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千虑(1)

9月2日,大阪,晴

今天去了外协那儿,跟他们确认不良品的修理程度。收款机的部件,纸币要经过的地方,有一点小磕碰就可能导致纸币被卡住。好死不死,外协把零部件拿去点焊加工的时候忽略了包装,导致产品碰伤,于是就有了我痛苦的修理工作。

按照往常的经验,跟外协确认好要修理的问题点以及确认的方法,接下来只要按照洽谈好的内容执行,就算完事了。

手把手地跟外协演示了一遍,并确认好验证的方法,都懂了。让他们修理几个看看效果,的确,都按照洽谈的内容执行了,没有问题。只是拿起产品一检查,就能发现一些小伤痕给落下了,让他们重新确认一次,嗯,的确是看走眼了。又给重新修理了一遍,总算好了。

如果事情可以这么容易解决的话,我觉得我应该去拜一拜,感谢菩萨保佑。

负责修理的有两个人,基本上在他们修理完之后我都能在产品上找到一些小伤痕,不给他们指出来,他们还真的发现不了。给他们指出来之后,都是一脸“哦”的表情。我就不理解了,他们这么可以用脸演示这么多次“哦”。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使他们别说一堑两堑了,三四堑都早就吃了,而说好的智呢?哪去了?

于是,今天我不得不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验证他们的修理品。且,还要持续好几天。

最让我痛心的是,同样的产品让同事帮忙修理,也一样会看走眼,仿佛那些小伤痕在他们的眼里隐身了一样,非得要我这一双火眼金睛给扫一番才显出原形。

为什么我能轻易地看到这些小伤痕,而他们却对此视而不见呢?

是我没表达清楚吗?

需要修理的伤痕,他们理解了。修理完之后的验证方法,他们也懂了。即,我的表达应该没有问题的。

是出工不出力,做做样子应付吗?

这个也可以否决掉,因为没有意义,只要我在检查,只要客户那边会检查,这么做就毫无意义,且只会让自己更加折磨而已。

是责任不到位吗?

作为负责人,我需要为产品的品质买单,客户给予我信任,我就不能辜负,这是我的信条。而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想做这笔单子,他们或许只需要应付一下我就可以了,反正最后有我在把关,出了问题也是我顶着不是。

是经验的问题吗?

出了问题之后,我跟他们是一起处理的,就算我多处理了几个,就是10和9的区别。当现实却是我可以独当一面,而他们却要我给他们把关。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看走眼,但我知道我自己为什么不会看走眼。

1,我给自己定了顺序,每一次检查的时候都按照同一个顺序来确认情况。久了之后,这给了我同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好像产品上有什么异样就会自动跳进我的眼睛里一样。我看一眼,觉得有异样的地方确认就确认一下,大概率命中。

2,从我自己曾经也看走眼过很多次,以至于被客户投诉了好几次。很自然地我就会想,如何才能不看走眼。把每个环节拆解,哪个环节不符合逻辑就进行改善。

重复几次之后,自然而然地久不会再出错了。

而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说反思有三种方式。

堪堪及格的是事后反思,就像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一样。从今天起,我要写一千篇日记,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反思,反思一千天。

再往上一个层次是边做边反思。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他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经常扪心自问的习惯“这样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是对思考的再思考,也被称作元认知。即,将自己抽离出来,用上帝视角一边观察自己,一边行动。就好像有一个导演在指导你拍生活这场戏一样。

不管哪一个层次的反思,都需要把自己抽离出来,客观地观察,回顾。

反思的最高境界是事前反思,即预演失败。

在事情发生之前,在行动之前,就把可能失败的因素,环节想清楚,然后针对性地改善。

这个最难,难在你有许多因素根本就想不到。

比如,你要做一笔为期1难的股票投资。

失败的因素可能有经济大环境的波动,可能有公司内部的原因,可能有技术的更新换代等等。那么要进行预演失败就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拆解。

单单就了解大环境情况这件事,就要花费好多精力。了解公司的详细情况,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进程,这些都是一大工程。

但是,只有了解了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之后,成功的概率才能够提高,而剩下的就是运气的。

【给自己总结】

反思是一种修炼。

1)事后反思:如PDCA,逐次改善。

2)边做边反思:当下改善,得出最优解。

3)事前反思:预演失败,然后立于不败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愚者千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