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药神在这里

            哦,药神在这里

                    文/卓女

盛夏,到大巴山的一个小镇避暑。早晨去附近的松林晨练,必经一家"馨兰药店"。几乎天天如此,店门还未打开,门口已候着几个买药的老人了。

老人们来自更远的大山沟,他们拂晓出发,徒步走到镇上,只为到馨兰药店买林医生配制的袋袋药(当地山民的习惯叫法)。据说,这种袋袋药很神奇,除了癌症治不了,其它常见病准保药到病除。初闻,只觉神乎其神,大有抬高江湖郎中的嫌疑。

一日,不慎感冒,吞咽困难,服了从重庆带来的西药,仍无好转。蓦地想起馨兰药店的袋袋药,不妨试一试,真如传说中的那么灵验吗?

这天小镇逢场,街上熙熙攘攘。馨兰药店门庭若市,已被陆续赶来的山民塞得满满当当。我只好候在门外,像个安静的看客。

林医生是个女人,齐耳短发,显得精神而干练。一对单凤眼很特别,眼角上扬,自带微笑。她的身材修长,一袭格子连衣裙,庄重而优雅。这气质与小镇的女人有着天壤之别,我很诧异,难道她是当年从城市下放到山里的"右派分子"?

"林医生,我的头痛了几天了,给我包点止痛药。'"

"我的心头紧得很,给我配点治心脏病的药。"

"我的肚子好痛哟,林医生,先给我拣药嘛。"

……

几个老头七嘴八舌,活像一群闹山麻雀。

馨兰药店虽小,但药品一应俱全。玻璃柜里摆满各种西药,货架上全着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里面装有白色、黄色、粉色的药片。林医生对这些药片如数家珍,看似不经意的一套动作,却暗藏玄妙。只见她一边问诊,一边察颜观色,手里不停地忙乎着。分检药品、按量入袋、注明剂量。0k,短短几分钟,传说中的袋袋药就诞生了。每袋药的价格之便宜,令人惊叹不已!难怪馨兰药店的生意四季不衰,这和袋袋药价格便宜,疗效显著密不可分。然,没有一颗仁爱之心,没有日积月累的医疗技术,一切皆空谈。试想,如果让一个肚里仅有几滴墨水的江湖郎中来配制袋袋药,非但治不了病,说不定还把病人的命给葬送了。

我对这种袋袋药并不陌生。三十年前,重庆公立医院也盛行小纸袋装药,深得病者青睐。而今,小纸袋已被精致的包装盒所取代。偶尔,去城乡结合部闲逛,见到夹缝中的小药店,还在坚持用小纸袋装药。竟有一种回首往昔,倍感温暖的叹息。

山民散尽,终于轮到我买药了。听说我来自重庆,林医生顿时两眼放光,一脸惊喜!哈哈,遇见老乡了。我极惊诧!你是重庆人?她嫣然一笑,竟露出了少女般的羞涩。她介绍说,十七岁那年,我从重庆来到这里插队,后来嫁给一个农民,从此就在山里扎根落户了。原来她是重庆知青,我惊讶于一个赢弱的女知青竟然在大山沟里待了半个世纪。整整五十年哪,等于把一生都留在了这片黄土地上。凭借一个草根作家对平民生活的了解,对事物的洞察力,我已预感到,林医生的人生经历非同寻常,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一定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天,服了两袋林医生配的药,我的咽喉果真不痛了。五元钱三袋药,轻轻松松消除病痛,这妙手回春的医术不得不令人折服!我的大脑旋即冒出一个计划来,先采访林医生,再书写她的故事。

次日,做了几道重庆风味的菜,特意邀请林医生夫妻来我处做客。因都有下乡经历,很快就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饭后,我们聊起了知青往事。我提问,她讲诉,俨然一台面对面的访谈节目。

她介绍道,我叫林心兰,"馨兰药店"就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寓意像兰花一样馥郁馨香。插队时,我经常上山挖野生兰花,栽在知青屋前。每到春天,兰花盛开,香飘四溢,为枯燥的知青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哦,一个心若兰花的女子,一定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这不正是林心兰治病救人,惠及百姓的本真么?

听林心兰娓娓道来,我听到了一个女知青身陷囫囵,自我解救的非凡人生。

林心兰并非理想主义者,她一直活在现实中。当初,她对招工返城同样充满了希望,只因一场错爱将她推进了深渊。十九岁时,她和一个男知青相爱了,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发誓要相守一辈子。招工伊始,男友成为第一批幸运儿,调回了重庆。留给林心兰的是无穷无尽的思念,遥遥无期的守望。三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惶惶不可终日,写信告诉男友。等来的只有四个字:自行解决。从此男友杳无音讯。

看着渐渐凸起的腹部,心兰陷入了绝望,一个未婚先孕的女知青,怎么可能被招工返城呢?她想轻生,想一了百了。腹中胎儿忽然动了几下,像是在提醒她,妈妈,我在这儿呢。做母亲的强烈欲望,让她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一个寒冷的冬日,心兰生下了女儿,取名林思思,以寄托她的思乡之情。女儿的诞生于一个母亲而言是幸福的,但对于一个未婚的女知青却是致命的打击。从此,招工与她无缘,回城已成虚幻。殊不知,命运却为她打开了另一道门。生产队的一个农民后生接纳了她和女儿。小伙子的感情很纯粹,林知青太可怜了,只想与她共度难关。两个人结婚后,林心兰先后生下两个儿子。

1979年,林心兰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被公社推荐到南充医专学习。那年,她28岁,能够重新走进校园读书,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她不想放弃,把三个孩子交给丈夫和婆婆,毅然去了南充。三年后,林心兰中专毕业,被分配到离家五十里外的区医院,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

她骄傲地说,那些年,由我亲手接生的婴儿数以千计,还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近十条小生命。后来这些孩子认我做了干妈,那些干儿子至今对我还念念不忘哩。

谈到这里,我打断了林医生的话题,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不明白,你本是妇科医生,怎么转身成为全科医生的呢?林心兰悠悠地说,这得感谢改革开放,乡村医生只要有医师证和行医资格就允许经营私家药房。于是,退休后,我在镇上办起了第一家个体药房。前来买药的老人居多,各种病症都有。许多病人并不清楚自己得了啥病,都希望得到医生的诊断,以便对症服药。这种诉求,等于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即要为病人看病,又要对症下药,如果没有全科医生的本事,拿什么去经营"馨兰药店"呢?

我问,一切从零开始,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她自信地说,以前上医专时,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底子打得扎实。六十岁那年,我重新捧起医书,挑灯夜读,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摸着石头过河。有句老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两年的磨炼,我终于成了全科医生,基本做到了诊断无误,药到病除。

说到药,我突然想到了她的袋袋药。问:你的袋袋药能够得到山民的一致认可,其中有什么奥妙么?林医生的回答很干脆,就一句话:凭的是良心。面对已是花甲之年的林心兰,不禁肃然起敬。在她的身上,让我读懂了医生的良心就是医德,良好的医德源自一颗干净的灵魂。

几天后,我再次走进"馨兰药店",想把刚脱稿的一篇散文读给林心兰听,因为写的是她的故事。店内坐着几位买药的老汉,一青年立在柜台前看手机,手机里传出熟悉的旋律,正是"我不是药神"里的插曲。几天前,才看了这部电影。我的目光落在了林医生的指尖上,她的手指在一堆药片里优雅地滑动着,让我顿生灵感,这不是活脱脱的"药神"么?于是,我打开,为这篇散文写下了新的标题一一哦,药神在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哦,药神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