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糖 邂逅社工
一
背景资料
1. 个案来源:案主监护人(爷爷)向社区楼院长反映需要案主就业,但因案主性格孤僻,还有精神分裂(监护人自己向工作人员反映)所以请求社区帮忙找工作。
社区在收到求助后尝试链接过精神科医生,但医生表示要求案主前往医院进行系统检查。社区书记在反复斟酌后认为直接去精神疾病医院会对案主造成伤害,顾询问我们,请求社工介入。
2.基本资料:小方,男,19岁。
3. 家庭背景:父母在案主很小的时候就已离婚各自离开,目前早已失去联系,案主与爷爷(79岁)一起生活。据案主爷爷回忆,案主自2017年辍学在家后就一直在家,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将自己封闭起来。
加之爷爷对案主目前的心理状况毫不关心,反而告诉第一次见面的社工“他(案主)有遗传性精神病,他奶奶和他妈妈都有”。
爷爷对案主的成长并不关心,一直强调案主已经成年,“就想让他出去挣钱养活自己,我现在也不想管他”。案主与爷爷的日常交流都是在吼声中进行的,爷爷命令式口吻较多,案主对待任何事都是漠不关心的态度,也表明自己并不想有什么改变,认为自己就目前的生活状态“挺好”。
整体居住环境目前来说很糟糕,家中落满灰尘,上次心理咨询师要求他们一起打扫,但在这次社工再去时监护人告诉我们“没意义”案主居住房间向阳,但只有一个床板和一个小毯子,再无其他,桌上放着一袋锅巴和一袋肉松是他的“三餐”。
案主形象邋遢,头发很长。监护人头发胡子都很长,衣服也有破洞,而且两次去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
二
案例分析
(一)问题界定
1. 案主家庭环境特殊,家庭支持严重不足;
2. 案主性格孤僻,不愿意走出家门,抵触交际;
3. 案主在成长过程中疑似遭受校园欺凌,敏感且脆弱,但未得到及时的关注与理解;
(二)理论分析
1. 生理:案主今年19岁,正值青春期,目前状态可能与特定年龄阶段有关;
2. 心理:父母离异加上爷爷对案主的漠不关心让案主内心敏感脆弱,得不到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学校的遭遇让案主变得孤僻内向;爷爷的吼叫式教育让案主性格多变且易怒。
3. 社会:案主的生活无有效的社会支持,由于爷爷的“说明”使大家对案主都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没有人去深入了解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同时老旧院落中他的同辈群体大多都在读书,所以也没有同辈群体的支持。
三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 改善案主居家环境,缓和案主与爷爷的紧张关系,能让案主感受到家庭温暖;
2. 探索案主现有状态的缘由,促使案主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
3. 链接对案主有效的外部资源,给予案主支持;
4. 促使案主自立,实现就业;
(二)理论支持及技巧
1. 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系统,当系统内某个成员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时,需要通过与家庭系统的工作来共同解决。
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连接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使整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而作为家庭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个人,他们的行为、性格特征受到了家庭整个系统的影响、制约和塑造,个人的特点反映代表了系统的特点,系统的衰退也将导致个体特点的改变。
案主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支,案主的性格、习惯及发展都影响着整个家庭系统的互动和稳定,要促使案主的每一家庭成员良性互动,以和谐家庭。
2. 认知行为理论
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先改变人的认知。
案主现有状态的保持是因为认知上产生了偏差,只有改变了他的认知方式,才能改变他的行为方式,使他认识到新的自己。
3.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案主运用额昂罗中的资源解决基本问题的同时,帮助案主弥补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他提升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达到主任自助的目的。
4. 优势视角理论
要着眼于个人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案主是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的,社工要立足案主实际情况,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其梦想。
5. 专注:积极的与当事人同在;
6. 自我袒露: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三)可利用的资源
1.环境支持:社区院落熟人对案主家情况比较了解,平时能对案主的生活进行一定的照顾,给予其社会支持;
2.社区支持:社区为兰州市“三社联动”项目试点社区,有专业社工提供支持;
3.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对案主态度的转变;
四
服务过程
(一)第一次面谈
社工前往案主家中分别与案主爷爷、案主进行了面谈,主要涉及个案过程的澄清、社工对案主的改变期望及监护人责任的澄清、了解监护人对案主的期望以及了解案主的家庭系统图及社会支持网络。
会谈中爷爷比较比较关心社工的服务是否收费,在得知不收费但需要配合开展工作时,急于撇清自己的监护关系,并一再强调案主现在已经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不需要自己负责,自己也并不想管他(案主)。
在社工澄清一系列问题后,爷爷表示可以不干涉社工的介入。社工在于案主面谈时,案主表现十分冷淡,感情反应迟钝,对于社工抛出的问题也是在等待一段时间后才回答到:“都行”“无所谓”或“不知道”,在社工提及校园生活时,案主忽然情绪奔溃大哭。此时社工初步预估案主曾遭受过校园欺凌。
(二)第二次面谈
社工了解到案主自2018年5月辍学后一直在家,但问起辍学原因案主不愿再说。社工转换思路将问题聚焦到就业上,案主表示自己也想挣钱,但不想动脑子,可以考虑简单、上手快的工作,但也不想做有很多人的工作,因为“有点怕和人打交道”。
此次面谈中案主对社工的信任感逐渐在提升,社工提出的问题也有了较为清晰的回答,同时社工发现案主依然抗拒接受新鲜事物,有强烈的社交恐惧的表现。此次社工在离开前与案主约定先去剪发“从头开始”。
随后社工同爷爷进行面谈,爷爷就案主辍学时间及成长经历简单的讲述了一下,当社工提出对案主进行身体心理检查时案主爷爷强烈反对,认为“没有必要”。
(三)第三次面谈
社工在咨询心理老师后准备了几条金鱼,带着金鱼前往案主家中。发现案主按照约定修理了头发,由先前的被动逼迫到主动完成,这一改变让社工着实有点惊喜,但随后社工提到要用金鱼作为奖励时,却遭到了拒绝,案主表现很抗拒。
社工观察到家中堆放了很多速食食品,随后社工在与案主爷爷交谈时得知两个人的吃饭是“凑合”的,两个人也不做饭,也不一起吃饭,饿了就是方便面之类的速食解决温饱。
但当社工提出大家一起做一顿饭并说明这样对案主的有好处时却遭到了案主爷爷的强烈反对“没有必要,“家里啥都没有,不用那么费力”。
社工想要缓和家庭关系得到案主爷爷支持的想法破灭了,在此次面谈结束后社工及时与督导进行了沟通,对介入计划重新做了调整,因案主爷爷的不掺和也不配合,社工决定对爷爷不做过得的介入。
(四)第四次面谈
社工前往案主家中试图引导案主走出家门,询问他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案主回答不愿意,而且没有原因。
此时社工发现对案主提出和前几次面谈同样的问题时,案主已有不同的回答,明显可感知抗拒的意味不明显了。
虽有一定改变但案主仍然封闭自己,社工运用反向共情成功带出了案主心中的想法,使个案跟进有了显著成效,同时案主对于走出家门有了明确的肯定回答,下一次的会谈地点由案主家中改为了社区个案室。
约好的第五次面谈未见到案主前往社区,社工在询问督导后认为第一阶段的跟进应该暂时告一段落,案主的点滴改变让人惊喜,社工决定暂停一段时间来观察案主的生活情况……
(五)第五次面谈
此次面谈社工仍然前往案主家中,首先向案主说明了暂停一段时间的原因,社工发现案主虽没有再进行自主改变,但之前作出的改变依然保持较好。
然后社工询问案主上次没有按照约定前往社区的缘由,案主先回答“有事”,后又回答“我按照约定去了,只是你们不在”。
案主这前后两次不同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对社工的信任,社工对案主说明上次不是不在,而是案主没能走对地方。同时社工与案主对下一步工作计划制定了新的目标。
(六)第六次面谈
案主前往社区,社工再一次询问案主的就业需求,想先从志愿者身份引导案主走出家门,适应环境,这次案主对于工作内容有了明确回应:简单(比如收拾垃圾,弄坏也不需要赔)、不用和人打交道。
社工想起社区有网格员工作比较适合案主要求,遂向案主说明网格员的要求,询问案主是否愿意做网格员,得到肯定回答。
面谈结束后社工与社区进行商议案主就业解决,忽然得知社区在转介时并没有说明清楚,案主以前就往上报过网格员申请,但因为种种原因拒绝接受案主,现在没有办法……社工之后询问了周边大大小小各家商铺,一方面商家明确拒绝,另一方面符合案主要求的工作寥寥无几,社工只能另想办法。
(七)第七次面谈
案主前往社区后并没有得到“好消息”,失落全写在了脸上,社工说明工作未落实,随即社工提出让案主作为爱心配餐员先进行尝试,如果案主可以坚持半年时间,社工再链接其他就业资源,就这样,社区每天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前往居民家中送餐啦。
社工还提前“预支”了部分工资给案主办理了手机卡,这样就能更方便的去联系他,他也能通过更多渠道去了解这个充满色彩的环境,而不是继续自我封闭。
五
案主评估
1. 个案中的方法、技巧与策略运用:本案例采用认知疗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则,严格依照案主实际情况及意愿制定服务计划进行介入。运用自我袒露与反向共情的技巧挖掘案主内心想法,引导案主走出家门,接触不一样的生活,调整他在认知方面的不合理性。
2. 处理不当的情况:社工没有事先了解清楚案主的真实想法就将金鱼带到案主家中,引来案主抗拒。
3. 成效:在行动方面,案主由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提供服务;在观念方面,由“就这样吧”到“我愿意试一试”;
4. 目标达成情况:在此个案中因为案主爷爷的不配合,因此社工未能对全部家具环境进行改造,而是与案主一起对他所居住的小房子进行了相关整理;
案主的就业问题初步有了着落,案主有了收入后和爷爷的关系逐渐缓和,有所改善;
就业方面案主现在仍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爱心配餐,未能完全实现自立就业;因此个案目标未能全部达成,还需继续跟进。
六
社工反思与总结
隔代教育一直是一个热议的社会问题,我们时常关注到隔代教育中的溺爱,却忽略了在代理监护人不愿意负责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成长心理问题。
或者说社工需要关注的问题边界究竟在哪里?社工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甚至一个群体多少?
此个案社工在介入前后案主的改变明显,说明优势视角对于此案例是有效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真谛是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而实践也能够验证理论的合理性。
同时案例中的案主就业问题还未直接解决也提醒社工在资源整合与链接利用方面还应多用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受伤,会有低谷,他们可能会将自己封闭保护起来,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要相信,每个精灵都有一副漂亮的翅膀,能够带来梦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