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仍可活(上)——《自由在高处》

                                         

不自由,仍可活(上)——《自由在高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由在高处》是南开大学熊培云教授的一本很棒的书,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鲜明又切合主题的事例是本书一大亮点。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是里面的金光闪闪的名言警句。

这本书的缺点排版过于密集。每个小标题之间完全没有间隔,标题这样的重要信息点埋在一堆文字里容易被忽略,小标题也没有在目录中列出,加上这一章节小标题很多,看起来有点密集,读起来像是没有标点的超长句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看的是电子书?)

但是排版设计问题,丝毫不影响它是一本值得反复翻看的书,是《新周刊》2010年度图书大奖唯一得主,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得者。

最近看了罗胖的新节目《知识就是力量》,最大的感触是:在知识成为力量之前,先做知识的搬运工吧,将知识搬到更多适合的它地方,也是一种创造。

                                                 


第1章:在增订版序:我愿此生辽阔高远

在序中,作者讲述最近的所见所闻,表达的是对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年轻人焦虑的关注和一些期待如:变得自信而不是猥琐,勤学而不是懒惰,博爱而不是狭隘,自持而不是放纵。我祈望在大家平凡的生活中安静地潜伏,默默地看,点滴地记,朝着一个圣峰一般的地点前行……里面有一句话适合单身的,失意的,彷徨的所有人:《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高脱弗烈特舅舅说: “你得对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敬的心。……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侮辱它,妨害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了。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有耐性就是了。”

序里提到到一个名词无意视盲,即当人们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区域或物体时,他们会忽略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 类似的概念还有理查德塞勒提出的狭窄框架效应:即当框架非常窄的时候,在框架中的人无法看到问题的全貌。塞得希尔穆来纳森提出管窥效应: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管窥”这一词语指的是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我觉得这三个概念的本质是相同的。


第2章自序:因为无力,所以执着

因为我读书少,所以这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最长的自序了,有38个7Plus的页面。在这章里作者讲到自己写作的目的和人生兴趣:我是诚心诚意地希望自己能过上一种慈悲而有智慧的生活,这是我人生的兴趣所在。让文字收藏我的生命和我想要的世界,也许才是我写作的最大目的。这也让我想问自己一个问题: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写作。那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爱的是兴趣还是兴趣背后的成功?如果我只把目标定成写作变现,可能我永远都实现不了。那我还坚持吗?

还讲到自己辞去报社工作自费留学前的惆怅与纠结。“嘿,你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机会呢?你年轻,还有梦想,你能为自己决策。那个有决策权的你为什么不给有梦想的你一个机会呢?你为什么不让他去试试呢?如果连你都不肯给自己机会,谁还会给你机会?”也有给年轻人的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

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一个人越早解决这个问题就越幸运。熊培云是幸运的,“我知道一生所爱,除了思考与写作,我的生命别无激情。”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写到“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由此,作者将大学的作用展开为:大学的意义不只在于锻炼人格,培养思维能力,还在于找到或者确定裨益终生的兴趣。这是避免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最好方式,找到毕生所爱。

还有作者内心对自己写作的要求:如果自己未得解脱,就不要面对公众写字,不要去说悲观的话,因为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绝望,更不缺虚假的矫揉造作的绝望。就像《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放牛班的春天》这类电影,在绝望中是否开出美好的花,取决于你是怎样的人,就能看到怎样的世界。你很绝望,悲观,那你看到的世界处处是绝望灰暗。同样,一个写作者如果首先不能与自己和解,内心混乱,无爱,又怎么会写出温暖大众给大众希望的文字?好的作品会让观众恢复疼痛感,有痛感,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好事,但是疼痛不等于绝望悲观。



不自由,仍可活(上)——《自由在高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3章 面包与玫瑰 本章共有25小节。以下分享的是对我的原有三观有冲击和修正的篇章。

国家与玫瑰:作者在这章用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博纳的葡萄酒征服了罗马帝国,平民的生活愿望征服了帝王的野心。 另外一个例子是德军直趋巴黎的时候,巴黎的女人手捧玫瑰,面带笑容,眼里没有一丝绝望的神情。这两个例子表达: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法国人的浪漫与精致真是名不虚传,每时每刻。

“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租的”,这话听起来爽快,但愿何时何地我都能拥有“自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一样。

挡得住德军 挡不住生活 :作者提了一个问题是否赞成赶走故宫的星巴克然后换上中国自己的咖啡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融不断拓展的。

老教授与小王子 :作者用《小王子》里狐狸的话“人的感情建立在“驯服”的基础上,“驯服”就是建立纽带,一份默契,一种责任。 ”解释了成都一个教授花10万为自己的爱狗办丧事的事件。从而提出主题:尊重个体的情感自由。

本节也有个对我来说很新的经济学观点:富人的奢侈是完成社会的财富流动和资源再分配的重要途径。所以,穷人不要仇富,除了转变观念,勤奋努力之外,就鼓励富人尽可能地挥霍和奢侈吧。(仅代表个人观点哈)

梭罗的树林: 作者先提出了一种病叫“物欲症”,人人都有“时间荒”,最富有的人也是最贫穷的人,如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

现在的中国也感染上了这种病,没有钱就犯了“不成功罪”。然后用德国青年卢安克在中国支教的事展示在追求物欲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接着又用了作家亨利梭罗选择隐居瓦尔登湖来回答如何超拔于一望无际的物欲与喧嚣之上,得物欲与成功之外的自由?答案是:不应将简单生活视为堕落。梭罗的树林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远离物欲的简单生活。

为情侣求饶:作者先讲述了一个关于“贞洁城堡”的故事,引出现在某些大学禁止情侣在校园拥抱亲昵的现象,得出“端正不了一个人的思想,就试着端正一个人的姿势,同样也是一种暴力。” 的结论,并为大学生情侣求饶:别把大学变成贞洁城堡,而应该尊重情侣的爱恋自由。

今夜 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这还是一个关于西方文化入侵的问题.作者觉得无论洋节还是中国的土节应该是“精神领域的公共产品”,不应该相互抵制,而是尊重各自的过节自由。

好色关乎心灵: 好色是心灵鲜活灵动的表现,是和理性同样重要的一个纬度。有句话我很喜欢:独立思想是理性的最高境界,性是非理性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不再好色,就“哀莫大于心死”。

铺路石下是海滩:铺路石是封闭大地的象征。作者提出一个人完整的权利应该包括思想自由和身体自由。只要不侵害他人的利益,就应该有自由支配自己肉体的权利。

我想到:当年的娱乐圈艳照门事件,几乎摧毁了所有当事人的事业和生活,至今没有一个人完全站立起来。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有错吗?他们都是未婚的成年人,拍的视频,即使是被传到了网上,也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既然如此,他们有什么罪呢?换在今天,随着个体的自由意识渐渐全面觉醒,对这件事的看法会不会不一样?一个朋友说:会的,社会在进步。

第六种自由:作者提出的第六种自由即:面对无孔不入的垃圾信息,人也应该享有不知情权,免于被倾倒垃圾信息的自由。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那些无用更益的网络里,从而忽视了那些“永不衰老的事件”,如林中漫步,晒太阳,陪伴家人,和老友叙旧。。。 现在的人已经没有耐心听完一句话就要低头玩手机了,即使你再幽默,再有趣,也没有手机里的东西有吸引力。当同事在谈论我不知道的人和事,我都在嘀咕:我落伍了吗?他们怎么就能知道那么多事情?他们怎么懂的那么多?我就像得了知识焦虑症一样,为我不知道的每一件事焦虑。为什么要因为自己的“消息落后”和“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而焦虑?一个明星也未必了解娱乐圈的所有八卦,八卦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吗?原来,选择性地屏蔽信息,不是一个人封闭地表现,而正是珍视第六种自由权呢。

为什么自由先于平等 :作者认为人生而不平等是事实,相信人生而自由。

看电影还是哭电影?让人哭的电影就是好电影?作者不这样认为。有些电影一味地营造悲情效果却忽视了电影内容所要诠释的意义。作者分别用了正反两个例子《唐山大地震》和《天使爱美丽》。拍电影和写小说一样,目的不是生产芥末,而应该在理智与心灵方面有内涵。看电影的人也不应该被电影的宣传“不哭不是人”所要挟。

每个人应该有喜欢和不喜欢任何一部电影的权利,更有哭不哭的自由,这是我的想法。

不要活在新闻里: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新闻也一样充满了“人性的坏话”。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眼睛,关键在于信息接受者,坏人坏事也只是生活的取景。不能活在负面新闻的阴影里,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一个中国人的不高兴 :本节作者提到自己的几个不高兴:农村老人没社保,农村发展缓慢,城市道路不停翻修,司机开车不给老人孩子让路。。。

看了一下书的出版时间是2011年,其实,现在以我的家乡大别山某山村为例,这几年真的翻天覆地,虽然还是会有黑暗的地方,但是 家乡的面貌真的是一年一个样,农民的物质生活也是飞跃性地提高。

火星文入侵:对于火星文的流行, 有的网民和语言专家呼吁封杀,他们认为火星文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与规范性。作者认为大可不必,火星文是思维有趣的表现。语言就是一种密码,对于其他民族来说,谁的语言不是火星文?关键在于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语言文字。

诙谐生活,政治如何玩赏 / 赘肉政治学 /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 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 开公司开法院? / 地图知识分子/ 背着国家去旅行 / 国破山河在 / 绑架为什么流行 ,这些章节因为我的自身局限,感悟不是很深,就没有多少感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自由,仍可活(上)——《自由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