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1张图片
隋朝版图

隋朝统一后,文帝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从而使隋初社会呈现出稳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然而文帝驾崩后,炀帝继位,其依托社会经济的发展,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尤以营建东都和开凿大运河为最,每次征发民役多达百余万,严重透支了民力。在统一强盛王朝之下,统治者的积极“有为”往往会发展成好大喜功,其结果是社会矛盾的激化,人民揭竿而起。隋炀帝的“有为”最终湮没在了农民起义的风暴之中,而隋王朝也在这风暴中瞬间崩溃,代之而起的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的大唐王朝。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2张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

公元618年,关陇贵族出身的大隋“唐国公”李渊称帝建国,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此后数年,唐王朝陆续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而在战争过程中屡立战功的秦王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了最高权力,不久后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太宗统治期间,注意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遂成就“贞观之治”。高宗延续太宗之治,大唐国势继续发展,之后大唐虽然经历了武则天废唐改周的短暂政治波动,但武则天执政注重社会发展,稳定边疆局势,颇有“贞观遗风”,国势并未受到大的损害。至唐玄宗执政前期,玄宗任用贤能,裁汰冗官,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大唐国势进入全面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此时的大唐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也获得极大发展,而且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得大唐王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都长安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会,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僧侣等络绎不绝地来到大唐访问、贸易、求学,他们在长安和睦相处,或许当时只有大唐王朝才有如此胸怀和气魄。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3张图片
大唐全盛版图

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大唐王朝发展到了顶峰,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在积累。玄宗统治后期,深居宫中,怠于政事,且任用奸邪,朝政日趋腐败;此外,大唐开边太广,边镇日重,渐成外强中干之势,且边镇诸将多为蕃将,镇兵亦杂有大量胡卒,不受节制,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叛乱持续八年,破两京,战火蔓及大河南北,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唐王朝由胜而衰。此外,安、史降将及征讨安、史的有功将领,全部拥兵自重,造成了此后延续百余年的藩镇之祸。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4张图片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

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国势不复振兴,只能在黑暗与混乱状态中勉力维持局面。公元875年,王仙芝率众起义,从而掀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王仙芝战死后,黄巢继续领导义军作战,并一度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但最终失败。唐王朝虽然镇压了农民起义,但自身也名存实亡。唐僖宗驾崩后,昭宗继位,百计以图挽回,终究无果,而朝臣与宦官相争却是愈演愈烈,最终同归于尽。公元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大唐王朝共传二十一帝,享国289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5张图片
五代十国形势图

朱温废唐自立,是为五代十国的开始。所谓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恶性发展的结果,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时期。此间中原地区相继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更迭,是为“五代”。五代的君主多是镇将出身,专恃武力,不思文治,统治期间不过骄奢淫逸、鱼肉百姓罢了,国祚也相对较短。与此同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或同时并存着十个割据政权,是为“十国”。十国的君主多是唐末地方节度使,他们既无经营天下的志向,又无一统寰宇的实力,唯保境安民而已,故而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6张图片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

五代君主可称道者唯后周世宗柴荣,其在位期间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整顿军队,南征北战,逐渐成一统之势,然天不假年,在位仅六年而崩。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其后,宋太祖采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宋太宗时,“十国”最后一个政权北汉出降,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结束。宋朝因后来靖康之变的缘故,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宋太祖建立北宋后,鉴于自己兵变夺权的经历,常思抑制武将,遂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稍后又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对于地方节度使采取了“收其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措施,自此地方的吏治、兵权、财赋全部收归中央,从而一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天下事有利必有弊,过分地削弱地方,致使地方疲敝;贬抑武将,使得养兵虽多却外战不利,外战不利则愈感军队不足,于是军队数量猛增,军费开支巨大;优待文官,多置官署,致使官僚机构日渐膨胀,终于造成了“冗兵”、“冗官”的问题。“冗官”耗费于上,“冗兵”耗费于下,财政竭蹶,又导致了“冗费”的现象。三冗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北宋统治阶层的弊病。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7张图片
宋、辽、西夏形势图

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而经过几百年的胡汉交流,各少数民族也仿汉制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耶律德光时期改国号为“辽”,不时南下入寇,成为中原王朝之劲敌。当时中原正值五代十国纷乱,后晋皇帝石敬瑭为取得辽兵支持,不惜割让幽云十六州,自此中原屏障尽失。北宋建立后,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待到统一江南、平定北汉后,宋军锐气尽失,已成强弩之末。宋太宗两度北伐,欲收复幽云,却终究无功而返。此后,至真宗时,宋辽缔结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岁向辽输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遂以岁币换得边境安宁。除却辽人外,西北党项人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宋仁宗时,宋夏之间爆发了激烈战事,然北宋败多胜少,结果还是以和议告终。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8张图片
宋神宗与王安石

至北宋中期时,“三冗”问题积弊日久,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的出现;对外战争频频失败,又给人留下了“积弱”的印象,而外战不力造成的岁币输出又加剧了“积贫”局面。“三冗”、“两积”问题的日益严重迫使北宋高层展开变法改革以图富国强兵,其中最著名者当属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变法持续数载,使北宋一度振兴,然终究因反对势力过大而失败。此后数十年,北宋内部围绕变法问题生出激烈的党争,致使朝政日坏,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9张图片
靖康之变

此时,原属大辽境内的女真族崛起,并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建立大金政权。公元1125年,金灭辽,随后长驱直入进攻中原,并于1127年攻入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王公贵族三千余人北去,是为“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同年,幸免于难的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称帝,重建宋朝,随后南渡,定都临安,是为南宋的开始。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10张图片
岳飞北伐图

南宋建立之初即风雨飘摇,内有农民起义、烽火不断,外有金兵南下、穷追不舍,幸赖岳飞、韩世忠等将奋战御敌,方才偏安一隅。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输送岁币,自此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和议既成,岳飞等忠直之士或杀或逐,南宋自废武功,后又历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相弄权,朝政大坏,期间虽数度北伐,却终究无所作为。

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_第11张图片
宋金对峙形势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四):从隋唐盛世到两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