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戏事

今天说的主要是陕西农村的地方戏——秦腔戏,官方叫“秦剧”,乡亲们叫“大戏”、“乱弹”等。

农村戏事_第1张图片
农村戏事_第2张图片
农村戏事_第3张图片

离开家乡关中地区快三十年了,记忆中总会留下什么,最忘不掉的,便是农村的戏事。

乡亲们天天在地里耕作,一旦闲下来,生活中就缺少很多东西。晚上打麦场上要唱戏了,老老少少安闲的时光里,一下子有了滋味,村子也便沸腾了。那时乡村都是这个样子。乡村戏事在乡下是个挺大的事儿,我们那儿称“唱大戏”,规模再小,也都这么叫。在我们村,我可没少看大戏。小时候因为脸黑声高,喜欢唱花脸,村里叫我“小包公”。

年节里戏事最多,一场赶着一场,地里没了农活,乡亲们有了闲,村子里照样好戏连台。戏班子不用花钱到别处请,村里几个人一撮合,拉起场子就是一台戏。别看戏班子整日泡在泥土里,但演艺还不赖,做、念、唱、打功夫倒是有些底子,只是乐队简单了些,只有板胡、二胡、三弦和锣鼓,可伴奏起来挺有气氛。乡亲们对台上唱腔听得惯,花花绿绿的戏装和道具,看着也过瘾,倒增添了几分生动和逼真。村头打麦场上,像模像样的戏台没有,只筑个高台,搭个天蓬,用布幔围起来,一个个戏迷就全找到了感觉。入戏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但小孩子比谁都心急,离开戏还早呢,就搬了凳子到戏场去占地儿。晚饭一过,那才叫热闹,几乎全村人倾巢而出,成群结队地向戏场蜂拥过去,十里八村的人也往这赶。还有不少百里开外的戏迷,提前住到近处的亲戚家,只等着好好过一场戏瘾。打麦场上,人头攒动,灯火通亮,这大概是小村庄最热闹的事了。

开场锣鼓过后,戏开演了,演员唱得正酣。《铡美案》、《三娘教子》、《放饭》最动情,情恻恻,恨悠悠,思绵绵,观众在台下也跟着一下一下抹眼泪。《杨门女将》、《精忠报国》最牵动心魄,爱国名将们在台上骨气正坚,群众对这个铮铮铁骨心仰目捧,只可惜奸臣当权。场下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恨不得窜到台上,将奸臣除之为快。那时我是个顽心小童,我的最爱当属《孙大圣》。孙大圣金箍棒一耍,我只觉得两眼冒金光,真逗真开心。戏曲把乡亲们的魂勾了去,演到情深处,整个戏场像开了锅。

戏班子在台上塑造历史人物一大串,生活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有位演员到外村串亲戚,半路上窜出一伙人,拦住他就往回赶。他们说看戏时曾见他演秦桧,死活不让他进他们的村。叫张涛的小演员不一样,有个模样俏丽,人品娴淑的外地女子找上门来,非要嫁给他,只因小张涛成功地塑造过正面人物小罗成。那姑娘一次次跟着看戏,着魔似地仰慕剧中人物小罗成,也着魔似地爱上了小张涛。两人遂因戏结缘,真是痛快。

巴掌大的村除了种庄稼,再就是戏事,乡亲们日子颇欢畅。走出农村很多年,但乡村戏事我怎么也忘不掉。如今,我成了城里人,身处南方,但关中戏一直让我魂牵梦绕。小车里是秦腔碟,电脑里下载的秦腔名段,手机里存的是折子戏。工作之余听一听,唱几句,解乏又解愁。虽然南方的妻儿听不懂,但他们知道这是我最喜欢的放松和休闲方式。

生旦净末丑,演驿人生百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村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