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读后感:读纪实文学我们在读什么?

从部头上讲,每当你想捧起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望而生畏;而你一旦读它,就会爱不释手。
                  ----阿尔弗雷德·博厄斯         

6月7日到6月14日,8天时间,每天一个章节,每天一篇读书清单,到了今天早上,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应运而生》,那么这段时间读这本赫赫有名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我都读到了什么呢?

一、一段真实的历史

从胡佛政府下台前美国经济濒临崩溃的绝望,到罗斯福新政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心剂后的回暖;从美国偏安一隅的独善其身,到情势使然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应运而起,这本书都进行了全景的展示。

而且这样的展示不是像历史教材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而是详细描述了当时的美国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哪些人做了哪些选择,才导致了这样的历史结果。

就像很多地方都说,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已经提前被美国得知,但美国政府放任不管,以此为由向日本宣战。读了这本书后,更能理解美国未进行有效防御,更可能的原因是,美国自以为的全面备战其实远远不够,而日本却是走投无路、志在必得,历史从来没有简单过。

二、一幕名人悲喜剧

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的人物,有政客,有商人,有军队中的将军,有工人运动领袖……他们的作为,他们的命运,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作者还通过人物小像的方式,展示了那个时代风起云涌的激荡年代。

第2章的人物小像,主人公是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诺莉,埃诺莉是罗斯福在很多重要决策上的支持者,当罗斯福双腿瘫痪时,她支持罗斯福成为州长,当选总统。罗斯福没有时间巡游全国,埃诺莉就到各地去演讲,参观贫民窟、幼儿园、农舍,成为罗斯福的巨大助力;罗斯福也很欣赏她在事业上的出色表现,当她问罗斯福,是否会因自己的快言快语对他有不利影响,罗斯福肯定的说,不会。但是从婚姻而言,埃诺莉可以说是不幸的,他们的婚姻中始终有着第三个人--露西的身影,甚至弥留之际,也是露西陪伴罗斯福左右。后来,埃诺莉出版了15本书,多次被评为美国最尊敬的榜样,后人评价“她的热情温暖了整个世界。”

第4章的人物小像,主人公是股票经理人理查德·惠特尼,他是一位绅士、贵族、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备受尊敬、声望颇高,同时也挥金如土、经营不善,甚至到挪用公款。后来他被法院起诉,被判处5-10年徒刑。他在监狱里也颇受尊敬,但终究,那个财阀贵族们掌控一切的时代结束了。理查德·惠特尼是旧时财阀的一个缩影,他们曾叱咤风云,但在美国经济转向的过程中,终究抗不过民意所向。

三、一部写作教科书

搜索这本书的百度百科时,能看到这样一段评价,“1979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在中国广大读者群,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影响深远,也极大的影响了一大批国内记者的写作手法。”

这段话看到的时候,就很好奇,这本书是怎样影响记者的写作手法的?读的过程中体会:

一是把纪实文学写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读的时候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畅销小说。比如罗斯福竞选成功后,还有几个月才会正式宣誓就职,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金融濒临崩溃的危机时刻。这时候,文章放慢节奏,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描述美国各州银行关停、州长素手无策的情形,甚至细细写出有的州长无法参加总统就职典礼的细节,阅读的时候完全被这种紧张的节奏带着走,情绪也压抑起来。然后文章仿佛轻描淡写、水到渠成的写到了总统宣誓就职,演说精彩,民众欢腾,“百日新政”就此开启,仿佛黑暗中绽放的烟花,情绪完全被释放出来。

二是文中非常注重微小的细节,对刻画人物、点明主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比如那时的麦克阿瑟,一句“即使在当时,麦克阿瑟都会以第三人称称赞自己”,骄横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又比如罗斯福选择的财经部长威廉 H 伍丁,“个字矮小,平日戴着假发,爱说双关语耍聪明,喜欢收集5美元的金币,闲暇时还会弹吉他”,但他上任后雷厉风行、聪明非凡,这个人物就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虽然只是读完了第一部分,我不仅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即了解美国那段历史,还有了很多额外的收获:比如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新闻可以这样写,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写写家乡的历史,写写公司的历史,或者自己的某个亲人、某个朋友。又比如,那些名人们也不是高高在上,事事英明决策,也会迷茫、失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所以不要怕,尽管尝试和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光荣与梦想》读后感:读纪实文学我们在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