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放弃了考证,你呢?

我已经放弃了考证,你呢?_第1张图片

前几天刷某公众号的文章,有这样两条留言引起了我的关注:


我已经放弃了考证,你呢?_第2张图片


我已经放弃了考证,你呢?_第3张图片

无独有偶,周日和一个同行朋友聊天也聊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朋友说她现在工作不顺利,每天很烦,自己努力做了很多事情,并不能得到领导认可,所以萌生了辞职的想法,并且她说下半年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考注消上(也就是注册消防工程师),因为她去年考过了一科,今年努力一把,有很大希望考过。

看到朋友的决心和努力我只能鼓励她了,同时,我也说出了我的想法,我对考证挂靠这件事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除非真的想从事那项工作,必须要考取那个证书。“那你对什么感兴趣”,朋友问我,我说,“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思维提升,认知迭代,价值观重塑”。“不错”,朋友说,紧接着她问“关键是能变成生产力吗?”我只能回答她:“目前还不能”。朋友没有再说话。那我为什么放弃考证,去做这些事呢?

首先,来探讨下考证挂靠这件事值得不值得投入时间去做。

采铜老师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中给出了一个利用“收益半衰期”的判断方法: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由此便得到这两个维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我已经放弃了考证,你呢?_第4张图片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有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马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考证挂靠这件事属于哪个象限呢?从短期内,比如5年的时间看,它应该属于“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因为短时间内,这个证肯定是供小于求,难度大,通过率低,含金量高,在市场上属于稀缺商品。但如果用“长线思维”去看,10年后、20年后、30年后,它还会一直这样值钱吗?随着拿到证的人越来越多,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很快就会供过于求,变得不值钱了,“一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它应该属于“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而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短期内的确是看不到收益的,因为它每次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但这些收益是可以累加的,就像查理.芒格的“复利”理论一样,把这个收益累加30年,结果是惊人的,不断地自我成长带来思维的提升,思维提升使认知不断迭代,最终价值观被重塑,思维、认知和价值观的改变带来行动的改变,你的“护城河”将会越来越深,你会越来越值钱,得到远远超出预期的回报。这是一件“低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

我们要避免做的就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就像那位留言的朋友说的,考证挂靠确实能缓解几年的经济压力,但能改变一时,却不能改变一世。

以上是从价值层面分析,再来看看心灵层面。

这就要从我的经历说起,我也经历过留言的朋友所描述的状态和感受。曾经在我最焦虑的时候,“注册消防工程师”横空出世了,听说一年挂靠费十几万,无数上班族趋之若鹜,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我买了书,每天下班后学习,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这并未改变什么,反而使我的状态越来越不好了,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学习能不能带来改变,这样的不确定性让我更加痛苦,加上没办法通过正规渠道报名考试,所以我放弃了学习。

当我觉察到自己的焦虑状态,我决心要改变,那时也彻底明白:我想考证的背后是被焦虑、痛苦、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所驱使,想用一纸证书来作为安慰剂,妄图通过外在条件来加持内心的恐惧和不确定。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幻象,一个为了投射对当下的不满而逃避现实的幻觉。考证并不能改变我的生活和状态,因为能不能拿到这个证并不是根本原因,焦虑、痛苦、不满和恐惧才是根本,如果不从幻象中走出来,面对真实的当下,接纳当下的自己,考再多的证,赚再多的钱也没用,只不过是从一个幻象进入了另一个幻象中。

如果我们总是认为,现实是不好的,现实中的我也是不好的,那么,无论我们拥有了什么,这个思维惯性会一直延续下去,我们经验到的永远都是不好的现实和不好的我。

学霸猫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从厌恶现状开始的,唯有珍视已拥有的一切,重新把目光放到自己的生活上来,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如此多的资源和机会,便会开始有意识地用好它们,创造新的可能性。”

所以,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一张证书,而是我们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已经放弃了考证,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