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

“古老的电信诈骗”成了这段时间的高频刑事案件。昨天,一名清华大学的教师又被冒充公检法的骗子诈走1760万元人民币。不久前,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在即将就读南京邮电大学的前夕,被骗子通过电话以发放助学金名义骗走9900元学费,伤心欲绝而最后真“绝”,引起教育部和公安部的高度关注,几天后破案,数名犯罪疑人被抓获。骗子下手的对象早已不再限于“有钱人”或者“穷人”这类特定群体,所谓“信者皆可骗”。

下面,由作者刘昌松律师结合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案,解答一些人们心中的困惑。

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_第1张图片

“骗的就是你”

徐玉玉离世前提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咱家都这样了,为什么还有人来骗我?”

徐玉玉提出该问题的逻辑是:骗子行骗应看看对象,要骗也该去骗那些有钱人家;像她家那么穷,怎么下得了手;即使得逞了,能心安理得吗?

只能说,这是好人的心理,而不是骗子的心理。美国华盛顿大学、伦敦商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四所高校开展的一项骗子犯罪心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骗子觉得自己的行为没什么不妥,是靠智慧挣钱,是劳动所得。

研究者还向诈骗犯受试者提出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你在欺骗他人时会有什么感觉?通过欺骗达到目标后又有什么感受?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在骗人时感觉有一点糟糕,但是欺骗成功之后会觉得很开心。研究报告还写道:那些诈骗者往往觉得,他们比那些循规蹈矩的人更聪明更优秀。——这才是骗子的心理。

我进一步认为,骗子称在行骗时心里有一点点“糟糕”,应该不是考虑到被骗对象的经济境况,而是担心被识破或被抓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害怕”、“提防”、“紧张”等心理现象的混合;而一旦钱被骗到手,骗子的心里便转化为巨大的满足,是一种成功感、成就感和满意感的混合体验,伴随着“对方玩不过我,还是乖乖把钱打给了我”之聪明过人的陶醉感。他们的描述是“很开心”,就像过节一样。如果他们在行骗时心里所“糟糕”的是被骗对象经济状况不好,那诈骗成功后的体验一定伴随着“自责”、“内疚”,而不会那么开心。

因此,能当骗子的那些人,大多是同情心差,心地没那么善良,不会时常替他人着想者。有这样心理品质的人或练就成这样心理品质的人,即使“不差钱”,也可能为体验欺骗成功的“快感”而加入骗子的行列。还应指出的是,骗子选中的对象,往往是经济状况较差的,这些人因为缺钱,容易滋生贪便宜心理,诈骗更容易成功。

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_第2张图片

聪明,但不代表不会被骗

山东理工大学大一学生宋振宁离世前提出的问题:“我这么聪明的人咋就被骗了呢?”

宋同学的被骗情节很简单,骗子说他的一个信用卡被人透支6万元,并说出了他的身份号码和信用卡号码,他就按要求转账了2000元到骗子的账号上。

宋同学提出上述问题的逻辑是:受骗者一般都在智商上有缺陷,都是比较愚笨之人,聪明的人难以上当受骗。宋是一名高考超过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50多分的高智商者,是一名就读于16个博士点之省重点大学的高材生,他认为自己聪明无可厚非,他离世前发出的“我这么聪明的人咋就被骗了呢”之悲鸣,反映了其内心强烈的自责感和羞愧感。

其实,宋同学的逻辑也不完全正确。我国高考录取现在还是唯分数论,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智商一般不差,但高考分数低者倒不一定智商就低,因为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高智商未必考出好成绩。可是,高智商者不意味着情商也高,更不意味着能力高,“高分低能”现象大量存在也是事实。另外有研究表明,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往往是智商和情商的完美结合,且智商只占20%,情商却占80%。

可见,诈骗也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相结合的高智能行为,当然是违法犯罪范畴,不能作为“事业”来做,但骗子真有可能将其当作“事业”来看待,当做一门“技术活”来对待。也就是说,诈骗者也是智商和情商不低的人,只是将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别小看了诈骗者的能力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宋同学被骗的钱其实不多(只有2000多元),且在对亲戚感叹了“我这么聪明的人咋就被骗了”之后,还再次被同一骗子又骗了些钱财,才气绝身亡。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被活活“气”死的,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宋同学的情商和自我认知能力是有缺陷的!

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_第3张图片

骗子们或许非常了解你

南京理工大学张姓女同学提出的问题:“对方对自己购买机票的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由不得我不信,他是如何知道的呢?”

张同学是吉林临江市人,正读大二,手机短信提示她,她乘坐东方航空公司8月25日沈阳飞往南京的MU2827航班由于机械故障已取消,需要拨打退票电话进行改签或退票,改签成功后还可以获得200元补偿。她打退票电话联系上“人工客服”,说需要到银行取一个改签票,她以为是航空公司就没多想,插了交学费的那张卡,几番操作之后,等到她再把卡插进去的时候,卡里的1万9千元不翼而飞,只剩下了150元。张同学禁不住发问:“对方对自己购买机票的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由不得我不信,他是如何知道的呢”?

张同学的发问,问出了众多人的心声,网络和媒体大量的评论都在谴责骗子的同时,将矛头更多指向违法泄漏“个人信息”,尤其是有些机构的“内鬼”。有兜售个人信息者甚至表示,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籍号、学校、入学方式、住址、家庭成员等等,有一半数据他都有;即使手头没有,只要告诉他名字,也都能很快拿到。通过媒体的深挖,机票购票信息、婴儿生产信息、车祸事故信息等渠道的个人信息泄漏,也存在类似的严重情形。张同学的问题在此已经得到回答,我不赘述。

值得提出一下的是,这些非常具体和个性化信息的泄漏,直接导致了电信诈骗由“广种薄收”型转化为“精准打击”型的升级。实践证明,虚假信息中若含有大量真实信息时,诈骗的成功率便会大大提高。

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_第4张图片

诈骗案多如牛毛,侦破力度难持续

有不少网友质问:“只要公安部门拿出破获徐玉玉案件的力度,电信诈骗都是可以破案的;现在电信诈骗这样猖獗,公安部门的不作为应是重要原因吧?”

网友的前一句话是对的,“只要公安部门拿出破徐玉玉案件的力度,电信诈骗都是可以破案的”。但要知道,徐玉玉案虽然涉案金额不到1万元,却是惊动了教育部和公安部的“大案”,公安部为此发出了最高规格的A级通缉令,即通令全国公安机关协同作战,尽快缉拿嫌疑人。一起小小的刑事案件,一旦上升到维稳的政治高度,极尽体制之力,这起电信诈骗案这么迅速侦破,就不难理解了。而且电信诈骗,通过电信行业和金融行业及利用网络实施,处处都留有痕迹,只要多部门高度协同,再调集公安网侦方面的精兵强将,破获难度并不大。

但徐玉玉案的破获是不可复制的。诈骗犯罪的立案起点不高,仅为3000元,据统计,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犯罪发案50余万起,比2013年多出约20万起,呈高速率递增的势头,这还不包括大量未报警或者报警了也未立案的数字。最新报道称,电信诈骗的破案率还不到10%(个人认为,这恐怕还严重高估了),这也影响了受害人报案的积极性。每一起电信诈骗案若都能拿出徐玉玉案那样的警力来侦破是不可能的,这得多少警力呀!

再说,刑法规定了450多种罪,诈骗只是其中一种,电信诈骗又只是诈骗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杀人、绑架、抢劫、强奸、贩毒等40多种常见重罪案需要侦办,这也是数额不大的电信诈骗案不被公安机关重视的客观原因。徐玉玉案也就是“骗死了人”和“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有高层领导批示“必须尽快侦破”,否则,几名案犯现在还不知在哪逍遥自在哩!南京理工大学的张同学案,因为人未死,数额接近2万元又怎样,明显有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连案都未立,“去哪儿网”和东方航空公司的客服都表示,个人信息不是从他们那泄漏出去的,设想张同学的个人信息被侵犯案,公安机关不仅立了案,而且由公安部督办,恐怕快速破案也不是难事。

此外,预防电信诈骗犯罪涉及很多行业和部门,从这个角度上讲,将打击不力的责任都归于公安机关也失之公允。福州、泉州是全国电信诈骗犯罪的重灾区,当地公安机关即表示,电信运营商拦截不力,导致虚拟任意号码的网络电话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为电信诈骗横行提供了便利,而运营商则称,“这是行业规则问题,企业无法改变; 监管成本太高,无力投入这笔钱”。

这里是借你借你一双慧眼防忽悠热线”

有网友试问:“公安部都只在强调预防而不是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到底如何才能防范不被电信诈骗呢?”

是的,公安部通过央视给出的招数,由原来的“三个一律”变成了“六个一律”,即:1、接电话,不管你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4、所有短信,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还称,能做到这个六个"一律",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但也有问题,“170”开头的电话不接,“171”开头的电话接不接?徐玉玉案使用的诈骗电话就是171号段的。现公安部门根据徐玉玉案又改口说“170、171”开头的两种虚拟运营商号段的诈骗多。

“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电话)一律挂掉”,今天有一个刷屏的段子对此进行了吐槽,说法院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当事人领取传票,当事人多次挂断,法院人员多次打进,怎么解释,当事人就是不信,还聊到了“一谈到法院的电话一律挂掉”的警示,法院人员只好冒充快递员说当事人有一封快递,当事人才答应来接受。

其实,法官通知当事人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法院电话从来不会要当事人转账到某个账号上。这当然只是一个讽刺公安部之警示太绝对的段子。

那么,防电信防骗到底有何绝招,我的答应很简单,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警示:别指望天上掉馅饼,任何电话短信微信QQ要求你打款,都不要轻信;非同有关人见面或者通过多种方式得到确信,绝不行动。万一被骗了咋办?我的态度是,该报警的报警,该提供各种证据线索的提供,但对破获案件追回款项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你一般不会是“徐玉玉”,而徐玉玉案不具有可复制性!

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_第5张图片
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信忽悠“防不胜防”怎么办?这位律师借你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