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

《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瓦格纳和丁特史蜜斯同著的这本书《为孩子重塑教育》确实是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他们提倡教育必须是让孩子在体验的方式下学习,而不是在学校里面背诵枯燥乏味、像背诵电话簿一样的公式、定理、结论。

现在的教育制度早就已经更不上现实的生活,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随意在网上获取知识,而课本里的知识有些已经成为过去,还要求学生去背诵,记下来。这些东西,其实,可以在网上随便搜索就可以出来。

学生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也许手机里面小小的一部分内存就可以解决掉。

为什么几乎全世界都实行这样的教育体制呢?在7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在拉丁文的学校里抄录《圣经》。

这些学校要求公职人员标准化、时间效率、错误少、对偏差的零容忍。这是以抄录《圣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学校要求。

传统的教育制度一般都是施行师徒制,这些传承了几千年,徒弟去师傅(大师)那里学习,师傅(大师)把自己的毕生的智慧传授给弟子,而聪明一点的弟子可能被师傅视为自己的孩子,而在教授的过程中会更加有耐心。

可是到了工业化时代,这样的教育体系已经远远不够用。工业化的发展,人们要的是更多的工人,这些工人只需要执行单一的任务,比如如何把螺丝按装固定的孔里面,一直重复这样的动作,并不需要太多的脑力来思考其他的。

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要培养“装配线教育”这样的工人,学校培养可替换的员工,而非精湛的技艺精湛的匠人。

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首先在普鲁士实行大规模的教育,把学校分班级,班级分学生。然后由一些具有强制性的老师带着学生学习。

后来这样的教育在全世界实行开来,美国后来的一些学者、教育家,甚至美国总统小布什、奥巴马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想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于是实施了“基础联盟教育”,也就是现在的标准化考试,我想我们现在也实行这样的教育。实行教师问责制和学生考试成绩相挂钩。

因为这样的考试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觉得不好,为什么还是改变不了这样的教育?我认为这样的现在一直施行是因为最容易评判。

一张卷子发给学生做,做同样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有相应的标准答案,教师在改卷的时候也容易,高分低分马上出结果,虽然这样的结果不能全面证明学生的各项能力,可是至少在成绩这一关来说,能够知道他的多少。

当然我们尽量不要一些死记硬背过时的一些理论的知识,我们应该放眼未来,学习未来一些更重要的能力,把我们要学习的知识马上应用上来。

现在的学生应付太多的考试而背上了沉重的书包,课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晚上做作业到十二点钟,小学生被的书包重达十多二十斤,看着一个个瘦弱的学生背上厚重的书包不得不把背弯着,像一只背着大壳的蜗牛一样慢慢爬上学校。

我们知道的太多,而把这些知道的东西转化为实现的东西太少,太少了。

就如同书中提倡的: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些什么,而是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些什么。我想这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警示,也是对学生的一点提示,当然也对我们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的一种教育。

知道的多无非是增加一点谈资罢了,在你还没有做出什么东西,做出更改变。一点点的时候,就不要去谈那些大话,空话。

记住一切的学习应该以体验、实践为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