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禁风看奥运

不知不觉间,巴西里约奥运会就闭幕了。要不是昨天上午看了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女排的决赛,对这届奥运会还真没有多少感觉。

细细想来,这是从看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近20年来少有的事。与过去4年一度内心的狂热相比,今年的8月有点恍若隔世。再多想想,好像不止奥运会吧,想当年没日没夜地看欧洲杯足球赛、世界杯足球赛,今年的欧洲杯不也没在心里掀起多少波澜吗!

这还真不是因为有了11个小时的时差那么简单,也不是体力不济的原因。上大学那会儿,一场场足球赛都是在后半夜举行,可我们照旧看了一场又一场。刚刚过去的伦敦奥运会那会儿,比现在还要更忙碌一点,可不少场次的比赛也照样看的不亦乐乎。

我承认不是一个合格的足球迷,甚至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体育迷。说起来,不管是足球、篮球、排球,还是田径、游泳、跳水、体操、跆拳道、自行车等大大小小的项目,我还真的从来没有弄懂过规则,也没有受其影响在生活中多练几把。就说至少已经看了上百场的足球赛吧,说实话,前锋、中场、后卫等等排兵布阵究竟如何高明,还真的一窍不懂。某种程度上,我是个看体育比赛的瘸子、聋子,但从来不耽误如饥似渴地看一场场比赛。

可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到了今年,对于往常那些日盼夜盼都盼不来的经典赛事,我倒彻底失去了兴趣。令人震惊的是,失去兴趣的好像不止我一个人。法国欧洲杯举办期间,做媒体的、做酒吧的、卖烧烤的……等了一圈却发现,几乎没有多少人谈论球赛了。24支球队,那么多明星,人们翻来翻去的却仍然是梅西、C罗。到了里约奥运会,要不是后来林丹和李宗伟来了场经典羽毛球男单对决、要不是中国女排连番上演逆袭……真的很难想象,4年一届的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倒是,人们更感兴趣的是“洪荒之力”、是一系列好玩的表情包、是对金牌的“看不惯”……短跑、短距离游泳的竞速之美,中长跑的耐力之美,击剑比赛的攻防之美,大球比赛的团队之美,等等,几乎没人讨论了。

最让人崩溃的是,我相信,就连林李对决、中国女排夺冠这样的经典时刻,两三天后,也会被人迅速地遗忘。至于统治100米、200米短跑十几年的博尔特,拿了23枚奥运金牌的飞鱼菲尔普斯,这样地上、水中的超级天才,对不起,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了,我们见证了那些难忘的时刻吗?!显然没有,我们的注意力早已卷入信息的洪流里了。

根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等先驱一代代的努力,举办奥运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也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其包括参与、竞争、公正、友谊和奋斗五大原则。现代意义上的奥运会举办100多年来,各种各样的赛事,展现了人类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的创造力,展现了浓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精神、勇于进取、面对命运不屈服的精神。我们看一场场奥运会的比赛,看到的是人类通过控制自己的躯体和心理,以实现不断超越自我的努力。

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强、更快“。这句格言不是让人拼命,而是给那些勇于自我开发潜能的人类以鼓舞和指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体育运动中,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天才选手的努力,我们才一日日地能够不断警惕自己: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一切,我们不能苟且而活,而应该有所超越。同样,那些在文化、艺术、思想领域有着巨大创造的巨人们,也从内在的角度给了我们希望和警醒。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面对的世界加速坠落,不凡被人调侃,庸常成为主流。人大都被哗众取宠的生活裹挟,有的不自知,有的不断投机,有的无法摆脱,有的拼命呼喊……但那些本来多姿多彩的生活乐趣呢?就像这样4年一次的奥运会,我们本来可以选择看几场比赛,感受一下平息凝气、紧张刺激、手脚发软等各种各样的心理过山车和人类不可思议的躯体潜能。但我们首先选择了与虚拟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对话。就像,吃顿饭,我们忘了闭起眼睛感受一下味蕾,却首先选择了拍几张晒到朋友圈;爬爬山,赶紧拍几张美照,却只能望着台阶兴叹,没有能耐走几步;有了点空闲,跟在各种网络热点后面鼓噪、愤怒……我们将时间都留给了互联网,越来越迅捷、方便、透明的互联网,唯独没有留给自己。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抹不掉的记忆,却唯独没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空白。

最悲催的在于,我们明明知道,这样炮制出来的网络泡沫,存留的价值也就几个小时最多也就几天;这样仓促地跟风,我们脑中塞的太多,忘得也快,直到感受的乐趣越来越少。我们却无法摆脱,甚至以担心落后于时代为名,加速在虚拟世界的竞争。

好莱坞刚刚拍摄了一部电影《致命电话》。电影中,手机在控制着每一个人,并开始恶意攻击靠近他们的人,并逐渐连成网。这样的想象,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太沉迷于信息的洪流、虚拟空间的鼓噪,如果不能抬起头来,总有一天,我们会失去所有的乐趣。

为什么,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对身心的自我掌控,沉浸在如许精神鸦片中不可自拔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弱不禁风看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