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裘千仞,在《射雕》里他是堂堂铁掌帮的帮主,功夫了得,是可以和五绝一较高下的人。不说别的,单说他一掌,险些把黄蓉的身家性命夺了去,这份功力,绝对不是虚假宣传鼓吹而来的,你看他实打实把手掌在铁砂里戳了多少年,因为这个,连第一次华山论剑都没去。还有他的轻功也不错,和老顽童一直追打,从湖南追到西域,又从西域折回中原,虽然书中关于整个过程着墨不多,却是让我最为向往的一段描写了。因此,江湖上给裘千仞起个名号,叫做“铁掌水上漂”,这必然是他最得意的两门手艺,人说有一技就可以傍身,这为仁兄就是靠铁掌和轻功叱咤江湖几十年的。
不过裘千仞的人生只有小半风光,从君山大会的威风开始,整个后半生净是窝囊。打了黄蓉一掌,不敢进入禁地,又没办法去瑛姑那里拿人,接着被老顽童追赶,直到第二次华山论剑,被洪七公一顿义正言辞的呵斥,恍然大悟,想要自杀时被一灯点化,皈依了佛门。
从此他做了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多半是潜心学习佛法,以求正果吧。直到《神雕》过了一大半,他才现身。这时候我们再看裘帮主,或者说慈恩和尚,已然和一个“网瘾少年”别无二致了。
那是前往绝情谷的路上,杨过和小龙女在猎户家里碰到了一灯和慈恩。这个时候的慈恩和尚,现身便与众不同,把一副镣铐拿出来,锁住了自己的双腿。我猜想,八成是网瘾要犯了,所以先行克制。果不其然,一灯大师看到他这番举动,低声说:又要发作了吗?慈恩回到:弟子一路上老是觉着不对,只怕又要发作。当我们看到这番对答时,明显感觉一灯大师像是特训所的老师,而慈恩就是里面需要戒除网瘾的“不良少年”。当然,我们知道他说的发作指的是心中的恶念,想要杀人。杀人是一种欲念,网瘾如是,所以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自有其道理。
接下来慈恩扛不住了,禁不住网络的诱惑,想要去打网游,但心中一直默念,不能这样,于是让老师砍断他的双手,只听一灯说到:
“善哉善哉!我能替你割去双手,你心中的恶念,却须你自行除去。若是恶念不去,手足纵断,有何补益?”
然而慈恩还是不可抑制,于是请求老师给他思想指导。作为优秀标兵的一灯大师,说了一篇《佛说鹿母经》,其中有一句话还让小龙女留下了泪水,就是“怜汝小早孤,努力活自己”。
最后慈恩在彭长老的诱惑下,打算开始玩网游,也就是要攻击屋外的雪人,雪人就是后来被霍都假扮的何师我。我们知道慈恩得意的功夫首推一双铁掌,如果打下去,何师我肯定一命呜呼了。且看书中所写:
“但听得砰的一声响,黑衣僧双掌齐出,白雪纷飞。那瘦丐身上中掌,震松穴道,“啊”的一声大叫,声音惨厉,远远传了出去。”
分析彭长老在这一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理所应当可认为他是外部推动力,最终促使慈恩掌击雪人。哲学上有外因和内因的解读,这个不消多说,不过就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外因往往是十分强大的,基于人性的弱点,外在诱惑往往会击溃人的意志。就像减肥的人禁不住美食的诱惑,看书的人禁不住手机的诱惑,即使是一些修行之人,不也是要远离红尘吗,庙宇道观多建在深山郊外,因为他们担心抵挡不住红尘的诱惑,坏了修行。
其实最大的危害不是我们破了戒,理性分析,吃了一顿饭对减肥大计的影响,没那么严重,看书的时候玩一下手机也没有什么,只要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重拾信心,从头来过就好。最严重的问题在于,破了戒以后,我们会有“道德负罪”感。也就是说,我们会自责,会对自己心生不满,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就会怀疑自己可不可以遵守戒律,会怀疑自己是否能持续减肥,是否能踏实看书,这个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当我们有了再一、再二,终于有了再三以后,心里防线崩溃了,我们不再想着减肥,不再约束自己去看书,而是回到以前。
慈恩也是如此,他杀死了雪人后,心生愧疚,于是大声说到:
“师父,我生来是恶人,上天不容我悔过。我虽无意杀人,终究免不了伤人性命,我不做和尚啦!”
就这样,他要回到原点(其实不是真正的原点)。我们仔细分析这句话,发现当时的慈恩是多么的快意,简直获得了新生。这和“减肥有个卵用,吃起来”“读书有个卵用,玩起来”一样,都是卸下了枷锁,终于不用再守什么戒律,苦哈哈的过日子了。
此时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网瘾少年迷途知返呢,金庸先生给了我们两个解决之道。第一就是利用亲情。亲情的教诲、告诫、感化,不过对慈恩来说,一旦主意既定,谁想阻拦他都变成了他的仇人,纵然是陪伴多年的老师,也是如此,而且还会恩将仇报,认为自己本可以在这么多年恣意妄为,想玩网游就玩网游,见人杀人,见佛杀佛,可惜光阴白白浪费,归根到底都是老师的错,所以此时老师千万不要来劝阻,因为只要劝阻就会引来杀人之祸,然而作为老师哪有听任不管的道理,于是乎,网瘾少年把屠刀挥向了自己的老师。
“这般只挨打而不还手,时候稍久,纵不送命,也必重伤。可是一灯抱着舍身度人的大愿大勇,宁受铁掌撞击之祸,也决不还手,只盼他终于悔悟。”
可见亲情感化是不奏效的。于是有了第二种办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向死而生”法,就像萧远山和慕容博因此而大彻大悟,放下对仇恨和权位的贪恋。在死亡面前,也许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在电光火石间,人们会有不甘,认为自己不该把时间浪费在无聊无意义的事情上。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做法的弊端,那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历死而不死,好比萧远山他们,也不过只有一次而已。所以在幡然悔悟以后,时间长了,那种醒悟逐渐消退,这个人也许又会回到以前无聊的生活当中。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慈恩是如何经历“死亡”的,当然是神雕大侠杨过出手了:
“此时去死如是之近,却是生平从未遭逢,一想到‘死’,不由得大悔,但觉这一生便自此绝,百般过恶,再也无法补救。一灯大师千言万语开导不了的,杨过这一剑却登时令他想到:给人杀死如是之惨,然则我过去杀人,被杀者也是一样的悲惨了。”
于是慈恩的欲念告一段落,恢复如常,又乖乖回到特训班里面,接受无产阶级再教育。所以说,面对欲念,想要克服总会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
慈恩再次出现魔障的时候,是看到了他的三妹,经过一番挤兑和戴高帽,慈恩心中的欲念又开始萌动,最后重新陷入“玩”和“不玩”的矛盾境地:
“慈恩和尚在厅上绕圈疾行,不时发出虎吼,声音惨厉,手上套着一副手铐,两铐之间相连的铁链却已挣断,挥动时相互碰击,铮铮有声。裘千尺居中而坐,脸色铁青,她相貌本来就难看,这时更加狰狞可怖。”
后来的故事,我们自然知道,慈恩抢去了郭襄,虽然没有上一次误把人打死那么严重,但是确实命悬一线,如果不是黄蓉机智,在裘千尺的吹捧和怂恿下,郭襄很可能面临同样的死亡结局。不过经历过这次的“洗礼”,慈恩终于大彻大悟。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真正幡然悔悟,从此不再犹豫不决,彻底与欲念隔绝呢?
慈恩望望黄蓉,又望望一灯,再瞧瞧手中的孩子,倏然间痛悔之念不能自已,鸣咽道:“死了!死了!好好的一个小孩儿,活活的给我打死了。”缓步走到黄蓉面前,将郭襄递了过去,说道:“小孩儿是我弄死的,你打死我抵命罢!”黄蓉欢喜无限,伸手欲接,只听得一灯喝道:“冤冤相报,何时方了?手中屠刀,何时方抛?”
这段话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句“痛悔之念”,这简单来说是一种自责,再进一步,就是同理心,或者说“推己及人”,儒家讲这个比较多,《论语》和《孟子》都有相关论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也说明了普通人“推己及人”的思考特性。先前慈恩经历了“死亡”,那种感觉不可能这么快消失,即使潜伏在意识深处,也会在某一时候因人事而生发。一个小孩子因为自己而死,死亡意味着断绝了一切的可能性,因为自己的嗜杀导致无辜的生命受害,而且还是一个毫无抵抗能力的婴儿。如果自己就是这个婴儿,性命如同一只蚂蚁般任人宰割,还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而自己又是多么残忍。于是,他幡然悔悟,生命可贵,众生平等。
得失之道,存乎一心。或者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种顿悟没有经历过的人自然无法完全领会,即如佛祖也是面壁多年才得正道。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说得俗一点,人生就像修行,有些欲念迟早要放下,不是不到,时机未到,所以切莫着急,耐得住性子,不断修行,自然会有你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