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文明之光》第23章—互联网时代

《文明之光》作者吴军。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谷歌早期员工之一。《文明之光》是个系列丛书,到今年已出版至第四册。作者还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大学之路》《硅谷之谜》《智能时代》等畅销书。

今天开始重读《文明之光》中自己比较喜欢的章节,再跟随吴军老师重走一次文明的发展的历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今天说一说近30年来的一个奇迹——互联网。书中第23章:互联网时代。喜欢的朋友可以原书买来细细品读,吴军老师的跨界、博学定能让你深深折服!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将各种计算机连接到一起的技术,也不只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通信手段,而是从经济、文化、政治上根本改变了我们的社会。

那么这个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第一节:互联网的诞生

一:骨干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雏形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ARPANET。ARPA是美国高等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英文缩写。ARPANET,顾名思义,是由ARPA出资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它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网络,同时也是第一个实现了TCP/IP协议的网络。

ARPA当时建这个网络的初衷就是为了尝试在远程计算机上共享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最初连接几台计算机之间的第一条网络线是由BBN公司在1969年铺设,当时传输速度为50kbit/s。BBN还发明了电子邮件(Email)的地址写法,即在邮件地址中加入@符号分隔收件人和其所在的机构或公司。

接下来,ARPANET以每年增加几个到十几个节点的速度发展,它当时的用户只有少数的科研人员。与此同时欧洲也出现了基于分组交换和TCP/IP的协议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包括英国的NPL(国家物理实验室)

再读《文明之光》第23章—互联网时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世纪80年初的1981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在ARPANET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充,形成了后来的NSFNET。建设这个网络的直接目的就是方便各大学远程使用美国的几个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这个时候美国各大学、各大公司都有了自己的局域网,为了让这些网络连到一起不起冲突。1982年大家同意将TCP/IP协议指定为NSFNET上的标准通信协议。这个网络也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二十世纪80年代末,一些公司也想接入到互联网,当然NSF没有义务为他们买单,因此就出现了商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的商业化得益于政府的退出。1990年APRA退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NSF在5年后也退出了。从这时起,互联网迅速开始商业化,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得互联网开始爆炸式增长。

互联网的普及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主干网的建设,另一个是互联网连到每一个家庭。

二:传输技术的发展

调制解调器阶段

最初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连接到每一个家庭,电信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电话线上网的解决方案。

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电信号,而互联网传输的文本、图像、视频都是数字信号。为了将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这时候调制解调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猫”)就出现了。

通过“猫”利用电话线上网有两个缺陷:第一占用电话线后,电话打不进来;第二网速太慢,根据香农信息论原理,电话线传输的速率不会超过电话线的带宽(64kbit/s)

DSL阶段

DSL技术就是利用扩频技术突破电话线的带宽限制,然后用更好的信道编码算法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互相转换。这项技术是由贝尔实验室发明的,但是将DSL技术应用到互联网上,是由斯坦福大学的查非教授完成。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今天互联网上的内容,都是通过链接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而早期却不是这样的。这种情况的改变得益于一个应用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发明。它是在1989年被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博纳斯-李在万维网项目中正式提出,并且发明了针对该协议的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

多媒体技术、信息加密技术

没有多媒体技术,今天互联网内容恐怕还是以文本为主;没有加密技术,不仅电子商务发展不起来,而且很多人发邮件都会提心吊胆。

互联网不是靠几项特殊的、关键的技术就能让它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平行、渐进的结果。

互联网得以快速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它有一个特殊的商业模式!

第二节:商业模式之争

付费拨号

1994年,美国在线开始发展它的付费拨号用户,美国在线在互联网初期发展速度很快,一度在全球拥有上亿用户。在中国,龚海峰等人也创办了一个中国版的美国在线——东方网景,按小时收费,更贵

这种模式发展下去,互联网很难普及,因为只有那些收入一定水平的家庭才会考虑每月花钱来使用它。

开放免费

好在互联网刚刚商业化时有了雅虎,也有了风险投资。雅虎及其追随者们把互联网办成了开放、免费和盈利的产业。

雅虎之所以能把互联网办成开放、免费的,有两个原因:

第一客观上,ARPANET与NSFNET从一开始就是免费的,因为这些早期的用户(包括杨致远和费罗)已经习惯了免费试用这两个网络;

第二主观上,当时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和费罗并不是为了赚钱,很大程度上出于自己的兴趣,正因如此,他们才愿拿出自己的工作成果免费让大家使用。

雅虎这种开放免费的商业模式,使得雅虎的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也吸引了风投的投资,其中有红杉资本、日本软银。

当然,任何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不能总是靠烧钱来维持,它必须能赚钱。具体到雅虎本身,它靠的是在线广告,从更广义上讲,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靠从商家那里挣钱,来补贴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午餐。雅虎为全世界互联网公司树立了榜样,从1994年到2000年,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大时代。首先,雅虎定下了互联网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开放、免费、盈利;其次,雅虎建立了互联网自己的产业链。

雅虎为互联网开了一个好头,确立了对用户开放和免费的服务方式。这也使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计算机时代所强调的技术和稳定性,而是快速获取用户的手段。但是雅虎最终没有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有人对互联网本质的理解比他们要深刻的多。

第三节:互联网的本质

对于互联网这样一个庞大的、无所不在的、任何人既看见摸得着却又无法完全找到其边界的“怪物”不同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认识。当然这些认识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有深刻的、有肤浅的。

一:互联网就是平台

第一个深刻认识互联网的人是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在贝佐斯看来,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方便购物、能为客户省掉一些中间费用的新媒体,它是一种很容易将一个领域成功经验推广到另一个领域的平台,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大大提高社会效率。

在贝佐斯看来,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将工程规范化的平台。以前大型软件公司在开发软件时,不同的项目和产品的负责人常常强调自己辖区的特殊性,以至于每一个项目和产品都有独立的程序代码库,项目之间的接口很难统一。但非工程师出身的贝佐斯看到了互联网的平台效应,他要求亚马逊所有的项目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下必须统一接口,并且在亚马逊内部强制推行。所有的接口都标准化后,很容易就将亚马逊的系统提供给类似的商家使用。这些标准化接口就是今天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接口的雏形。

在贝佐斯看来,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小商家们可以开网店的平台,更是一个可以重新整合零售业中各个环节资源的平台。

二:互联网就是信息和数据

不同人对互联网的认识也不同,贝佐斯看到的是平台,而Google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看到的则是数据和信息。

从搜索引擎到安卓操作系统;从可以看清楚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地图服务,再到容量近乎无限大的电子邮箱;从神奇的眼镜计算机,再到无人驾驶汽车。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数据和信息。

谷歌的创始人和早期的工程师们,最终把“互联网就是信息和数据”这个朴素的想法上升成了Google的使命,即“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Google在很多城市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大力发展包括安卓操作系统在内的智能手机技术。一切都是为了数据。

Google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拥有无比强大的全球系统架构,这包括它在世界各地巨大的数据中心,以及在数据中心硬件之上的云计算服务。Google的系统架构是任何公司无法比拟的。而搭建这样强大的系统架构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和以往的公司不同,Google严格地将自己的“用户”和自己的“客户”分别开来。Google的用户就是你、我和他这样的每一个人,对于用户,Google的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Google的客户是那些向它付钱的广告商和使用其云计算增值服务的企业,对于企业是收钱的。Google认为,它对于客户的价值在于那些客户可以通过它渗透到它广大的用户,只要用户在自己手里,客户即使有流失也会再回来,而没有了用户,就什么都没有了。

Google将用户和客户分开的做法,其实是今天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精髓。

第三:互联网就是通信

互联网就是通信,对互联网有这个深刻认识的就是Facebook。Facebook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的奇迹,也是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家每年仅20亿美元利润的公司,居然有将近2000亿美元的市值。

那Facebook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说Facebook是一家非常成功的社交网络公司,这一点没错,因为Facebook起源于社交。但是Facebook胜过之前诸多类似网站的一点是,Facebook每个用户的脸谱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当然Facebook除了社交网络的功能外,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联网2.0公司,在互联网2.0的网站上,内容和服务都是第三方提供的,而不是像当年的雅虎和MSN那样由自己产生的。Facebook为用户和软件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人不但可以提供内容,而且可以提供服务。按照Facebook前总裁帕克的话讲,他们其实不需要知道用户想在Facebook上做什么,只是让用户感到酷,至于在这个平台上用户需要干什么,就让他们自己取开发好了。

好的公司不需要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服务,而是让用户自行解决,这是互联网2.0的精髓所在。伪互联网2.0公司一方面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思维还停留在互联网1.0时代,身兼内容和服务商,与用户争利。从这个角度看,Facebook做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最高境界。

Facebook从本质上讲是一家“通信”公司,同样的道理,在中国只有腾讯是互联网上的通信公司。Facebook在帮助大家交友和提供互联网2.0平台服务的同时,它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电话和电子邮件成为了30岁以下年轻人的通信的工具。在很多国家大学生每时每刻都挂在Facebook上,以便通信交流,就如同今天中国的手机用户都挂在微信上一样。在互联网时代,通信的形式不只是语音和文字而且包括很多媒体和游戏这些应用。

我们可以对Facebook做一个总结。它是一家互联网时代的通信公司,在它的眼里,互联网的本质是通信。

第四节:互联网从2.0到3.0

第一:互联网2.0的特点

互联网2.0始于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后,它是对互联网行业各公司业务的一次重新洗牌。

在2.0时代,网络的基础服务,包括上网的服务、网站的托管、用户的登录服务等,由一些大的平台级公司,比如Google和Facebook来提供,而内容服务和各种具体的应用,则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网站提供。用传统媒体的术语讲,就是制播分离。

对互联网用户来讲,互联网2.0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博客和自媒体新闻的及时性和全面性极大的方便了用户获得新闻或者其他内容。

在中国互联网2.0最好的代表是微博。微博成为了老百姓获得准确信息的最佳途径。微博对传统媒体,包括在线新闻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成为了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渠道。

互联网2.0的公司还有很多,这些公司有一下特点:

第一,它们是一个平台,可以接受和管理用户提交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服务的主体。

第二,这个平台是开放的,方便第三方在这个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且提供给互联网的用户使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非竞争性和自足性。互联网2.0公司是通过提供交互的网络技术和资源,将互联网用户联系起来,允许这些用户自己提供、拥有和享用各种服务和内容,是一种自足性的生态环境。互联网2.0的公司不应该过多的主导内容和服务,不应该参与和用户的竞争。

互联网2.0对整个互联网生态链来讲是一场革命,它导致了这个行业明显的分工。

第二:互联网3.0

互联网3.0的明显特征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讲就是通过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使得互联网由机器的网络真正变成人的网络。

从2006到2008年,几件事情让互联网迅速向移动化转变。第一件事是在2006年Google的前CEO施密特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并且很快得到了亚马逊和IBM的响应。第二件事情是2007年夏天,苹果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iPhone。第三件事情是在2007——2008年,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开始了移动网络从2G或者2.5G向3G的升级。很多事情在这两年时间里发生,导致了移动互联网井喷式的发展。

为什么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来讲那么重要?因为只有将原本是由自己在PC上完成的工作和所存储的数据搬到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也称云端)才有可能通过移动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访问、处理和分享这些信息。

有了云计算之后,轻巧的便携设备才能完成原本需要高性能PC完成的复杂工作。因此,云计算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一个必要条件。

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就是互联网足够发达,同时移动通信的网络要足够快。

云计算加上移动互联网,不仅使得人们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成为了可能,而且信息更加容易分享,且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极大提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乃至IT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2012年,IT行业发生了两件不太引人注意的事情,第一件事全球PC销量首度下滑,第二件是为移动设备提供芯片的高通公司超过了为PC提供处理器的英特尔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IT行业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上网的习惯,比如从PC移动到手机上,从连续几个小时泡在网上改变成了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网,等等。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把互联网从机器的互联网变成了人的网络,这无疑是一场了不起的革命,因此称它为新一代的互联网,或者说3.0时代的互联网。

最后作者总结说:

互联网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免费和开放的宗旨,而将互联网这样一个强大的工具免费的提供给全世界的人使用,恐怕还是人类历史上头一遭。很多公司还致力于让一些落后地区的人能上网。因此,透过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再一次看到人类身上一种向善的力量。

互联网能做到免费和开放这件事情本身,标志这我们人类在物质层面,也在精神层面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高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文明之光》第23章—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