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4《纸言.片羽》

0944《纸言.片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短暂回家小住三五日,除陪伴小女,另外的重要日程就是与师弟约酒。

酒是好酒,友人瑞强君赠送的“世博汾酒”,真是我从未品尝过的美酒,极尽香醇甘美。菜是家常,街头胡胖子烧烤,一碟素烧腐竹,一盆香辣鱼,若干烤肉串。酒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面一同饮酒的人,一同攀谈的话题。

向往常一样,一人半斤。师弟欲言又止,“或曰”是《论语》中的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有人说”的意思,至于是谁人所说,淳朴厚道的师弟不会背后说人长短,言外之意是要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大意是,说我性格攻击性太强,事事追求主观意识的完美,而对他人客观现状缺乏宽容理解。

我与他共同交集者不过数人,能在他面前批评我者不过数人,我能在共同交集者面前纵情使性者不过数人,简单排除法便能得出结论。但彼此心知肚明却又不便明说,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喝酒喝酒。

公众大都喜欢要求演艺界人士“德艺双馨”,就好比一个好孩子,一定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不会烧菜的司机不是好水暖工。你戏演得好,我把你捧做明星,你必要按照我的审美取向与价值标准来做人做事,否则便是失德。于是,在用时间与金钱的消费捧红演艺界明星的同时,人们主观地将其分为艺术家和戏子,而年龄成为划分层级的重要尺度。就好比评选国学大师,能活下来的,长寿的,入选的概率大大增加,短寿的可以入选其他类别,但国学大师和德艺双馨的帽子,更多地落在能否活得更长者头上。

学问即道德?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

学术上我可以努力精进,但道德修养,是我永远不可能自负的选项。

我十分清楚师弟的欲言又止,便是他人将我的学术水平与道德层次硬性关联。

我不能生气,不能对人对事严苛,我必须温良恭俭让,必须谦谦君子。问题是我坚决做不到。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有弟子问孔子,我的品德已经修为到即使别人对我怨恨,我依然以热爱来回报的程度,您觉得怎样?孔子反问,那请问,你如何对待那些对你给予了热爱的人呢?

以德报怨,宽容了恶人,便是对好人的亵渎与伤害。而以怨报怨,又会陷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怪圈,所谓“怕小人不算无能,敬君子方显有德”,与市井匹夫互撕者,品德自然高不到哪里去。那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直,到底是什么?

孔子说,“直”乃你心。你心里怎样想的,便去怎样对待他,回报他便是了。若你心是流氓匹夫,便会以恶者言行对待,若你心是君子,便会以宽容豁达之言行对待。

面对虚伪,我无法装糊涂,报之以真诚。面对猥亵,我无法宽容,报之以无视。我做不到无休无止的虚伪应付,因为我要集中精力,把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最美好的事情上。因为我要读书思考写字授课,要挣钱养家让妻女富足快乐,因为我无法点对点地单项给予,时间成本高得让我无法承受。

“或曰”,还有人对我说,你便自顾自在讲台上讲授你的国学,至于座下诸位爱听不爱听,能不能听得进去,学得进去,与你没有关系。你的讲课便是一次知识营销,课讲完了,卷钱走人便是,又何必在讲台上如此耗神费力,汗流浃背,又何必苛求他人都要不睡觉,不刷手机地认真听课呢?

听得这话,我真的“直”了,怒了!

授课接受酬劳,但并不等同于授课就是一次知识与金钱之间的交换营销。我是酒店门童,我是保洁员,我是垃圾清运工,我可以身份卑微,但我不能作贱我的职业操守。

这是师道,这是职业操守,而与金钱无关。

但是,我的这份“直”,又有谁能理解呢?

这是师弟第一次当面,婉转地传达他人对我的批评。但是,我不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0944《纸言.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