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所谓中国风

莫过于小桥流水的亭台楼阁,

欲言又止的含蓄心事,箪食瓢饮的清高气节。

这也就是今天想要向大家安利的国漫——《中国唱诗班》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1张图片

《中国唱诗班》为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系列原创公益动画片,也是上海嘉定800年重点项目之一。

在《中国唱诗班》动画的幕后团队无论是创作过《家和万事兴》的动画监制林旭坚,还是动画导演彭擎政,甚至青年历史学家编剧李夏恩,历史顾问徐征伟都是嘉定的“亲孩子”。就连作曲都是是嘉定文联副主席著名音乐人易凤林,《中国唱诗班》可以说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嘉定制造”。


画风·丹青笔墨中国风

细雨淅沥

天青瓦黛

是随手一截,就可以

当作壁纸的美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2张图片

《相思》中极美极柔的色调,伴着总是淅沥的雨

《元日》中张灯结彩,万家灯火的热烈又含蓄的红色

《游子吟》里的鹅毛大雪和如豆灯火的温暖的黄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泛舟而行的清澈与豁然开朗

中国风的动画在画风上体现在朦胧淡雅的中国水墨画风格,不论是人物仪态面容还是风景采风,都能看出中国风的神韵。

也极为符合国人的艺术审美标准。


故事·一字一句娓娓道来

红豆,相思之谓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3张图片

一把红伞在化不开的江南梅雨的愁绪中撑开

一颗红豆在两小无猜的手心里滑落

隐而难发的中国式爱情

门当户对的礼数,他们终是错过

怨当初的规矩,也怨少年的懦弱

红豆落下,不知滚落何处

她深居侯门,他远走他乡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4张图片

细节·强迫症晚期患者

门缝中有人影闪动→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5张图片

《相思》里的多处出现梨摊和四处撑起的伞,象征了“散”和“离”。

《游子吟》中王鸣盛参加童子试时母亲连夜赶制棉袄后通红的手和熬夜后的眼圈都细致入微。

这些细节向我们倾诉了一段又一段故事,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更让人泪目。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6张图片

小科普:

(来自制作团队林旭坚官微)

红豆分三种:相思子(有剧毒),赤豆(无毒,可食用),海红豆(无毒,有药用价值)

A.开篇红豆簪子为"相思子",代表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

B.小秀才吃的红豆为"赤豆",代表天真浪漫,纯真无邪的少儿时;

C.破荚而出的红豆为"海红豆",其鲜红与光亮代表少女的倾国倾城。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7张图片

如果在B站上搜索《中国唱诗班》的分镜的话,就会发现更多的细节,更多的细腻小心思。

(《游子吟》里那只小老鼠小糕团的英文翻译 little cookie真的是萌的我一脸)

(为什么细节这一part我话这么多,因为……因为这部动漫的细节真的是!!!炒鸡棒~)


中国风骨

所谓中国风动画,最核心的凝聚力也许不在于精美的画风,也许不在于多符合逻辑的剧情。它在于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风骨。

或含蓄内敛,或谦卑恭敬,或忠贞不渝,或洒脱自在。

我们在这里看到《游子吟》里的母慈儿孝。

看到《元日》里,“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家中弟子前来的拜年情景,将市井中灯火繁华、爆竹喧嚣,与清寒寒士家中一碗“贺年羹”里的简朴温情融汇在一起,炖出古时春节里的世情况味。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8张图片

适宜人群

其实应该是

老少皆宜,入口即化的。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9张图片

·有古人风雅,古诗词情结的人

·处女座强迫症死抠细节患者

·时常哀叹国漫没落的国漫守望者

·被喜羊羊和熊出没支配的小朋友们

·不怕更新缓慢,深刻认同“质量优比更新速度快”的小伙伴们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10张图片

我们越来越渴望真正属于中国的故事

在这个自我怀疑自我满足的时代

这样一部国漫的出现无疑是唤醒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曲婉转动人的小调

我们越来越期待会有更多如春笋般出现的国漫出现在我们视野里,滋润温暖我们的灵魂深处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11张图片

说国漫的崛起太大太空泛了

只是一部让人很舒服很想泪目的中国风动漫

入口即化,老少皆宜,唇齿留香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画楼何寻


《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_第12张图片

感谢在漫漫云雾中找到画楼的你,且喝半盏茶,听我说些梦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唱诗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