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先生在他的书里讲了这么个事。

初当老师时的他对学生的提问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当有学生问到某个单词的意思时总会大为光火,“你把我当作什么了?不会自己查字典吗?”直到有一次一个学生才怯生生的回答“我查不到……”他后来花了半节课时间专门教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和交叉使用词典,遇到实在查不到的还可以到什么网站试一试。另有一次在教师办公室听到一个同事抱怨托福班的学生竟问他什么是及物动词,那个时候他就对这些提问的学生下了定义:懒惰。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不先去查词典而先提问是懒惰,查不到了轻易放弃继续再查,也懒得换个词典查,更是懒得求助互联网搜索工具;都要考托福了,还不知道及物动词是什么,还是懒惰,过去的懒惰造就了今天的吃亏。

可很快他发现懒惰并不能解释一切。这些学生每个周末都要起个大早挤上高峰期的早班车来上课,中午吃着不便宜又难吃的盒饭,然后在一个充满各种味道的教室继续上课。他们明显比那些只会玩电子游戏的人更加勤奋,也比那些只喝酒打牌的人更加努力。他们“既勤奋又懒惰”,这实在是矛盾极了。

终于有一天,在他擅长的英语写作课上一个学生的提问让他想通了。学生拿着《TOFEL iBT高分作文》问:老师,如果我把这本书里的作文全部都背下来,到时候考场上照写一篇会不会遭受雷同的惩罚?他一开始很是恼火,课堂上讲过许多遍的:作文得自己写,就算有范文也只能是参考。这个学生怎么就一点都没听进去呢!这肯定又是想偷懒的人。可是转念一想,竟然能下决心背下全书185篇范文,又怎么能算是懒惰之人呢?

后来他终于明白,“既勤奋又懒惰”的矛盾来自于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没有时间了”使得他们超乎寻常的勤奋,哪怕是看起来的“勤奋”,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这是一种“时间恐慌症”。

初初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彷佛被击中内心,回望过去我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时间恐慌症”患者。学生时代每一回重大考试前的内心煎熬,很想玩乐,可考试的那一天就横亘在那心头,迫于时间短缺的压力我又不得不坐在课桌前温习功课,因为“没有时间了”。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和担忧考不上好学校的恐惧,一方面每天都得紧绷着学习梳理知识架构,一方面又是各种祈求能找到高分速成法,变得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体会卑微……工作后低微的收入、渐长的年纪和对成家立业的欲望再次形成压力,恨不得自己忙得像陀螺一般转起来,又内心期待能有什么转机或奇遇突然有一天就实现了梦想,终日惶惶陷入对成功的深深恐惧中,因为“没有时间了”。

“没有时间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记起年少时读到“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时的不寒而栗,死亡是所有人都要面临的最终困境,死亡本身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面临死亡的过程。人并不能长生不老,一出生就注定了死亡,但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死亡还算遥远,所以并还不会感到真正的恐惧,他们的时间恐惧更多的来自眼前的事物。一个重大的考试,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岗位面试,一次关乎升职的业绩之战,一个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头……都会让身临其中的人焦虑不已,时时感叹时间的不足。

然而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少数的一些人,在用着另一种状态生活着。他们永远都从容不迫,永远都保持优雅,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的做该做的事,而且总是有所成就,甚至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高境界。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了解心智的力量开篇,教导我们如何开启、提高、开拓我们的心智,跟时间做朋友,改变自己的世界,挣脱“没有时间了”的魔咒,做一个从容不迫的优雅之人,并探讨了当下成功学和关于提高效率的一些看法,最后引出“越早醒悟越好”的结论。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这是一本帮助你走向独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篇幅不长,但却会受益匪浅,值得一读,今日推荐与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