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7李善友《第二曲线》-创新

推荐书单:《规模》《创造性破坏》《分形学》

一 两种创新

创新的根本:增长
创新的元模型:S曲线模型,技术,产品,业务,公司,产业都遵循S曲线的发展
第一种创新:连续性创新

  • 技术的连续性创新:对公司而言绝大多数利润都是靠技术的连续性创新得来的。竞争环境稳定时,企业采取连续性创新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一定会遭遇极限点。
  • 但是任何连续性的进步都源于非连续性创新。

第二种创新:非连续性创新

  • 非连续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它是第一条曲线在增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极限点和第二条曲线开始时破局点之间的部分。
  • 创新:熊彼特式创新,从一条曲线变革为另一条新的曲线。
  • 非连续性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非连续性创新通常比连续性创新规模更大,汇报更多。

二 极限点

极限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极限点?——复杂
极限点=失速点
原因一:系统

  • 系统越复杂,生存度越低。
  • 系统依赖于很多条件,当任何一个条件崩溃,整个系统就跟着崩溃。

原因二:规模

  • 随着规模增大,效率降低,限制增长,极限点必然存在。

原因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

  • 任何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遭遇熵增,最终走向消亡。
  • 一个企业的规模一定是有极限的,福斯特理论:一旦遭遇非连续性,原来的领军企业10个大概有7个要被取代。

结论一:遭遇极限点,以及由此导致的非连续性断层期,是大公司的第一死因。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一定要研究企业怎么会死,为什么会死?

案例:诺基亚在功能手机连续领先14年,全世界每6个人有1个人使用诺基亚手机,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插草卖身。2007年,诺基亚功能手机达到极限点,从一个时间点看,是它最辉煌的一年, 但从看不到的角度来看,也是它从此失速的一年,遭遇了非连续性。但是其实它已经迈到“第二曲线”里面去了,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50%,由于中间存在非连续性鸿沟,所以它又回来了。

结论二:也称为企业的宿命

  • 企业规模越大,时间越久,增长速度越慢。
  • 无论多大规模的企业,最终一定会死亡。规模越大时间越久的公司,增长速度越慢。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基业长青。**


    191117李善友《第二曲线》-创新_第1张图片

三 创造性破坏

企业思维:企业的基础假设是连续性,焦点在于运营和管理。

  • 企业的“保护性思维”:心智模式,价值网,将企业锁定在原有的主营业务上,“大哥吃小弟”效应。案例:摩托罗拉&诺基亚,苏宁电器线上和线下。
    市场思维:市场的基础假设是不连续性,重点在于创造和破坏。基础假设是连续性,致使于长子的过度保护。
  • 市场的“破坏性思维”:破坏原有的领先企业。基础假设是非连续性,成就大盘的增长。


    191117李善友《第二曲线》-创新_第2张图片

结论一:保护反而是退缩,破坏反而是进步。福斯特理论:并不是基业长青的大公司拉动了经济增长,而是对过去大公司的破坏推动了经济增长。
结论二:熊彼特:创造性破坏就是新组合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的过程。

四 分形创新(fractal)

解决关键点:尺度

  • 一个好的管理者:缩小尺度进去,放大尺度出来。
  • 不是第一个物种转变为第二个物种,而是第一个物种里的某一个变异成长为新的物种
  • 第一曲线连续性创新:匠人精神是将一件事反复去做,艺术精神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做,不断创新。第一曲线里某一个创新会成长为新的业务。
  • 第二曲线:一定是第一曲线的某一创新成长到第二曲线。
  • 专注就是时时迭代,不断创新。
    什么是分形?
  • 创新就是S曲线无限分形的结果。
  • Z=Z²+C
  • 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方法:在原有产品到达巅峰之前,用新产品对其进行颠覆。

你可能感兴趣的:(191117李善友《第二曲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