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帝的事功之伟大之处

                                席莫尘

                      (运城国际学校)

摘要:汉朝皇帝,各个才华出众,但是每个皇帝都有不同的伟业,从古至今,不管是诗人还是词人评价当时的盛况,不在少数,而汉代皇帝也为后来的伟人立下了目标。

关键词:郡国制,削藩,推恩令,屯田制,修修水利,和亲,攻略。

  人人皆知,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攻打匈奴很厉害。但是,这些都太肤浅。要知道,每一个皇帝被后人所赞颂,功伟都是多方面的。那么,西汉的这几位皇帝,是怎样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的。

                        一、巩固皇权

        刘邦,楚汉之争后,创建了新的朝代-汉朝。而初登皇位的刘邦,要干的最不称心如意事情就是分封异姓王。为什么说是最不称心如意的呢?那就要从楚汉之争说起了,这场战争是刘邦战胜项羽决定性的一场战争,而刘邦可以赢得项羽,基本上是靠着这七位异姓王的,他们手中的军权、势力是不敢想象的,所以刘邦自然得哄着他们上。先稳住他们,而刘邦也时刻担心他们会造反,就封他们为异性诸侯王。而刘邦也深深地知道,这些异性诸侯王随时会对他的皇位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等到时机成熟,这七位异性诸侯王陆续被刘邦消除殆尽。而刘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封自己的子弟为王,并且实行郡国并行制。所谓郡国并行制,就是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而刘邦现在放手了: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九个国家,他们在自己的封国里,权力最大,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们自己任命管理,还拥有一定的军权、财权、治权等等,而这也为汉朝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促进了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主动性;地方人口增长率增加;充分开发了自然资源,但是它也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让诸侯王权利变大。吴王刘濞,在自己的封国里开采了大量自然资源,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就废除了百姓的赋税,吴王濞就这样通过种种优待国民的办法,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因而促进了所在封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同时也深得民心,但是,这也同样威胁着皇权,但此时的刘邦已经撒手人寰了,继承皇位的刘盈也相当于吕太后的傀儡,没有干出什么事来就英年早逝了,而且这个时候的各诸侯王也都忙着安抚自己封地的民心。而吕后专权时期,大封诸吕,周勃陈平等人就协力赶紧消灭了吕氏政权, 不久就拥立代王刘恒继承皇位。

        汉文帝继位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下令让诸侯返回自己的封地,为的就是先控制住首都的局势,也减少了叛乱的可能性,然后就是采取了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政策,也就是把每个大国分化成若干个小国,分化国家也就相当于分化原本国家的经济能力与军事能力,这样一来就不会有极大的势力与中央对抗,都是一小股一小股的极小的势力,不会对中央产生很大的威胁,就算是叛乱,中央也能很快地去处理叛乱。但是,诸侯王的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并没有彻底解决。也面临着一个岌岌可危的问题:如果各个诸侯之间合纵,那这一股势力也会对中央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这时的汉文帝也驾鹤西去了。

        但汉景帝也继位了,但中央专制与地方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晁错就提议进行“削藩”。也就是削减诸侯封地和权力,不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诸侯们自然就不乐意了,吴王刘濞就和其他的六个诸侯王一起以"清君侧"也就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名义发动叛乱,但是不到三个月就已经平定了叛乱。这场叛乱中央绝对的获得了胜利。除了梁国,其余的六国都被废除了。诸侯王的势力被大大削弱,景帝就趁此机会,取消了诸侯王治理封国的权利。由皇帝派去官吏去管辖,而且也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额去收取本国的租税当作俸禄,此时诸侯王的封地已经名存实亡。已经没有了政治权力。就和普通的郡县没有太大差别。此时中央集权达到了一个顶峰。

        汉武帝在位时期,一些大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根据局势,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主要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汉武帝这么想要巩固中央集权,是因为部分诸侯王手上还是有部分的势力,而且土地兼并严重,边境上匈奴一直入侵。汉武帝不想让敌人还未进攻,内部政权已经瓦解。推恩令主要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个国家,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而汉武帝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政策,如果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把土地再分封给诸侯的子弟,那么看起来是皇帝厚待他们,实际上却使每个封国的面积都化整为零,渐渐缩小,而且诸侯王的子孙之间发生内讧,再也不足与中央朝廷抗衡。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这一政策彻底解决了王国封地过大的问题。从而巩固皇权。

                      二、发展经济

        一个国家,经济的好与坏与这个国家的存亡密切相关 ,而经济又和土地、货币、兴修水利等的紧紧连在一起,西汉时期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大奇迹,那么他们是怎么发展经济的呢?

      汉高祖初继位,也就是更换了一个新的朝代,什么最重要?民心是最重要的,而他也就十分的会体恤百姓。首先就是减轻田租,什五税一,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还是推行秦朝按军功受田宅的制度, 逐渐缩小了地主和农民的距离。国家经济马上就提上去了。文帝,景帝时期也是以“安民为本”来安抚经历过惠帝时期后的百姓,还更加的减轻了田租,由汉高祖时期的十五税一变成了三十税一。而且不只是百姓种田,军人也在钟。就是纳百姓三十分之一的土地税,让百姓过上安稳,富裕的生活,可能有的人觉得收百姓这么一点点钱,那国库的钱肯定就少了呀,咱们来算一笔账,如果之前是100个人交税的话,一个人可以赚到1000块钱,那么朝廷可以拿到大概6600元,而如今军人也来种田了,假设 500个人交税,一个人可以赚到1000块钱,那么朝廷可以拿到 16500元,比之前赚得还多好几倍, 与此同时百姓又获得了更多的钱,真的是何乐而不为呀!还是以重农抑商为基本国策,还劝课农桑,也就是勉励百姓们做手工业,工业,养殖业一类的。文帝时期,晁错又发行了“贵粟”:“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交粮食给政府,可以得到官爵或免罪)也就是贵粟是古代一种以提高粮价和粮食地位来促进农业生产的主张。        这一切都为武帝时期的经济打好了基础,

      首先汉武帝设置了一个官名,叫做大司农。 九卿之一,是专门管盐铁官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盐铁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

      也掀起了一个制度的前身-屯田制。武帝时期,战火连连,烽火狼烟。一直与匈奴作战,这运粮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 在楚汉之战中,项羽在最后会被在给下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彭越每次都截了他的运粮车,可见彭越十多个人能抓住要害,也能看出粮食是多么的重要,而此时的汉武帝也是一样的,远去匈奴作战,从国家向匈奴作战区运粮,又费时间又费人力, 所以就创造了屯田制的前身-赵充国建议屯田於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在国家边境种田,减少了运粮的时间。                                                                          武帝时期还重置了货币。原因是因为,武帝时期一直去攻打匈奴,所以国库消耗量就特别大,国家钱不多了。但是最有钱的是那一些商家,所以武帝为了打击那些商人,就重置了货币。 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武帝时期,人口聚集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关中了,国家就十分注重这一片地区的水利工程,而关中附近的水利工程分布的十分密集,也为百姓的生存,带来了无限的便捷,更加开展了农业。     

                三、处理和匈奴的关系

        匈奴,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好战,好勇的国家吧。我也相信大家听说过和这个民族战争最多的一个朝代就是汉朝了。那么, 西汉王朝的前期历代皇帝是如何处理和匈奴的那种纵横交错的关系的呢?

        在秦朝统治时期, 在边境修建直道和旧长城,防护匈奴对边境的骚扰  再加上蒙恬的在边境守候 ,秦朝时期的匈奴特别乖,就在他的地方好好的。

        到了刘邦统一天下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匈奴不知道汉朝的实力吧,匈奴各部落就相继开始试探大汉王朝的实力,而这个时候冒顿单于刚刚从月氏逃出来回匈奴了,他的爸爸觉得他很凶猛  就给了他一股军队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不久,他就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自己心爱的马、和有怨恨的父亲。同时他也继位了。他的继位对于大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初继位的刘邦,我认为是有一种小瞧匈奴的心态,为何呢?就要从白登之围开始说起了,那一场战争 是刘邦亲征  三十二万大军去讨伐匈奴,但是刘邦太轻率了,他平常的 心思缜密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应该也是他小瞧匈奴的一种表现吧。也是因为他太慌张了。就直接被单于给围住了。这一围就是七天啊,使得刘邦军营里快不能安抚生活了, 也就是这时陈平出了一个计谋,让刘邦逃得一难。但是,在刘邦出兵之前,那位兵家四圣之一韩信被罢了军权在家, 还提醒刘邦只能带十万大军。但是, 白登之围也是一个转折点 改变了刘邦对匈奴的看法。认识到了匈奴的强盛。从此刘邦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  。他采取了和亲的政策,这个政策可以稳定两方的关系。也互相牵制对方。不易发生战斗。                 

        而这种情况也持续到了汉文帝到汉景帝。不过在汉文帝早期,冒顿死了 ,匈奴的右贤王背叛了和亲之约,率兵去攻打了河南地。然汉文帝也不可能让自己的江山失去一根汗毛,但是也不会跟他打仗的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是不可以跟匈奴正对面交锋的。所以文帝时期匈奴和汉朝的关系是不好不坏。而到了汉景帝时期,也是以大局为重,不跟匈奴正面交锋。维持着不让匈奴来打自己让自己受了欺负就可以了。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已经休养生息了70年了。无论是军力还是经济还是外交还是文化方面,都有一个质的飞跃。都和70年前的汉高祖时期不一样了。再加上匈奴在边境上的骚扰。所以汉武帝就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由和亲变成了攻略。代表人物就是卫青、霍去病和李广了。而卫青和霍去病都和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有血缘关系。卫青是卫子夫的同母异父的弟弟。而后去病者卫青和卫子夫的外甥,是卫子夫姐姐卫少儿的儿子。所以这两个人算得上是外戚了。但是这两个人是真正有天生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所到之处都赢了。而有了这几个大将,再加上匈奴内部的矛盾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而南匈奴就归附到了汉朝。北匈奴呢,因为当时汉朝的绝顶强大。也就一直往西退,往西退,往西退,而汉朝也一直在往西北方向打,一直深入。所以北匈奴也就一直的向西逃。而他向西逃的第三次,灭掉了阿兰国。也在那里恢复了元气。让他继续向西征服。西亚草原,南俄草原,东欧草原,都是匈奴的领地。而他的邻居也就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是十分强大的一个帝国。也就开始了匈奴和罗马帝国的百年来的战争。这也是为什么汉后来的朝代几乎没有出现过匈奴入侵了。

        比较了这么多皇帝,我还是最欣赏汉文帝,我欣赏他的稳,在叛乱中不慌不乱, 镇定自若。硬生生把一个接近于乱世的时代。变成了一个军事、经济、文化、外交都没有后顾之忧。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代皇帝的事功之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