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ll旅行

五一小长假到了。在人们的闲聊中,知道大家都有出去玩的打算。且聊一聊旅行在我心中的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俗语说的好。针对我来说,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旅行也是我喜欢做的事。一般的女性追求时装、首饰、美食。我却如一个苦行僧般,读书,旅行。

以前经济条件差些,孩子又小,一般都是随团去旅行。说是旅行其实是旅游。出发的时候市里面几个城市的散客拼到一辆大巴车上,到地方地接导游接团。吃住行,还有一个景点的游玩时间,都有限制,有时还安排非强制的购物。因为人多,不好管理,甚至有的时候,由于有老人和孩子,导游干脆就不安排危险的地方,而那些地方往往是主景点。由于我一个人带着十岁以下的孩子,所以一般去的都是峡谷。一路走来峡谷们也有自己不同的性格。

旅游就是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在那时我觉得,是在来和去的路上,望着窗外起伏不定的风景,有机会思考人生。由沉闷的生活出走,然后归来时就如把口袋里的石头扔掉。一身轻松。重构眼前的生活。然后去赴下一个路口。如此循环,三五年下来,小县城旅行社推出的线路,几乎让我走遍了。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模式。吃住行条件都差。不能完整的,随心所欲地欣赏眼前的风景。不能深入到本地,体验风土人情。不能在半路拐向自已随机发现的人文景点。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这样跟团走一遭,已实属不易。

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两年出去自驾的时候多。这样在各方面都比较自由。由于去的地方多了,虽然每座山每条河,都有自己不同于别的特色,但是孩子们却说无甚新奇。那么我们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它可能是个加油站。在紧张而有序的劳动之后,放松一下。体验另一种慢生活的节拍。停下来站一站,作为路人观察一下,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着一条小溪,一块石头,发一下呆,排空自己的头脑。切身体验当地的风景物候,及历史的风霜对他们思想、行为的影响。

在我的记忆里,对我印象最震撼的有几件事。第一件是我最初去山里旅游,那是洛阳的重渡沟。大片的竹林,清冽的空气,巨响的流水声。在一座石桥上,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坐在那里,对着来往的车辆出神。在我的头脑里,他就在那一刻被冷冻。我一直都在疑惑,他会想些什么。

第二件事是我去日照旅行。地接导游指着大海说:大家看一看,远处海面和天空交界处是不是圆弧形的,也就是说从这里看过去地球是圆的。我看了看真是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能体会到这句话。地球是圆的。一些事情也是圆的。

第三件事是去年暑假,我带着孩子去南阳宝天曼漂流。在景区附近的农家住下。那家十二岁的孩子自己杀鸡。这让两个孩子惊奇不已。我的孩子是圈养的,而这个孩子是野生的。其实我们人类最初都是野生的。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不满,那么多的索取,那么多的愤怒和矫情,是因为为父母的,把他们圈养的结果。

至于旅行在思想上的意义,我们一出生,就在一个约定俗成的世界里,所有的事都有它自己的规则,就像我们老家里的自留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方形的。而地球是圆的。我们见的多了,眼界开阔,头脑里的栅栏就会倒掉,偏见也会自然消除。对于世界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心境变宽广了,善意就会生长。说到底,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物种,如果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与动物植物成为朋友,什么它就会迅速地走向灭亡。

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旅游后,最终会与自己,与世界达成和解。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宇宙安静,我们只是来过一趟。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ll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