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时候我立了一个flag,逛完上海有趣的书店。然而寝室的床太舒服,直到今天我终于踏出了第一步,开始了在上海插小旗儿的旅程。
也是在九月份,我买了一本《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里面收录了各省市一些独立书店的基本信息。按照这个书店给出的信息,我选定了一家叫二手抽屉的书店,这是一家只在周末营业的二手书店,所以今天是个不错的机会。本着做一些准备的心态,我查了一个它的微博,却发现它在2015年就已经停止运营。我找的另一家是乐开书店,它的二手书与租书的服务吸引了我,卖二手书的实体店已经比较少见,而租书的服务这些年似乎更是销声匿迹。我发现它的微博最近还在活跃,于是搜好线路准备插我的第一个小旗儿。
经过40分钟的自行车倒地铁,我来到了静安区的大悦城门前,千辛万苦挤电梯上了十楼,却发现这里也已经被电影和ktv所取代,从八楼找到十楼,不见书店的半点踪迹。后来我才发现这家书店的主要服务已经转到了线上。
不过这种大型商场对我来说真的不太友好的,因为我无法忍受浓烈的香味,即使是非常浓的洗发水味道也会让我呼吸不顺畅。
幸好在这附近有另外一家有趣的书店,就是这家半层书店。
门店看起来很小,刚进门是一些文具类的东西,边上有一些高高的书架,这个区域的种类比较杂一点,可能是为了吸引顾客吧,把各种书都放一点。
店的中间位置是制作饮料的地方,我还不太了解上海的物价,感觉应该是挺贵的。我点了一杯巧克力,35元,如下图。我还挺喜欢这套杯具的,上周在杭州也是差不多相同的价格,就只端上来一个被子,相比起来,这个服务还是让人感觉舒适的。
点了饮料就来到了咖啡区,这个地方比前面放书的空间还要大。这里摆放的基本都是没有拆封的书,实在是不好意思去拆,因为看了一下价格就知道,我没有办法说出"大不了我买下它"这种话。
在饮料处的顶上是一个半层。这里放的书基本是关于建筑和城市的,据说这家书店的其中一个创始人是同济建筑系毕业的,所以这部分书的选择可能是因为创始人的喜好。
坐在上面的蒲团上,我看了一本关于南锣鼓巷的绘本。
看见了吗?这张图片右上角那个位置是专属于单身狗的座位。
正门的右侧是一个通往二楼的楼梯。楼梯的侧面摆放着很多关于书店,书以及读书的书。
从楼梯上来,是一些小说,国外国内合占一半,名著居多,但很多都是我没听说过的书。能看出店主大概不是一个追求潮流,而关注于品质的人。
转过身,是一个狭长的空间,中间的那个木质走廊走起来还是蛮舒服的。这家书店空间很小,却并不让人感到逼仄或压抑,反而让人感觉到一种空间上的美感。
这个区域的书还是比较多的,除了下面这些,还有关于美食,电影的书,虽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这些书会给人带来一点惊喜,让人感觉它们是被精挑细选才放到这里。
在往里走,又是一个咖啡区,这个书店处在一个旅游区,所以窗外的建筑都是比较有特点的,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是很不错的体验。
我在书店待了近三个小时,除了关于南锣鼓巷的绘本,我还看了一本叫《最美的上海》的绘本,知道了原来白先勇是白崇禧的公子。
临走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马家辉的新书《龙头凤尾》,很早就通过锵锵三人行知道这个人,却一直没读过他的书。抱着要买的心态我拆掉了塑封,这是一本台版,竖排的繁体字看着非常舒服,然而我翻到背面,115元,还是作罢。
我找到了另一本书,格非的《相遇》,我之前读过他的江南三部曲,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读起来酣畅淋漓。这本《相遇》据说是他最好的短篇小说,35元的价格也算厚道。
我从后门离开的时候已经四点多,看着里面亮起的灯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这是后门出来的街道。据说这一片要拆迁了。也不知道这家书店会去哪里。
最后关于这个书店的名字,我问了店里兼职的人,也没有解释得很清楚,大概说是来自于建筑风格,或许是饮料处顶上的半层。
最后是从书店看到的一句话。
半为读书半为静,层间坐看世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