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杂︱2016年读书那点事儿(五)

我的兴趣比较杂。体现在读书上,就是什么书都读。无论是凯文凯利的《技术想要什么》,还是易中天的《中华文明史》,都看得如痴如醉;无论是读到图文并茂讲茶道美学的《茶席窥美》,还是案例丰富、谈指数级增长和病毒营销的《增长黑客》,更是一边学一边想办法实践;

在读书方面,以前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知识面比较广,偶尔有同事朋友也会夸两句"知识渊博”。对图书的广泛涉猎,自己觉得也是一种幸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直是人生两大乐事!

不过2016年,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识到自己虽然对多个领域有涉猎,但研究却不深,知识更不成体系。虽然博,但是浅;虽然看了不少,但记住的不多;虽然阅读面和知识面扩大了,但转变为自己观念和行为的内容却依旧有限;

“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的理解是真到使用知识时后悔书读少了,现在的认识则是除了要多读书外,读书更是要为“用”服务的。如果你今年想要考注册会计师证,未来想成为一名优秀财务总监,那眼下看再多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恐怕也没啥用。

道理很简单。人活天地间,总会有些人生目标,为实现人生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即为“用”。读书以致用,就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而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将生目标与读书紧密关联起来。

那么,光专心读专业书、圣贤书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目标了吗?大诗人陆游说,“功夫在诗外”,大哲学家庄子又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大神乔布斯说,“现在要将点连接起来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段时间后,它们间的联系才会显现,但是,你们得相信,它们总是能联系起来的。”

到底该为了看得见的“用”而“头悬梁、锥刺股”,还是为了“无用之大用”而仅凭兴趣而徜徉书海?我觉得,首先要看人生阶段。如果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新接触到某个领域或致力于提高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则应该更多聚焦主题而多读、精读;如果眼前的事业已处平台期,则要多下些诗外的功夫和读些无用之书,反而可能曲线救国、启发自己。其次,要看比例。不是不能看杂书,而是在精力分配上,以围绕重点研究领域展开精读、泛读为主,辅以感兴趣的杂书阅读;

那么好了,为了避免“书到用时方恨杂”,我该读些什么书呢?

这就要分析出自己需要为哪些“用”而多读书、读好书、一边读书一边“用”。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和当前阶段不一样,所以读书围绕的“用”也不一样。当从自己的“用”分解出读书类别后,就可以去豆瓣、知乎、上看看大神们的推荐,然后购买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到用时方恨杂︱2016年读书那点事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