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诊断》第8章读书笔记@两个务必

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对自恋现象的解释似乎用缺陷模型反倒更为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若有所思。自恋型个体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时常感到自己因名不符实而招人厌恶。

弗洛伊德原始自恋的概念是假设婴儿对自我的专注,情感的投注优先于对他人的关注。课题理论家,强调早期关系的学者并不认为自恋是因而其故者与自命不凡的感受,而是儿童早期对关系失望的一种补偿。容器概念保持性环境以及镜像概念,都深深影响着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

如今人们普遍缺乏批判性内化,因此时常感到内心空虚,他们担心自己不能融入社会,甚至担忧违背道德原则,人们更注重自己的美貌,名望,财富或和服潮流,而相对忽视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整合。外界的印象逐渐取代内在本质。

“自信傲慢,精力充沛,特立独行这类人当预感到威胁来临,常常先发制人”这些特征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基本成分。

外表浮夸的人格只是字体障碍众多形式中的一项,现在分析理论认为围绕认同和自尊的缺陷可出现不同的外在表现。自恋型人格分类法包括渴望型、偏执型、控制型、及俄期自恋等自恋亚型。每个虚荣而浮夸的自恋者心中都隐藏着害羞而脆弱的阴影,而任何抑郁且自责的自恋者心中也都潜伏着自命不凡的幻象。

所有形式的志愿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觉得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蒙羞、懦弱、低劣。尽管不同自恋者的补偿行为或许全然不同,但仍然强烈的显示出这种相似性。

自恋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自恋者病理特征通常比较隐蔽,对社会的危害也不甚明显,获得成功的自恋型个体都可能受到尊重和效仿。但自恋者为追求大众认可所付出的代价却很少有人能够看见,就连他们因自恋,而公民教育所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也常被解读为成功所必须的付出。

典型的浮夸的自恋型来访者,可能内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攻击驱力,或内心对攻击冲动引发的焦虑,先天性的无法忍受而触发攻击行为。至于与自律性人格相关的主要情感,有羞耻和嫉妒这两个因素。自恋者的主观体验中充满了对遭受羞辱的羞愧感和恐惧感。

自恋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自恋者主要依靠的防御方式是理想化和贬低。自恋者对待现实事物的方法通常以排名来衡量。对他们而言,现实的优劣已经完全被浮夸的功力所取代。(例如一位女士执意让儿子念最好的大学)

受自恋倾向驱使的人容易陷入追求完美来达到防御的目的,他们心中满存好高骛远的空想,要么装作以达成目标,要么将失败归咎于天命。他们一般通过对自己或他人习惯性的批评而表达对完美的需求,这种对完美的需求防御表现也使他们无法欣赏人类充满缺憾的现实美感。

有时自恋者会把自尊的感觉价转嫁给他人,将恋人岛市英雄视作完人,再通过认同此人来体验自我膨胀的感觉。他们对质量困境的完美解决,既天性的自我攻击,用想象自己的完美来补偿自身的缺陷,这种缺陷如此可比,似乎只有尽善尽美才能引起卑劣。

自恋者的关系模式

治疗师很难让自恋者体会到不带评判眼光不含剥削性质的接受他人不用理想化来防御以及不畏惧真诚的表达自己究竟是何感受。

自恋者们对自我个体极端依赖,以至于其他人际联系都相形见触或遥不可及,自恋者付出的昂贵代价是爱的能力的缺失。对自恋者而言,自我价值极其重要,他人只是维持自己心理平衡被利用的对象,他人被视作自恋的延伸。

精神变态和自恋在病因学上的关键区别是,反社会心理源自明显的虐待和忽视,而自恋心理则起源于一种特定形式的关注甚至溺爱,这种关爱隐含的前提是如果儿童能够配合自我中心的父母便能如愿以偿。

自恋性自体

自恋者内部的字体有两个极端,非此即彼。自恋型个体其实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自己心理上的脆弱。他们担心自己会支离破碎,害怕丧失自尊和自我完整性。这种担心内部字体的感受常被转化成躯体健康的关注,因此他们常见的症状有疾病观念、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自恋型来访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病理性自恋症来访者与非病理性自恋来访者的疫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治疗师会很快发现自恋症来访者缺乏建立治疗关系的兴趣。当代理论认为自恋型来访者其实能够产生移情反应,只是他们移情的方式与众不同。

探寻来访者对治疗师的感受,可能会令自恋者感到分神,厌烦或根本毫不领会。自恋型来访者还时常会因此推断,治疗师之所以询问治疗关系的体验,是出于其自负或怯懦的心理。他们可能会产生极度贬低或极度理想化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这些反应也毫无兴趣。相应的反移情还包括厌烦,积热,困倦以及隐约的无用感。

自练诊断的治疗应用

治疗师如果帮助自恋者接纳自我,放弃自我吹捧和贬低他人,便是功德圆满。对治疗病理自恋要保持耐心,治疗师将不得不忍受无聊和消沉的反移情。

对于病理机制和治疗理论有两个不同的看法,一部分认为应当宽容的接受来访者的理想化和贬低,并对来访者持之以恒的共情,另一些认为无论来访者理想化自身还是头设置,治疗师都应机制而坚定的与之面治,并对其季度和利己的防御进行系统剖析。自体心理学取向的治疗师会尽量停留在来访者的主观体验这一内部层面,而受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影响的治疗师,则会在来访者的内心体验和外部世界经转换。

鉴别诊断

若要将某人框定为自恋型性格,就必须具有长期性自动化和非境遇性的主观及行为模式。

自恋型人格VS自恋型反应

自恋心境比人类其他情绪更容易被唤醒,随时出现,且随情境转移。任何非自恋型个体在认同和自信全面受限的情境中,都会表现出夸大或贬低空虚或理想化的个性特征。有自恋倾向的人并不一定属于自恋型人格,在面对以情境因素为主的自恋表现时,治疗师应根据个体的一贯表现及个体的移情特征来推断来访者是否存在自恋型人格结构。

自恋型VS精神变态人格

Ok, 治疗师向日常咨询访谈那样努力共情,对于治疗精神变态来访者是无效的,因为他们无法从情感上理解治疗师的态度,反将共情嘲讽为软弱的象征。

自恋型VS抑郁型人格

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自恋型抑郁个体以主观空虚为主而内射性心理的抑郁个体,则内心充满内化的批判和愤怒情绪自恋型抑郁的感受源自于自我的内容还不够充实,内源性抑郁者则具有现实的自我感,但充满负面内容。

自恋型VS强迫型人格

强迫症患者的基础心理是追求控制以及因愤怒和幻想性攻击而产生内疚感。

自恋型VS癔症型人格

癔症型来访者渴求对客体的移情而自恋型来访者则需要理解自我客体这一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分析诊断》第8章读书笔记@两个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