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是一生的事》有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现在读书对很多人来说成了奢侈品。

相对于书本上枯燥的知识而言,我更喜欢简短的故事或者有哲理性的东西,因为它给了我更多思考的空间。

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一杯水,一本书。

读《读书是一生的事》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早,阳光透过窗户,照到书桌前,我拿起一本《读者》读了起来,不知何时我与《读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他幽默的故事,喜欢他睿智的思考,喜欢他面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喜欢他富含哲理的人生思考。《读者》如同我的一位好友,总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今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读书是一生的事》。

《读书是一生的事》开始以一个贫困生考上一个好大学为例,告诉我们除了你自己,一无所有。只能靠自己的人,连个性都是奢侈品,此外,它还通过调查用数据说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包括父母的职业)。它从多方面证明了读书是一生的事。不由得使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了我所教的孩子们。

我所教的33个孩子都来自农村,其中,有3个单亲,有18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第一次关于留守儿童数据的统计让我大吃一惊,我惊讶有这么多的留守儿童,也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

三年来,我观察本班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上超过了其他同学,然而在面对生活的态度上,留守儿童有一些悲观,这种悲观来自于他们在家中过早的承担了本不应该这个年纪所承担的东西。在学习上,更多的则要靠自身的自控因素。最明显的还要数一个小男孩,超强的自尊心,不仅单亲,还是留守儿童,他长期缺失父母的爱,以至于不允许任何人提到类似的话题,在学习上,他需要的是鼓励。其余两个单亲孩子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单亲孩子心理及学习的辅导似乎成为了我的“心病”。

读《读书是一生的事》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也出生于农民家庭,我深知农民的苦。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我认为,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它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所以,由于自己的思想,看到不认真学习的孩子时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前几天,看到一个交不起生活费的孩子,他看到其他的孩子都交了钱,而他只带来了交保险费的钱,就没有把钱交给老师,而是把钱带回了家。当老师问他时,他眼睛里闪着泪花。老师明白他的家庭情况,所以就没说了。孩子的父亲肯定也想让孩子该交生活费时就交,可是他实在无能为力。就如书中所说的,人脉,财富,教育等资源,有时会父传子,子传孙。所以,我的想法是,你要想让你的下一代好,你必须先好起来。

于是,我把我的思想用在了教学中,总是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某天里明白老师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读书是一生的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