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手握央视金话筒多年。
谁也没想到,她在巅峰时刻选择告别过往、卸下荣耀、重新出发。
现任紫牛基金联合创始人。这位女性如何培养孩子,我好奇。
对于私人生活,她一向低调。而这次,她站在聚镁灯下分享育儿之事。
2019 年 10 月 22 日,借助互联网的便捷,即时收看了嘉兴图书馆的这场讲座。
做了3页满满当当的笔记,2 个小时毫无尿点,有如磁铁一般。干货海量,醍醐灌顶。
如果你没看过这场分享,请随下文走走看看,用5分钟时间拿走张泉灵的干货。
01
孩子讨厌应试教育,怎么办?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怎么办?
这是困扰许多父母的难题。
在讲座中,她提倡一种“大生活”的学习法。
在学校知识和日常生活间搭一座桥梁,不把应试教育和生活隔离开。
她说,所有职业,底层能力相通,顶尖能力相似,能力可以迁移。
分享中,她用作文提取素材的九法和“解决餐馆翻台率不高问题”联系起来,令人拍案叫绝。
大生活的学习法,提升孩子对于教科书上知识的兴趣,让他感觉到学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
除了引导孩子对学习有渴望以外,还要让他学完知识看见效果,化甜头为动力学下去。
这就需要家长出手,为孩子提供学习力、创造力、情商力、思辨力等方面的方法论,搭建脚手架从而最终慢慢地放手。
比如,在“如何提问”上,无非三方面出发,形象地讲是“放大镜、长翅膀、时光轴”
放大镜:聚集一点,问细节
长翅膀:站在高处,问宏观
时光轴:向前向后,问过去、未来
比如,想象力训练,本质上也是三种变化 ,变我,变你,变环境。
《巨人国》是变我:把我变小,遇见巨人。
《西游记》是变你:每次遇到不同的“你”——妖怪。
《哈利波特》系列是变环境:将男子学校搬到魔法世界里。
02
创造力、想象力是能练出来的?
我从小有这种执念,认为这些和写作相关的能力靠天赋。
而张泉灵坚信:一项内容若说要靠悟,要么宗教要么伪科学,凡事一定能设目标和方法论。
在讲座中,她描绘了小学语文的部分路线图——不同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二年级:
培养高感知力,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练习打开“五感”,或用演一演的形式积累个人素材库,学会多种提取素材的方法。
三年级:
能自主选书,学会用3分钟快速辨别一本书是不是自己想看的,学会提问。
四年级:
学会康奈尔笔记法,记录中有思考和总结的部分,而不是当课堂笔记的搬运工。
五年级:
大约12 岁左右,处于生涯规划的重要期,正是立志的好时机,鼓励孩子阅读名人传记,萌生成为榜样那种人的念头和动力。
终于知道当年小学时——
为什么写来写去只会堆砌让座、送伞的例子,
为什么搞不定描写这种更加充满细腻情感的手法,
为什么心里把应试作文和生活作文划了一道界线。
听完讲座,即便是大人也能拿到一份自我语文能力提升的方案,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惊喜。
03
讲座问了全场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在小学阶段花最长时间学习的是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回答了不少。
张老师却说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和模式。
她举例。如果一个老师告诉父母,你们家孩子成绩太好,其他同学很嫉妒,不喜欢跟她交朋友,是要引起家长重视的。
因为,上小学的 6-12 岁年龄段,是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模式形成的关键期。
这段时间是什么样的与人相处模式,成人以后大概也就那样,很难改变。
漫漫人生路,有各种需要孩子掌握的能力,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张老师提炼了四大能力:
终身学习的能力
世界变化太快,刚刚学完的知识没多久就 out 了。
找乐趣的能力
在这漫长的人生中为自己找目标找乐趣,才不会无聊发闷。现代社会抑郁症越发多见,或许和这点能力缺失有关。
有质量的生命力
保养一个健康的身体,100 岁还能牙好胃口好。
社交能力
与人相处和谐,是快乐的源泉。
四大能力面向未来,不像应试的分数迫在眉睫,常常被忽略。
04
张泉灵的儿子 12 岁。前不久,他们母子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
很多父母视孩子若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
而她找2位国内最好的登山教练,花一笔钱让孩子主动去受苦。
这是有眼光的妈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孩子培养上,她抱着更大的胸怀。
言谈中,她真实不作,坦言工作忙,孩子在小学开始住宿上学,也会有丢三落四的小问题。
在她看来,养孩子更是一件生命共同体验的事情 ,而不是只为父母养老。
孩子的成长,是慢慢远离你的过程。
05
讲座的最后,有位家长提出尖锐的问题:
“现在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在这类家庭中,孩子的培养应该怎样做更好?”
大家都期待她讲实操方法,而她说:“请把隐形前提干掉!”
她看过国内外的调查研究,都显示坏的婚姻、勉强在一起的婚姻比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单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受大伤害,这是不正确的前提。
一旦抱有这种前提,父母会想补偿,却往往补偿过度,过犹不及。
而这种前提传递给下一代,孩子会产生自我可怜的想法。
扔掉这个前提条件,相信不论是什么样的家庭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她认为,未来的家庭类型肯定比现在更多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规律。
张老师谈吐间的前瞻意识,一如她在儿童教育上的发问。
未来社会变化翻天覆地,人工智能普及开去,而每个人很大概率活过 100 岁。
这种背景下,怎样培养孩子学会活出有质量的生命?
在各种技能补习班铺天盖地的世界,这个问题值得细细咀嚼……
好货不私藏,直播地址送上:http://cloud.quklive.com/cloud/h5/157164986391878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