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3日志(13)感悟.“共情”

送完我家妹妹回家静心学习一会会,看到群里师姐分享日志里的这篇文章,第一感觉就是收藏,精读。并加以整理。那就是亲子教育中的“共情”。感谢师姐的分享!

“共情”

心理学上有个专属词,叫“共情”,共情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首先提出的概念。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也即是说,共情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

给予孩子共情,是指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把想法表达出来。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体会孩子的想法和内心感受,并将它表达出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这对他们今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共情”用对了,能迅速与孩子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但错用了“情”,会适得其反。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共情”,而不是伪共情?

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得尊重

尊重孩子的个性、能力以及意愿,而不是凭成人的感觉来判断。

接纳孩子的判断,不过多的评论或者意图替孩子做决定。以善意理解对方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排斥。

2、学会倾听

        共情并不仅仅是我们帮助孩子表达,首先应该给予孩子倾听,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来,我们全身心的聆听对方的表达,不打断孩子的叙述,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孩子的感受。

当然,也包括不仅仅听取语言的表达,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比如动作、表情、语调,并给予相应的回应,孩子感受到我们听了并且听懂了。

3、正面引导孩子转化情绪

做了前面两步,我们就能很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情绪了。

但单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还不行,正面引导孩子理性看待问题,从而使孩子自己转化情绪才是共情最关键一步。共情的主干应该是理,而不是情。情必须在理的限制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正确理解“共情”的含义,并正确用于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看完之后真是意犹未尽,受教了。怎么能把共情,运用到我日常的生活、家庭教育和夫妻关系当中。是自己需要一步一步认真练习和慢慢实践领悟的,给我自己加油!内观!内修!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6.23日志(13)感悟.“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