控制,三思而后行。

以上就是我们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认识批判性思考。

(掌声)



张铭心:《Beyond Feelings》是一部非常烧脑的关于批判性思考的书。我们A组的同学能够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分享以上精彩的内容,实属不易。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

(掌声)

张铭心:下面请B组的同学,共读的书目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请大家举手发言。

王进《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七章 应用 读后感

王进:非常感谢这次以书籍读后感为题的主题写作,这使我把这本书重读的时间周期缩短为零。从脑子里有了“时间不够用"这个念头以后,生活和工作都被时间赶着走。而且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特别多,以至于内心的焦虑感一遍一遍地加重。我的心智不成熟就体现在急功近利,比如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就常常把"看完"当作终极目标。导致很多概念不能很好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愿记笔记和复习也导致很多看过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这次的复读让我对其中各种概念的理解比第一次做的更好,这得益于之前看过这本书二次阅读时对部分内容脑子里已经有了概念也帮助了理解。OK,谢谢!

(掌声)

张铭心:感谢王进!其实王进刚才讲到的“时间不够用”确实我们大家所面临的困境。书中,笑来老师引述自己在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笑来老师自己在专栏中也提到,当初写这本书初衷其实是要告诉学生:如何“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杨星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前四章

杨星:我喜欢主题阅读,喜欢将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对比着来看;或者将同一个主题的多个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来看,从中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和惊喜。

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把时间当朋友》都是讲方法论的,一起学习收获会更多。就拿笑来老师专栏第九周重点讲了“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同样的《把时间当朋友》中,类似概念“心智”出现在第一章第1节《孰主孰仆》,和第2节《何谓心智》。“心智”就是元认知能力,笑来老师在书中是这样描述“心智”的: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谢谢!

(掌声)

张铭心 时间就像一张网——《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张铭心:是的,我想在座的很多小伙伴都订阅了笑来老师专栏。杨星刚才所说的“元认知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除了“元认知能力”,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笑来老师在专栏第2周中提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每个人拥有的、最重要的、却常被忽视的宝贵财富?”

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大脑第一反应就是:时间。

但是笑来老师后面给出的答案让人豁然开朗——注意力。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赚;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拥有的,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资源。

邓木伟 共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坚信积累

邓木伟:其实主持人分享的宝贵的财富——“注意力”,也正是我这段时间感受最深的。那先来说说我是这样和笑来老师的这本《把时间当做朋友》结缘的吧。

知道有《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从罗胖的《罗辑思维》节目上看到,介绍了一个普通人如何有效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实现个人的成长,操作系统的升级。从第一遍读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第一遍读我真的只是把这本书当做一个鸡汤文来读的。貌似读完以后只记得了一些很有道理的道理和一堆的概念,然后记住了李笑来这个名字。之后,就去追笑来老师的各种东西,比如“新生大学”、风利基金、区块链等等,然后订阅了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要说真正开始懂得要和时间做朋友,是从得到专栏的文章留言开始的。刚开始订阅的前八个月,基本上只是把文章只字不差的读完,还想着能出个音频版可以听。接着是连续两个月的留言,就有了加入“007行动”,开始持续不断的去思考,有了固定的输出模式,也就有了今天重新再读一遍这本书的计划。

再读一本书的时候,已经换了一个视角去读。就像戴眼睛一样,没戴之前是模糊的,戴了之后就会更清晰。花了一些时间重新去看第八章《积累》,有了实践的过程,对积累的理解多了一些感悟。谢谢大家!

(掌声)

郝海滨 积累让改变发生——《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郝海滨:听完邓木伟刚才分享和这本书结缘的故事,我也挺想说说这个话题。有时候,说起时间总是不禁去回顾过往。小时候,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总想着快些长大。长大了却发现时间就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匆匆而过,想抓却抓不住,想留也留不下。想问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却总是“无语凝噎”。焦虑,迷茫就这样相伴而生。越追问越焦虑,越焦虑越迷茫,越迷茫越想追问,直到自己心力憔悴。

回想学生时代,那时每天虽有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却也很少有迷茫的时候。那时的自己,虽没大的理想,但是每天都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今天又学了什么新知识,哪些掌握了,哪些还需要提高,哪些可以和以往的知识串联起来。看到自己的成长,让自己觉得没有虚度光阴,是我想要的幸福。

然而,这样的幸福也随着我学生时代的结束停止了。大学毕业,匆匆的找了份工作,每天总是机械的做着几件事情,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聊天和追剧当中。蓦然回首,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的时光,然而我却没有看到自己的成长,这使感到无比的焦虑和恐惧。一心想成为一个牛逼的人,但现实总是南辕北辙。

(掌声)

韩国瑞《把时间到作朋友》读后感

韩国瑞:听完邓木伟刚才分享和这本书结缘的故事,我也忍不住想说说我的故事。《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本好书,因为他可以让你知道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比如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理财。问什么是理财呢?因为你要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让下一代有更好的起点。什么时候开始理财呢?比越早越好更好的答案是现在。什么样的理财方式收益最高呢?股票投资。对于理财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习得的技能。

如何习得?通过学习和践行。

关于理财这部分的内容,从很大的层面上告诉我们该去避免什么?该去学习什么?学会了理财的你,未来肯定会有更好品质的生活。理财可以结合整本书指导自己现在的践行,把理财列进每天的任务。既然我认可了理财的重要程度,那他就属于重要且不紧急的事,现在就该去做些什么?进行虚拟投资,学习股票投资知识。

一切都靠积累,书中有句话:有价值的事要慢慢做,要做很久很久。

找到那些投入一份时间可以长久带来回报的事情。比如笑来老师通过写书,把同一份时间卖出去了很多份。从而可以不务正业,从而可以跨越金钱更加从容的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和发现机会。

看看现在的自己,因为穷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压力,产生很多焦虑,但是就此打住,这些都是既定事实。如果在没读这本书之前又或者即便读了之后也没有足够的心智能力消化这本书的阶段,总是会做出些荒诞不经的决定。而现在总算是有了一些进步,并且明白速成绝无可能一切都靠积累。

人还是这个人,书还是当初看过的内容。这次的不同是:明白了知道了道理并不能让我的现状瞬间变得更好,比知道更重要的是思考,比思考更重要的是践行。

送给自己以及对当下现状不满以及把成长作为刚需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有期许的所有的成长者一句话:接受现实,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脚踏实地、不急不躁的持续学习,持续践行。谢谢!

(掌声)

郑德阳 与时间做朋友时,勤思考

郑德阳:刚才听完邓木伟的分享,说重新去看第八章《积累》,有了实践的过程,对积累的理解多了一些感悟。其实这里我就想举手发言了,没想到还是韩兄快人快语,先说了。

(全场笑声一片,同时掌声响起)

韩国瑞提到的:一切都靠积累。有价值的事要慢慢做,要做很久很久。对于这句话我深表赞同!曾经听过一种说法,人的智商受三方面的影响:先天遗传、后天学习和思考。智商=(先天遗传+后天学习)*思考。也就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思考,或者说是反思才是,它对智商具有乘数效应。

对于这种说法,我将信将疑,一直在思考它的科学性。读完《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关于思考的章节过后,有些感触。思考是不是智商的决定性因素也许不那么重要,但它至少能让我们躲开生活中的三个大坑:

1.对权威的盲从

2.避免逻辑错误

3.防止简单归因

鉴于时间原因,我就第2点“避免逻辑错误”跟大家谈谈我的看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很仔细地听某个人讲话,然后发现根本get不到他表达的观点,或者逻辑不通漏洞百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两个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诚如书中提到的,“人们为了能够认知、思考、交流,必须不停地创造新的概念”。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不停地修订和增补一些必要的概念,证伪和丢弃那些错误的、不必要的概念。“我们与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之间就好像有一层毛玻璃一样,我们把所应用的概念打磨得越准确,就相当于把那层毛玻璃打磨得越透明,把这世界看得越清楚。”

清晰的概念能让我们打好地基,搭建认知的高楼大厦。通过持续的思考,我们可以不断打磨清晰的概念,并在概念之间建立连接。

此外,不接受或者不勇于接受不确定性,导致了很多认知上和逻辑上的错误。人们往往很难接世界是不确定的事实,即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确定的世界中。当我们说一个结论时,其实往往隐含这个结论大概率会发生、但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层意思。

比如,吸烟会引起肺癌。大量医学实验表明,吸烟人群相比非吸烟人群,更容易死于肺癌。这个结论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的因素,并不是说每个吸烟的人都会得肺癌。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常常抓住与这个结论相反的例子进行反驳:“你看,我爷爷每天抽3包烟,到了86岁还是精神抖擞”。

所以,很多不确定不是那么明显。没有动用思考的武器,我们对不确定性不会有清晰的认识。思考,可以让我们不断打磨清晰的概念的同时,理性地接受不确定性。就是这些,谢谢!

(掌声)

张铭心:前面几位小伙伴的分享都很精彩,大家再次掌声鼓励一下。

(掌声)

张铭心:当初决定加入007也是受到笑来老师的启发和鼓励。当我们把时间花在写作上,把宝贵的注意力倾注在一篇文章上的时候,相当于在这篇文章上倾注了自己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写的好于不好,都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加入007的时间仅仅是一个月而已,当其中的改变是自己能感受的到的。正如笑来老师说:用输出倒逼输入。你想写出东西,其中一方面你要大量的阅读。想想我之前看书,大多都是看一遍就过了,很随性,并不会主动的思考。但是你要把你所看的内容写下来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投入注意力,去消化,去思考。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写作不光可以让你把同一段时间卖出很多次,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让你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让成长本身有迹可循。

我这个主持人是不是话太多啊?(大家笑成一片)好,有请我们的美女老师王老师分享,大家欢迎。(掌声响起)

王虹亮 你真的会倾听么?

王虹亮:真的很精彩,我一直在认真倾听各位的分享。自己作为一位老师,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其实很少有机会去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所以结合这次的读书会,我就来谈谈这本书的第六章:交流 。

总结来讲,这章从学会倾听、说与不说、交流守则、正确复述、勤于反思五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实现真正有效的交流。下图是我为本章做的思维导图。

下面我将对第一节学会倾听来谈谈我读后的感受。

1.倾听的重要性。书中说:“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不夸张的说,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倾听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走神

讲话的速度<思考的速读。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最容易出现的模式是:选择-删除-扭曲-不足-繁华-结论-验证。(这点放在倾听上同样适用)

过早质疑

“在倾听过程中不善于控制自己、随性发出质疑,是最妨害有效倾听的行为和心理。”

接收 ≠接受 在倾听时,如果一边听,一边用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去发出质疑,那么就没有办法真的听到对方真实的信息;同时也会不自觉进入排斥状态。

有效倾听两步走:“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在倾听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和“预期”来实现有效的倾听。所谓回顾,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对方的基本观点;所谓预期,就是猜测说话者下边会说什么,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并且听到更多原本“听不到”的信息。

坦白说,文章中提及的所有倾听中的问题我都犯过。再看完这一章之后,我立刻练习了一下倾听的方法。

场景:一个朋友和我谈及她在工作的担心,即她面临两个合作关系的选择,可是各有各的问题,然后和我聊天。

对于倾听方法的应用:

1)做到全程都注意力集中的倾听,中间不打断她,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过早质疑“时,就给自己在大脑里做一个蓝色别针的标示。全程注意把对方在沟通的中心,而非自己,绝对不往自己身上扯。

2)一边听,一边回顾,听一部分,在适当的时机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她的观点,并采用以下的句式:“那你的意思是不是......呢?”“那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3)预期这部分做的不好,听完发现自己听的时候注意力主要放在回顾上了,忘记预期了。下次再练习。

4)全程做到情绪上的回应

不仅听她说的内容,也听她的声音,语调,观察的情绪和肢体语言,然后呼应她的情绪:你觉得很焦虑......你很担心......。说完再次观察对方的整体情况,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听到了对方想要表达的。一个小时过去后,感觉只有建立在倾听上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不然就很可能是俩个人各说各话。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大家不妨也可以试着刻意练习一下,相信会有更深的体会。谢谢!

(掌声)


张铭心:谢谢王老师的分享!最后的情景模拟很受用,大家不妨也可以试着刻意练习一下。不知不觉我们这次的读书会就要接近尾声了。007读书会:每周共读一本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丁媛媛: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共读《把时间当做朋友》和《Beyond Feelings》,结合自己的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经历,从各个角度分享了自己读完后的心得体会。最后,请我们在座的每位小伙伴用一句话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龚玮:真实的世界对你个人塑造的影响远远超越你的想象。

阳昊:我们能感觉到自信,但我们自己却不知道。(we can feel confident we know and yet not know.)

王进: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没有坚持,依然是没什么卵用。更何况适合所有的方法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与其花很多的精力去寻找方法不如马上行动起来。

王虹亮:心智成长都是自己的事,并且只是自己的事情。

邓木伟:要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尴尬,即便感觉“没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如果觉得积累已经来不及了,采取积累的策略,这是唯一的方法。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过去埋单。

郝海滨:“我们渴望成长,然而成长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积累。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

杨星:“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只要摸索清楚最少且必要知识,尽快开始,掌握最少且必要知识后马上行动,而后就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改进之上。

韩国瑞:接受现实,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脚踏实地、不急不躁的持续学习,持续践行。

郑德阳:思考,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厚礼。与时间做朋友时,让我们勤思考,避开对权威的盲从,避免逻辑错误和防止简单归因。

(掌声)

主持人:说的太精彩了!我此刻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话是:时间就像一张网,网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最后,还有一句话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交换一个苹果,我们得到的仍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我们得到的就是两种思想。” 每周共读一本书,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下期见!

THE END

007行动17班2队7.7作业雨汇总

你可能感兴趣的:(007读书会:每周共读一本书(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