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


我的教育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_第1张图片

01电影电视

关于电视文化对人类的危害,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他的《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和《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等书,正是当年我谨慎地提出“保卫童年”的理论依据之一,同样重要的依据来自中国道家的思想,并观察和参考了华德福教育的实践。

如果今天再回头作个简洁的小结,大家认为电视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1.它把人固定在座位上,用观看替代了体验——这是电视劣于原始文化的地方;

2.他不再需要阅读和聆听时的想像力,电视用最简易、肤浅的方式,把人塑造成傻瓜——这是电视劣于阅读传统的地方;

3.他成了被动的消费者,不是他通过遥控器控制着电视,而是电视控制着他——这是电视和当代的消费文化相结合的典型特征;

4.电视在当时像一道永不停留的河流,而思想则来自反刍、反思,电视并不支持这样的反思——这是电视与深层人性的冲突。

还没等到电视成为人类文明的杀手,电视本身就被其它的电子媒介所取代了:互联网,多媒体,电子游戏,虚拟现实……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完全赞同波兹曼们的观点,我认为:

首先,电视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讲故事,如果说书本和文字“讲述”故事显得太硬的话,电视的讲述方式确实太软,过于便于大脑消化了。当然最好的故事仍然是长者、父母和同龄人的口述,夏天的月夜,冬日的炉火,秋天的篝火……都是讲述故事最天然的场所,或者说,人类的进化(包括物种的进化和文化的演进),就是在那样的场景下实现的。

其次,相对于智力背景严重匮乏的幼儿生活,有电视陪伴的童年其实带给孩子许多有益的信息,绝对是利大于弊的。画面和声音就是解释者,故事就是文化和知识的编码者,而且电视也不止于此,宇宙的知识,自然界的信息,都通过电视带到了孩子们跟前,由此,他们知道了什么是沙漠,什么是大海,什么是城市的纸醉金迷。

再次,正如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健康发育需要信息的洪流,姑且悬置信息本身的优劣,电视至少确实是一个信息的巨大载体,它必然刺激着大脑来理解和消化这些信息。

综而言之,如果说电视是提供信息、讲述故事的有效手段,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

1.选择信息,确保信息的品质,也就是说,节目权应该掌握在父母和教师的手里;

2.确保活生生的体验,这是比电视更原初的知识和道德的起源之处;

3.一般情况下,电视只能提供浪漫丰富的信息,但如果巧妙利用,电视直接能成为精确学习的工具和载体,所以利用它又超越它,乃是学习的必须,和成长的必须。

因此,南明教育不像华德福教育,我们十分重视电影之夜,重视多媒体,甚至审辩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中,都充分利用了电影和电视。


我的教育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_第2张图片

02电子游戏

如前所言,还没等到人类达成共识,起而限制电视,保卫童年,电视就已经成了过气的“老人家”,被淘汰了,成了互联网的附属设备。

而取代电视,成为孩子们钟爱对象的,是电子游戏。这是个完全不同于电视的怪兽。

怎么理解电子游戏?这是个集亲身体验、英雄故事、电子海洛因于一身的怪物,从创造的那一刻开始,它的逻辑和目的就非常清楚:吸引游戏者,留下游戏者,让他不断地为游戏本身买单。

如何吸引?答案是:越过现实体验,直接刺激人类进化之初的快感体验。也就是说,让游戏者通过游戏,品尝到过去类人猿时代、部落时代形成的冒险、成功所带来的快感。这是人性中最根本的密码之一,人之能成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有这种冒险、挑战的渴望,不是渴望冒险与挑战本身,而是渴望冒险与挑战带来的并不确定的巨大成就,而这个巨大成就直接就表现为“高峰体验”,也就是无价的快感。

电子游戏的上瘾机制,可用毒品海洛因类比。

人类的大脑能够在特定刺激下产生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你感到幸福、快乐的化学根源。但它是一种生物机制,往往需要你在获得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成就后,才会奖赏你——为了获得这种快乐,你就会不断地挑战自我。

现在海洛因来了,它不需要你任何努力,直接就产生了相当于多巴胺的作用——幸福感。

而且麻烦的是,有了这种便利的刺激后,原来你通过挑战获得快乐的系统被摧毁了,一句话,除了海洛因们,你不再能够让自己快乐了!

电子游戏的运作本质是极其相近的。本来,为了鼓励人类去冒险和挑战,大脑进化出了奖励的机制。现在,电子游戏的研究者直接研究人脑在游戏中的快感,而不再需要现实生活中的冒险和挑战——无论是草原上,还是学习场所中的。

任何生活中的冒险,学习上的挑战,其实都有外在的“目标”,快感只是外在的奖励机制

但在电子游戏中,快感就是目的本身,游戏者没有其它任务。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种现实生活是有意识地针对人类的快感体验而设计的,但电子游戏就是这样设计并不断改进的

那些认为课上好了就相当于电子游戏的教师,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因为任何一个课程本身有自己的目标,不直接为刺激学习者的快感而存在、而设计,所以想要改进学习程序达到等同电子游戏的吸引力,这是自大的,是注定会失败的——但依然值得这样去追求。

那些认为现实生活丰富了就不会迷恋电子游戏的观念,不仅是过于乐观了,而且是过于天真了——就像说生活快乐了,就不会有人吸毒,吸了毒也不会上瘾一样。也许恰恰相反,生活中的幸福若来得太容易也就不再称得上是幸福,反而更容易滋生一种虚无,而虚无又会驱使人们去寻找刺激和快乐。

唯一可以抗衡电子游戏的力量,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尤其是得到父母、老师、同学肯定和祝福的成就感——这是人进化为人的原初场景,是那种快乐的原始动力。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目前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在杀灭成就感,而不是培植成就感

即使是南明教育旗下学校,杀灭学生成就感也是很普遍的——因为教师们还没有完成教育理念的彻底更新,大家还下意识地认为用压迫和规训,可以达成更好的教育质量。

教学想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就必须要挑战学生,但不是杀灭学生的成就感——如果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考分和排名,那么杀灭大多数人的成就感就是注定的,是必然的

南明教育的全人之美课程,试图在所有领域“挑战生命潜能”、“激发成就感”,无论是体育、艺术,还是知识学科,都不仅仅是追求轻松,而是坚持挑战,也就是想借课程去探索人性的深度。这样的追求里,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带有点“疯狂”的特质,究其原因,就是为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挑战和成就。

但这并不表示它能够取代电子游戏,仅仅是说,如果全人之美课程成功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不依赖电子游戏,而且要限制它也有了足够强大的对抗力量。

对电子游戏的态度,最能表现出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直接地、完全地拒绝,与放任都是“粗陋”的教育观。但要把握好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如果不能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获得成就感,那么孩子接触电子游戏后就会不可避免地深度上瘾。

让电子游戏成为一款可以适当消费的奢侈品,努力让学习本身赋予儿童和少年们探索的成就感,这是我们所企图的。

至于利用电子游戏学习编程,理解人性,则是一个更高阶的话题,很值得探索。


我的教育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_第3张图片

03智能手机

不同于电视和电子游戏,智能手机是一个含义丰富得多的平台,它是互联网的终端,是人类各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试验场

利用智能手机,一个人可以是泡电影电视的初级消费者,可以是沉溺QQ交友、微信自拍的孤独的炫耀者,可以是利用它经商的生产者,可以是一个利用它提升生活质量的时髦现代人,再或者,还可以是利用它学习的学习者。

智能手机就是一部高度缩微,可以随身携带的电脑,除了极端的道家思想拥护者,我们没有理由把它一棍子打死,或者拒之于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之外。

但智能手机就像一块过于肥沃的土壤,如果不生长庄稼,就一定会滋长野草。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就是学会自我管理

消极的限制也是必须的,我们对人性,既要充分地信任,也要客观地认识清楚。

所谓消极的限制,就是限定时间使用和限定项目使用。对一个自由与纪律兼具的家庭与学校,这样的消极限制是不难实现的,而且它带来的积极意义就是这本身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为提防而剪去这样的自我教育过程,并不是真正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把它当成学习的利器

仅就学习英语而言,当年的复读机加文曲星英文词典,都比不上今天智能手机里的两个APP,事实上,单是英文学习的APP,就多如牛毛,各有各所擅长,各有各的特质。

手机百度和手机地图,就是一部需要智慧才能灵活穿梭其间的超级图书馆——如果不是因为怀旧,当年的亚大山大城的图书馆,无论是智慧的丰富还是精确,都根本不及今天智能手机的万分之一。

音乐,摄影,写作,交流,评论……几乎你能想到的一切,总有人想着在智能手机上实现。

当然,智能手机上没有针对你孩子的课程安排,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与交流,所以它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而不能替代学校、教室和书本,不能替代教师和同学

如何 积极地创设课程,把智能手机当成课程展开时最趁手的工具,这是我们需要用开放且谨慎的双重态度,去勇敢尝试的。我个人相信,在最智慧的南明教育旗下的教室里,它将不是作为灾难而是作为学习利器而出场。


我的教育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_第4张图片

04暂作小结

对工具,人类一直执双重态度,道家和华德福是一路,儒家和西方科学是另一路。我聆听道家的警告,但还是执后者的态度。若无工具的迭代发展,人类的自由与幸福其实非常虚妄。

汽车也罢,飞机也罢,高铁也罢,游轮也罢,都是我们腿脚的延伸。

手的延伸那就更多了,人类的双手就是为了工具而生的,它不是用来爬行,不是用来攀援,不是用了拳击或者攫取,而是为了制造和利用工具,从石制手斧,到各种器具,到鼠标和手机。

眼的延伸,是显微镜,望远镜,是X光和超声波,是电子望远镜……

这一切,不能用人类懒惰二字来简单形容,不能仅仅用为了人类的便利来解释,我相信它同时也是为了探索更浩大宇宙、更细微万物的奥秘。人类的工具之旅,就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的冒险之旅

电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乃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它们既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诅咒,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福音,而是我们这个时代向着当下和未来伸出的触角。用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对待这个工具,对教育者而言,比恐惧地拒绝,和疯狂地拥抱都要适宜得多。


关于《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的一处争鸣 -


我的教育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教育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