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这是一篇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开头。文章作者叫谭秦东,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7年12月19日,谭秦东通过网络发布上述文章。
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公安局办案人员来到广州,跨省对谭秦东实施抓捕。
昨日,凉城县公安局通报案情称,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报警,经查,谭秦东称鸿茅药酒是“毒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018年1月25日,谭秦东被检方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审查起诉。
广州医生发文质疑“鸿毛药酒”疗效被拘
2018年1月10日傍晚6时,广州天河区一居民楼二楼,几名便衣男子按住一名中年男子。便衣男子来自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是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公安局警察,中年男子名叫谭秦东,是一名医学硕士。
谭秦东的妻子刘璇说,事发傍晚7时左右,便衣男子出示警官证说“有事要问”,随后将丈夫带走。
今年39岁的谭秦东,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年和2011年先后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后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2015年左右创业。
凉城警方称,谭秦东被警方跨省拘捕,与一篇网络文章相关。2017年12月19日,谭秦东曾以笔名“Tony”发布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
上述网文中,谭秦东开篇即表示,“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接着,文章通过对心肌、心脏传导系统、心瓣膜等器官的变化分析,提出“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不能饮酒。鸿毛药酒广告的主要消费者基本是老年人”,进而对鸿毛药酒的疗效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谭秦东的文章正文中,均写做“鸿毛药酒”,但其在网文中贴出的广告截图和新闻报道等,均为“鸿茅药酒”。
新京报记者从凉城警方获悉,警方侦查认定,谭秦东在发布上述文章后,曾在微信群转发10次左右。刘璇说,在谭秦东被带走后,自己登录丈夫的账号,将上述文章设置为“仅自己可见”,设置时,文章浏览量共计2117次。
警方:涉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刘璇告诉新京报记者,丈夫被带走第二天,曾给其发送一条微信,说自己“正在接受警察问话”,此后一直无法取得联系。直到1月14日,刘璇在凉城县看守所见到谭秦东,才得知丈夫被捕原因。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谭秦东名下共有三家企业,其中两家专注医药科技领域。谭秦东的代理律师胡定锋说,谭秦东的企业,主要从事医学美容与皮肤病治疗,并不从事药酒生产,在其看来,谭秦东发布上述文章,“与商业竞争无关”。
胡定锋说,谭秦东曾于3月12日向凉城县公安局递交申诉书,其中提出,发布文章是为老年人提出忠告,“药酒是药不是保健品,有具体适应症、禁忌症和严格的剂量要求”。
刘璇表示,谭秦东的父亲曾经也饮用鸿茅药酒,丈夫之所以关注这一产品,发布相关文章,是出于“职业本能”。
昨日,凉城警方通报这一事件称,谭秦东“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018年1月10日,凉城县公安局对谭秦东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1月25日,谭秦东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 回应
涉事企业方面:称鸿茅药酒“毒药”是故意抹黑
根据凉城县公安局通报,记者注意到,该文章发布后不久,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员工报案,称部分自媒体“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甚至宣称鸿茅药酒是‘毒药’,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造成公司销量急剧下滑,市场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严重损害公司商业信誉”。
昨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联系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未获回应。凉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一名承办警官称,案件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警方不作评价。
记者发现,今年网上也出现不少质疑鸿茅药酒疗效的文章。3月9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此发布公开声明,称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业,鸿茅药酒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合法产品”,“对于任何严重损害我公司的企业声誉的行为,我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绝不姑息”。
■ 延展
鸿茅药酒多次被食药监部门处罚
“鸿茅药酒”的品牌所有者和生产方,是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
值得注意的是,鸿茅药酒并非保健食品或普通酒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信息显示,鸿茅药酒是属于酒剂类非处方药(OTC),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
官网信息显示,鸿茅药酒创始于1739年,至今279年,并于2010年获评“中华老字号”,官方商城中,单瓶售价298元。
在此之前,鸿茅药酒因密集的宣传而为人所知,“每天两口,把病喝走”的广告语一度风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鸿茅药酒共取得1192个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位列药品第一。
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开信息显示,“鸿茅药酒”因“宣传广告利用专家、患者为产品疗效作证明,擅自扩大药品功能主治和适应症范围,并含有不科学地表示药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行为,严重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先后被多地主管部门处罚。
2008年——
2008年5月到2008年12月,鸿茅药酒广告因“以专家和患者名义为产品做功效宣传”、“发布未经审批的内容”,连续多月被辽宁和江苏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次数超59次。同时,因“涉嫌篡改审批内容”等严重违法行为被暂停在浙江、广西、青海、江西、江苏、宁夏6省区境内销售。
2009年——
鸿茅药酒违法广告再次被青海、辽宁、四川、湖北、海南、江苏、江西等省食药监部门点名通报,仅江苏省一个省内就发布近百次违法广告,并因违法情况严重在江西、湖北和海南省内被暂停销售。据江西省食药监局官网信息,鸿茅药酒在2009年5月因31次违法广告被暂停销售后,违法行为并未停止,2009年8月又因150次广告违法再次被暂停销售。
奇怪的是,监管部门的不断查处似乎对这家内蒙古的企业影响很小,同年4月,鸿茅药酒所谓“古法酿造工艺”入选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
2月,国家工商总局、原卫生部、原国家广电总局、原国家食药监局等12部委联合发文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把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确定为整治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鸿茅药酒的违法广告并没有停止,先后在海南、山西、江西、云南四省被点名曝光。6月,鸿茅药酒广告因严重违法被云南省食药监局实施暂停省内销售行政强制措施。10月,因“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被山西省食药监局通报,11月,又因“擅自篡改审批内容”被海南省食药监局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部门处理。
这一年,百年鸿茅品牌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1年——
鸿茅药酒违法广告被湖南、云南、广西、广东、山西、河北、湖北、海南、江苏、江西多省区食药监部门通报。6月,云南省食药监局发布第3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鸿茅药酒因广告违法被暂停在云南全省销售,同时被原国家食药监局官网点名通报。同月,国家工商总局对全国范围的严重违法广告进行通报,第一个点名曝光的即为鸿茅药酒,称“鸿茅药酒药品广告严重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
这一年,鸿茅商标“荣升”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鸿茅中医药酒文化再次以传统医药类别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
有了连续4年屡禁不止的“经验”后,鸿茅药酒广告继续在湖南、浙江、广东、青海、山西、辽宁、福建等省违法。在各地违法广告次数从2008年59次攀升至574次,违法广告地区从5个扩散至13个。这一年,辽宁省食药监局在2月至11月间7次通报鸿茅药酒违法情况,每次违法次数均超数十次。10月,其违法广告问题再次被国家工商总局曝光。
2013年——
国家工商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屡禁不止行为并详细说明整治内容,如超出批准的功能主治夸大宣传、使用患者和医生名义等。
然而,鸿茅药酒违法广告继续在四川、湖南、吉林、山西、新疆、黑龙江、山东、湖北、河南等省蔓延。2014年3月,经湖北省食药监局曝光,鸿茅药酒因违法广告情况恶劣被列入2013年严重失信药品企业名单。8月,国家工商总局再次曝光鸿茅药酒在四川“以患者名义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在违法广告呈泛滥之势的同时,同年资料显示,鸿茅药酒销量节节攀升,零售额突破7亿元。
2014年——
鸿茅药酒在山东、山西、江苏三省违法情况明显被屡次通报,仅江苏省内一次通报违法次数就达72次。4月至7月连续4个月被山东食药监局曝光。
与此同时,鸿茅药酒配置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在全国非处方药品销售排行第六位。
2015年——
9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新《广告法》正式实施,对医疗广告限制更加严格。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而鸿茅药酒广告,因在新法实施后仍使用陈宝国等明星代言,被上海市工商局查处,成为上海市工商部门对涉嫌违反新《广告法》行为查处第一案。
同年,鸿茅药酒广告继续在江苏等省被通报违法。1月,因“发布未经批准内容;扩大药品适应症范围;夸大疗效;严重欺骗和误导用药者”原因被江苏省食药监局暂停销售。短短1个月后,鸿茅药酒广告继续在江苏省内违法达30次被再次通报。
2015年《IMS中国零售药店统计报告》显示,鸿茅药酒2015年第三季度非处方药+保健品产品销售额排名中位居第七名。
2016年——
在全国药品违法广告普遍减少的情况下,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仍数次出现在药监部门网站曝光页面。3月,重庆市食药监局第2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显示,内蒙古鸿茅药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鸿茅药酒发布违法广告118次,被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8月,因发布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被新疆布尔津县食药监局暂停销售限期整改。5~6月,安徽食药监局两次曝光“鸿茅药酒官方商城”网站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问题,责令其停止发布虚假产品信息。
这一年中,鸿茅药酒重点采取卫视宣传策略,据鸿茅药业董事长个人认证新浪微博资料:“鸿茅”成为2016年2月品牌投放第一位品牌,共投放刊例总额达16.5亿元,超过了脑白金、汇仁药业、曹清华等。同时,鸿茅药酒产品植入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热播影视剧中。
2017年——
4月,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2017年一季度省属主流媒体重点涉嫌违法广告监测通报”,鸿茅药酒出现在黑榜,原因是违反新《广告法》第十九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6月,鸿茅药酒成为内蒙古第二家加入“国家品牌计划”企业。
■ 律师说法
律师:司法机关处理此案当“慎之又慎”
谭秦东的代理律师胡定锋认为,谭秦东的文章,部分内容引自公开报道,部分则是国家机关处罚截图,尽管标题采用相对情绪化的“毒药”字眼,但整体性质依然为科普文章,不应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而在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学平看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不同于名誉侵权,在刑法上有非常严格的界定,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才可能够罪。
邓学平表示,认定谭秦东涉罪,需要证明谭秦东“捏造虚伪事实”,以及网文与鸿茅国药的损失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这些均需进一步调查认定。邓学平说,谭秦东的文章总点击量不过数千次,“传播范围极其有限”,除非能证明网文是经销商退货唯一、直接的原因,否则很难将这部分损失归因于谭秦东。
邓学平说,作为甲类非处方药,鸿茅药酒不同于一般的酒或保健品,其质量功效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利,公众都有质疑和批评权,“司法机关在处理此案时理当慎之又慎”。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