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君子,徒留身后名——《资治通鉴》随笔(26)

周赧王四十二年,赵国和魏国合兵攻打韩国的华阳,韩国请求秦国发兵救援,魏军大败,魏国打算割让南阳给秦国,苏代指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魏王以已经答应的事情不好更改为由拒绝了苏代的劝谏,依然把南阳割让给了秦国。韩国、魏国都臣服于秦国以后,秦国就决定挥师伐楚,楚国使者黄歇正好出使到了秦国,担心秦国挟着战胜之威,一鼓打下楚国,便上书秦王,试图阻止这场战争。他首先列举了秦国和韩、魏二国之间的矛盾,指出秦国已经在这些国家获得了足够的利益,可以安心消化这些土地,成就一时的霸业,这样做就是“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了。黄歇的意思就是,如果秦王能够修生养息、止戈息战,那么古代的“三王”、“五伯”里面的人就要多一个秦昭襄王了。

紧接着,黄歇话锋一转,开始挑拨起秦国和韩、魏二国之间的关系,先列举了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故事,吴王夫差攻打越国,却又放走越王勾践,最终被越王勾践所杀;又讲了韩、魏二国在“三家分晋”这个故事里背叛盟友智伯,转而与赵国一起消灭了智氏的前科。黄歇指出,秦国如果和韩、魏二国结盟一起攻打楚国,肯定会在关键的时候被韩、魏二国反戈一击,因为韩、魏二国和秦国之间已经有了数代人的恩怨,不是说能够和解就能够和解的,因此韩、魏二国存在一天,秦国就一天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警惕。

最后,黄歇还告诉秦王,秦国攻打楚国获得的实利最终会被其他国家瓜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秦国和楚国之间接壤的地方都是大江大河、山林险阻的地方,物资匮乏,补给困难,因此不利于秦国对打下来的土地实行统治。相对而言,魏国和楚国接壤的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齐国则和楚国在泗水流域接壤,也可以趁机获得实利,所以秦国攻打楚国,最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秦国的最佳策略不是攻打楚国,而是经略韩、魏,慢慢向东方发展,割裂中原地区南北方向的联系。就这样,黄歇通过一出祸水东引之计,成功地劝阻了秦国的军事行动,为楚国化解了一次危机,却也坑害了中原地区的各国。

黄歇的仕宦生涯走上巅峰是在楚顷襄王病重时候,此时楚国太子在秦国做人质,黄歇在秦国为楚太子归国事宜进行斡旋。黄歇对范雎说:“楚王病危,楚国太子不回国的话,不过是在秦国做一介百姓罢了,如果能够回国,太子当上楚王,感念秦国恩德,会给秦国带来很多好处。”范雎把这件事汇报给了秦王,秦王不愿意轻易放人,毕竟这有可能是楚国玩的计策,想要把人质骗回国,于是就同意先让太子的师傅回国探望楚王。黄歇担心楚王身死,楚国王位继承出现变数,于是安排楚国太子与使团一同回国,黄歇自己留在秦国,一旦有人来拜访楚太子,黄歇就假称太子生病了。黄歇估算了一下使团的行程,估计太子已经走远了,才进宫见秦王,说了楚太子已经先行回国的事情。秦王一怒之下想要杀了黄歇,范雎劝阻了秦王,说是这个人为楚太子立下了大功,回国以后必然得到重用,不如放他回去以交好楚国,黄歇因此得以脱身回国。过了三个月,楚顷襄王身死,楚考烈王熊完即位,黄歇被任用为令尹,封以淮北之地,号为春申君,后来因为淮北之地经常遭到齐国袭扰,因此改封于吴,后世有好事者,将春申君附会为上海的首位开发者,甚至以春申江、春申路之类的地名为证,其实是错的。

秦始皇六年,春申君率领楚、赵、魏、韩、卫五国联军讨伐秦国,被秦国一击而溃,天下大势已成,春申君也不再受楚王信任。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找了一堆屁股大能生养的女子送进宫里都没有用,看来楚王是不育的。赵国人李园的妹妹长得漂亮,他想要借此求得富贵,想要把妹妹送进楚王宫里,有担心妹妹生不出孩子,过一阵子就会失宠。李园通过春申君的门客结识了春申君,于是把妹妹嫁给了春申君。等到李园的妹妹有了身孕,李园又通过自己的妹妹说服了春申君,把自己怀了孕的妹妹又送入了楚王宫。春申君此时已经成了一位野心家,但是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到楚王死后,李园埋伏死士,直接杀死了春申君,从此楚国大权为李园兄妹掌控,但是他们的好日子,却也不多了。

春申君有门客朱英,屡次以卓越见识预知祸患,在楚王病危之时劝说春申君防备李园,春申君不听,朱英逃亡,从此不知下落。在纳谏方面,春申君与“战国四君子”其他三位均存在差距,不过从出身方面而言,以一介使者而执掌一国权柄,却是其他三位公子哥所不能及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君子,徒留身后名——《资治通鉴》随笔(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