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大小会导致重视程度不同

        昨天很多事情忙,为了今天的出差赶了文档又要赶PPT,让我整个人昏昏迷迷的,大脑不精神,头脑确实不行了,跑到综合楼看要买些白兰氏鸡精撑一下才行,结果却发现校园价关门。回到宿舍迷迷糊糊间打开电脑,一群QQ头像在闪动,本来想随便应付了事,却发现有些事情还是要认真去处理的。
        SIG团队新组的四个队有很多人报名,远远超过了我想象中的每组10个人左右的范围。我让组长根据报名同学的情况,选择10人出来组成一个团队。但是却面临着一个怎样淘汰人的标准。他们觉得与其把热情的人给淘汰掉,不如都招进来组成一个大团队。有个组长还提出了可以分成两个小组,做同样的项目。
        我想了好久,最后还是反对了。我以前也搞过不少技术活动,也带过一些技术团队。那时我总觉得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要带一个团队让大家都成为合格的程序员没问题(可能那时侯认为自己可以带出一批牛人)。可惜,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让人失望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举个例子,我做机器人的第一年,自己做,成绩还不错。第二年,我开始带三个师弟了,大家都觉得责任比较重,无论什么事情还是把机器人的任务放在第一,成绩更好了,拿到了全国亚军。第三年,我又带了六个师弟师妹,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一群人,但是却有点让我失望。并非他们的能力让我失望,而是他们把机器人的任务放在心目中的优先级和我的不同。我是放在第一,他们可能是放在第二或者第三。我常常布置一些任务,安排他们去做,一周后发现他们可能并没有很好的完成,其实并非他们做不好,只是他们花在上面的时间比我想象的要少。一个优秀的本科生往往会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把某件事情的优先级放低一些,做出来的效果就没这么好了。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当时心里面确实难以忍受这样的结果。
        现在我想开了,其实大家都没有错。如果要说谁错可能就是中国人的错。当一个人做的时候,如果你不做好这事情,这失败的责任就在于你。如果一群人在做,你做不好这事情,你会想,其实并不是我的错,大家都有错,这样心里面就会舒服些。可能就是这样,团队的大小会导致一个人的重视程度不同。
        经历这两年多,从我不喜欢编程到喜欢编程,从我受别人影响到尝试去影响别人,看事情可能越来越理性化了。凡事都讲究可行性,并非空有理想就可以实现。同样,带一个技术团队,要带好,必须要控制人数。我和师弟说,你是想若干年后有一或两个人告诉别人,大学最影响他的人是那个组长,还是想若干年后一群人说,当年跟某某组长搞SIG,什么都没学到。师弟选择了前者,我想他是明白我的意思。
        李开复现在的能力可以收几百个门生,但是他只准备收50个。当年王重阳也是收了全真七子而已。我想,这些厉害的人物也明白,要做自己确切能影响到的事情。总理说,大学城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我说,SIG并不是要做大,而是要做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