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一朵奇葩闪现在历史长河中

一个百转千折的故事,不关于人,却比人的命运更是颠簸,电视剧都未必敢如此上演。

千年和氏璧价值几何?无论是从年代,历史地位都被赋予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其本身还附着了很多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意义。

历史惊人的相似性告诉我们,有时候过于珍贵的事物,命运总是跌宕起伏,将引发抢夺之战(怪你过分美丽,引起我的注意),就如稀世美人的结局总是令人哀叹不已,颠沛流离只是标配,落得个消失在人世间的结果才是常态。

和氏璧,现存何方无从考究,一个留给后人的无解之谜。

和氏璧––奇宝吸睛始由来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倒放,从浩瀚如海的史籍中,寻找蛛丝马迹。

和氏璧作为著名美玉,在历史中有很多名字,如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这些都是它的代称。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有人给它取名(猜测应是卞和取名)叫“玮”,所以之后未经过加工的美玉☞☞☞原石就有了名字,统称“玮”。


和氏璧––经谁由谁之手现于世

相传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为卞和得玉处。春秋时期,卞和上山伐薪之时,偶得人间奇宝——璞玉(上交给国家),先后献给了楚厉王、楚武王,奈何两位帝王慧眼不识珠,欺君落得的下场就是——分别被砍去左右两脚。

一般故事到这里就是结尾了,虽然是以悲剧收尾,但卞和偏不,熬过了时光的折磨,熬到了楚文王登位,他又兴冲冲的准备带璞玉入城,结果发现他老了,老到无力将这奇宝举至齐眉,无法为楚文王奉宝。

卞和伤心不已,泣玉于楚山之下,泣尽而继之以血。此乃天下奇闻,必须传到楚文王那里,终于在被剖开的璞玉内里,得到了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完璧归赵”留佳话

来到战国时期,辗转之间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被人走漏风声,让秦昭王知道了。那可是一位只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主,谁能想到秦王大笔一挥,非常豪迈地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说愿意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可见,事出反常必有妖;收到消息的赵王是憋屈的,他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原谅啦。

关键时刻还是得有人,蔺相如率先挺身而出,“当为吾主解忧,奉和氏璧至秦国,”献壁之后,果然秦王专心于赞赏和氏璧,毫无诚意要给予赵国十五座城池,蔺相如深知这是秦王的套路,你有套路我也有,于是他利用反套路——掷璧相要挟,令秦王无可奈何的妥协,成功留下“完璧归赵”的佳话。


和氏璧––与国比肩价连城

那时的和氏璧还只是一块稀奇的美玉。秦统一了六国,嬴政得到和氏璧后,为彰显至高无上的权利,命李斯篆书在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至此和氏璧才开始传国玉玺的使命,成为中国2000多年君主制的最高权力象征。

故事到了这里依旧未完,不经历传奇能是人间至宝吗,历史车轮还在不断滚滚前行中。


和氏璧––扑所迷离未可知

经汉、三国至隋等多国千年不息的流传,在石敬瑭灭后唐之际,后唐末帝李从珂人玉共焚,和氏璧就此下落不明。

作为百家争夺的对象,真如一句话轻描淡写的,这么简单吗?(并不)

两千余年的时光中,和氏璧数隐数现,究竟流落何处,无从得知,唯一肯定的是,和氏璧尚在人间。也许,和氏璧是作为秦王的陪葬品封于秦陵,并未流传给后人,未来秦陵地宫被打开的时候,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其风采绝代。


和氏璧––被延续的传奇故事

消失不见的和氏璧并未就此谢幕退出历史舞台,和氏璧传奇的不止是因为价值几何,真正让人神往的是突然离去的神秘,使得一切都掩盖在历史的幕纱之中。

也许有一天,它会悄悄出现,然后引起轩然大波,不知会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氏璧:一朵奇葩闪现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