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错综复杂之筮法取象

“错综复杂之”系列读易的文章已经写了9篇,但还只是介绍“错综复杂”四种卦变算法应用于形象推理当中,读者可能觉得没什么“预测”的味道,反而“说理”味道太重。这个问题其实要看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阅读:预测,就是合情合理的分析未来的趋势。我们讲爱情婚姻、家庭纠纷、婆媳矛盾、子女教育、革故鼎新、规则道理、政策法规、修齐治平这八个主题,里面已经包含了合情合理地对事件未来的趋势进行预估,这的确是货真价实的预测。但读者为何有此疑问呢?主要是周易八卦用于算命占卜的印象太过深刻了,似乎只有用周易破个案、找个东西、预测个吉凶、勘测一下风水才算是预测。所以从本讲开始,我们就沿着江湖术士常用的轨迹来看看易学到底是迷信还是值得继承的华夏文明。

一、关于取象

  • 易学中的取象就是科学预测中的数据采集。

与“科学”预测相比较,我们看看任何预测工作的基本流程。

研究目的、意义的明晰——适用概念辨析——理论综述———研究方法(算法)确定——数据采集(论据或依据)——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讨论——形成结论

在预测之前,都要围绕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所适用的概念、原理进行梳理,并且形成研究团队的共识。最简单的预测,比如预测建筑大楼的抗震等级或者家用轿车的抗撞击等级,就是因为这类研究所适用的概念、原理都是非常成熟的物理规律,不要说某个研究团队,基本上全世界的科学同行都不会对该研究的概念、原理产生分歧。但是如果这个预测是关于物价、股票、天气、地质灾害,那就复杂很多,各种学术流派都会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理论观点;而如果这个预测是关于个体心理分析、儿童教育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政策法规制定这些所谓的复杂问题,科学预测所选用的原理、方法常常只能是一个小圈子内部形成的共识,而科学预测的结果也不过是现实条件下不得已做出的妥协。当然科学预测是有意义的,因为好的研究毕竟是经过一番认真的讨论分析后的结论,代表了人类当下的理性高度。只不过了解科学的边界和瓶颈,可以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迷信科学。

简化后的预测流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

易学预测和科学预测在流程上并无区别,只不过在前面概念辨析、理论综述、算法确定方面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体系。在这方面的对比,类似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放下理论上的争论,操作层面都要面对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具体工作。

易学术语中的预测流程:取象——卦变——解卦

易学中的所谓取象就是科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对应的数据处理也就是算法部分,就是卦变的各种算法选择,而最后的数据解释,所谓吉凶预测,也就是解卦。

二、关于筮法

  • 易学中的筮法就是古人曾经用过的一种数据采集方法。

前文曾经提过,最早的易学用的是龟占,也就是将兽骨放在火上烧,然后看开裂的纹路来取象;古人认为灵龟最为长寿灵验,于是重大事件要选用最为珍贵的灵龟的龟壳来烧验。可笑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灵龟都给烧光了,所以物以稀为贵,连小一点的诸侯都用不起灵龟了,只好改用卜筮,也就是用蓍草进行演算取象,而这就是筮法。

“之”卦算法也正是基于蓍草演算而产生的一种卦变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理性意义,所以即使今时今日筮法已经被淘汰的情况下,“之”卦算法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三、关于大衍筮法中的“之”卦

本文并不想过多的介绍大衍筮法的具体操作,因为权威的资料可以参阅朱熹的《周易本义》,而互联网上介绍大衍筮法操作的文章很多,也基本上都出入不大,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询阅读。

本文重点是介绍由大衍筮法而产生的“之”卦算法的使用:

1、在易学预测中,最常用的变卦之法叫做“之”卦。在卜筮的时候,操作者每一轮用蓍草演算,会得到一个数,必是“六、七、八、九”之一。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人们称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一共六轮演算,得到六个数,按从一到六,分别是初爻到上爻排列成一卦,称为本卦,记做A卦。然后再将这六个数中的老阴六改为少阳七,该数所在爻位称为变爻或动爻;老阳九改为八,该数所在爻位也称为变爻、动爻,如果是七或者八则不变,这就形成一个新卦,也称为变卦、之卦,记做B卦。整个演算过程结束,结果称为A卦之B卦。

2、以革卦为例,卜筮时若得到七、八、七、七、七、六,则初爻到五爻都不变,上爻是变爻,A卦是泽火革,B卦则是由上爻六变七,成了天火同人,于是卜筮的结果就是革卦之同人卦。卜筮时若得到七、六、七、七、七、八,则二爻是变爻,A卦还是泽火革,B卦则是二爻六变七,成了泽天夬,卜筮的结果就变成革卦之夬卦。

3、按照一般的说法,本卦讲问卜之事本身的现状,之卦代表未来的变化。但在具体的卜筮之中,用哪一个卦的卦辞或者用哪一个爻的爻辞作为问卜的结果,则充满了中国人的狡黠。朱熹曾经给出过“之”卦解读的一般规则,网上也有不少人讨论,别当真。得意忘象,“变”才是易的精华,你以为摆弄摆弄几个小木棍儿,就能破解天机,那不就是缺心眼吗?易学解卦的精华在于“人情事理、感同身受”,所有规则离开了实事求是、寓情于理,就离“迷信”不远了。

用大衍筮法取象所得A卦之B卦,就是完成了数据采集的工作。
大衍筮法曾经成为主流的易学取象之法,并非毫无道理,它确实在概率分布和演算推理上曾经具有算法优越性。但大衍筮法终究只是人类历史上曾经用过的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而已,当更为优越的方法产生之后,这种方法也就注定要被淘汰了。

大衍筮法在今时今日存在的意义:

1、美学价值。古人在筮法之中,寓含了“中”道思想,所以在品读筮法的过程中,依旧可以体会古人追求“天人合一”、“阴阳和合”、“物老则变”、“过犹不及”的价值追求。

2、数学价值。古人筮筭同源,华夏传统数学是与易学共同发展起来的,所以当我们全盘接收了西方现代科学思维之后,已经很难再看懂华夏传统数学的演算思路和解题方法,而在保留、玩味大衍筮法的过程中,也保留了解读华夏古典数学的一把钥匙。

3、文化价值。朱熹在《筮仪》和《易学启蒙》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字:。这正是对今人最大的文化遗产。筮法之中讲“心诚则灵”,而“诚”这个字就体现在所有预测的主观出发点上。即使科学昌盛的今日,一旦离开了这个“诚”字,所谓科学预测也就变成了少数专家手中的小草棍,成为了玩弄大众的魔术戏法。

易学是发展的,尽管可能有些发展不能算是进步,但古人始终还是致力于发展易学。比如汉代开始使用金钱筮法代替蓍草演算,并引入天干、地支、五行等先秦别派的术数技术,陆续推出了纳甲筮法、时间筮法、方位筮法、数字筮法、阴阳五行筮法等等。本文无心评价这些筮法的优劣,还是回到《读易的门径》一文的观点:

1、大道同源,殊途同归。易学是劝人向善的正道之学,无论何门何派,只要是最终引导大众走向“修齐治平”的良知之学,这便是有意义的研究。若引导人们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损人利己,这就偏离了易学的本旨,实为可恨。

2、远离迷信,相信理性。如果世上真有所谓“改天换地”的法术,汉民族也不会两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境地,历代都不乏精通易学的研究者,关键时刻,从没看见哪位大师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若谁还相信这些“神秘”的术数源自天启,还请他帮大家找找马航MH370。还是那句话,这些大师在关键时刻,一回都没灵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易》,错综复杂之筮法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