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银行

概况

网络银行的狭义定义是线下渠道向线上渠道的延伸,它不是新的银行形式而是传统银行业务的网络渠道。广义定义是依托互联网展开业务的银行服务形态,当然并没有改变其银行业务的本质。

按组织形式分类分为: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作为一个部门和业务渠道出现)、传统银行或金融集团的子银行(以独立法人实体形式出现)与独立的网络银行(不隶属于任何传统银行或金融集团,几乎所有业务都在网上进行)。

按经营特点可分类为:传统转型的银行(本身有一定传统业务基础,利用互联网进行新的市场布局/战略转型)与其他领域切入或从零开始的新兴独立网络银行。其中后者可分为综合化的全能网络银行和专业化网络银行(主要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或证券投资平台)。

发展

在国外,网络银行的演进规律为:

新兴的网络银行不会冲击传统格局反而促进转型

成功者往往是转型的传统银行/有母公司资源支持的独立银行

品牌认知度不高、管理不成熟、规模小的网络银行大都被淘汰

而在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是与传统银行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这其中的优秀代表有工行融e行(业务少而精,成立之初仅有开账户、存款、投资、交易四大功能)、民生直销银行(互联网思维运作,注重用户体验)和平安橙子银行(主打年轻人口号+轻资产运作)。

模式

主要有两大业务模式——信贷业务模式和负债业务模式。

信贷业务模式讲究大数据对信贷业务的流程再造,依托电子商务,基于大数据挖掘,预先授信,自动审批,大大提高了信贷效率并提升了用户体验。但这种模式具有缺乏抵押品、催收难度较大、风险化解和处置难等问题。

负债业务模式主要围绕降低成本和增进体验这两个核心要素来做,通过省去了物理网点的人工和租金成本、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地域限制,网络银行获得了巨大的优势。目前国内网络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以个人理财为核心诉求。

风险

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存在着更多、更大的风险:

信用风险:无实地调查、无不动产抵押和异地客户贷后管理难

市场风险:与传统银行并无太大区别,以利率风险为主

流动风险:存款稳定性差、公众信任度低、初期运营成本高

操作风险:减少了人工风险但产生了技术、认证风险

挑战与对策

网络银行面临的挑战有并不符合以面对面见证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传统的分业分属地监管模式和原有的非现场监控体系。此外,存款准备金、存贷比随着效率提高需要修改,而重点监管目标也需要由业务风险转为技术、声誉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外的通常做法是在与传统银行一致性监管的基础上针对业务特点增加监管,国内则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审核用户真实身份来降低认证风险。目前国家的方向是在监管规则和监管框架的设计上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坚持监管公平性防止监管套利,建立适合的现场、非现场检查体系,鼓励银行基于账户风险等级实现差别化认证要求,科学设置监管指标和规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网络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