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讲究计谋或谋略。往好听的说,那叫做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往不好听的说,叫做我们都喜欢玩阴谋诡计。
先秦百家争鸣,各家各派都讲计谋,尤其是法家、兵家、纵横家,特别喜欢玩计谋。有的玩明的,有的玩暗的。当然,玩的水平,玩的境界,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老装孙子必成功
喜剧明星范伟在电影《饭局也疯狂》里面扮演谭大师。谭大师跟一个老板讲国学:说来说去,不管是老子庄子还是孙子,说的都是一回事。中华上下几千年,成功之路,离不开老庄孙子!
所有观众看到这个地方,都会开心大笑。虽然许多观众并不理解老子之大德、庄子之超然、孙子之诡诈,但是,都理解成“老装孙子”这意思。的确,“装孙子”是中国社会里的一个处世哲学与成功之道。所谓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也。
孙子的真名叫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被后世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经典著作,受到古今中外战略大师的一致推崇。它本质上是一部竞争著作,在竞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身为中国人,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枉为中国人。
2011年,我曾跟中国国防大学薛国安教授学习了三天《孙子兵法》。以前,对《孙子兵法》只知其名而已,这一回算是初窥门径,尤其对“庙算”略有心得。
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反过来,你想别人不能战胜你,当然就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孙子还说:兵者,诡道也。诡,就是使诈,就是要掩饰自己。而装孙子,是诡道之一。
上中下三策考
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孙子兵法·始计篇》)古代行军作战,战前将领们都会在宗庙中,围绕“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谋划,是为“庙算”。
今天来看,“庙算”就是“谋定而后动”,涵盖了前期的各种计算、计划、战略运筹、应对方案。看上去孙子是一个相当谨慎的人,其实他是决不打无准备之仗,绝不打无胜算之仗。
我们常常把计策分为上策、中策和下策。这个非常好的划分,出处却难于考证。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有人说出自《论语》,可是你翻遍《论语》也找不到这句话。
有人说《孙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可是读完《孙子兵法》,也找不到这句话。只是《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话倒有将计策与谋略分为上中下的意思。
孙子虽然讲“兵者,诡道也”,但从他的价值观来讲,他是反战人士,是和平主义者。他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在两国对立,即将燃起战争烟火的时候,上策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中策就是其次的外交与武力战胜敌人,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做一个优秀的下属
职场中人,如果希望自己的职位能够快速的提升,除了忠诚与勤奋之外,与领导的沟通技巧也非常关键。
有人说,最好的下属,不是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让领导做选择题。意思就是,你不能直接把问题抛给领导,总是问领导怎么办,为什么要这么办。而是要给出几种可能的方案,让领导选择。领导是干什么的?做决策的。什么叫决策?就是选择对策。
说个故事吧。三国人物庞统,全名庞士元,人称凤雏先生,和卧龙诸葛亮在智谋上齐名,司马徽曾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曾经为周瑜出谋划策,后来投奔刘备。《三国演义》六十二回讲,建安212年,对于攻取西蜀,进退两难,刘备犹豫不决之际,庞统献上中下三计,迎来事业之高峰。
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军师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
其实,庞统心里明白,中计才比较稳妥。但他故意让献上三计,让刘备来选。刘备选择中计,本在意料之中。之所以要说出另外上计和下计,只是尽谋士之责,分析形势,为了让刘备对比一下,正确决策,尽快决策。瞧,这是多么优秀的下属。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下属?如何思考?如何演讲?这上中下策的划分,均是很好用的框架。
立即点击,参与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