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听万维刚《OptionB》解读有感

晨光熹微

这几天在石家庄井陉大梁江村测绘,献上一张古村落照片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两天偶尔听一听万老师的得到专栏,觉得《B选项》这本书确实很好,作者有两位,其中一位是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这是她在丈夫David心脏病猝死之后写下的,当时她十分难过,一心只想让David重回她的身边,但是显然这个选项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她只能面对现实,寻找生活的B选项,这本书也因此而得名。

关键词:克服悲伤的3p理论——自责、永久化、普遍化;对事儿不对人;如何恰当对待亲友的不幸;犯错后的三种态度——自我放纵、自我怜悯、自我关怀;从完成具体的小事儿中重获小自信(small wins);

1. 克服悲伤的3p理论:

        自责(personalization)

        永久化(permanence)

        普遍化(pervasiveness)

以及对事儿不对人

思考:细思恐极,对于自身来说,常常会把老师点评自己的图的话当作对自己的点评,迁怒于个人,引发自责,其后的永久化与普遍化更多的是从时间和空间等维度的无依据的扩大化的结果,是不符合逻辑的。怎么能根据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行为就否定一个人呢?人是行为的集合,应该分别看待,功过相立,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待自己与他人。

总结来说:对事儿不对人是一个大前提,如果思维的前提是“对事儿且对人”,那么自然会推导出“自责”,然后再严重一些,在空间与时间等多维度扩大化之后就会觉得自己是永远没救了,不仅在这方面没救了,别的方面也一无是处,既然如此,那沮丧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践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在实际生活中,每次遇到挫折,比如,图面很糟糕,分数不理想的时候,首先不要把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图、成绩等同起来,不能“永久化”,请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进步,有改善。通过具体化的目标,创造“Small Wins”,从而让自己相信悲伤不是永久的,让现实啪啪啪的打悲伤小人的脸。至于去“普遍化”,我一直习惯于用语言来提醒自己,让问题细化,就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比如,不会说“我不行,我不懂”,而是要对自己说:“我在XXX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我在计算机软件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我在手绘上还需要注意不能把线画多条,出线要肯定”通过细化问题,我们可以更精准的看到问题实质所在,就不会盲目的将其扩大化。

2. 如何恰当对待亲友的不幸:

以前也遇到过我很好的朋友,突然遭受亲人离去的痛苦,当时我感到很伤心很难过,但也感觉自己很无能为力,现在觉得,如果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可能会先给他一个拥抱,然后对他说:“我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随时联系我就好,我一直都在。”他也提及了之前有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写下自己电话“如果哪一天,你们有什么事情想不开,想轻生,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而这种老师我也确确实实在我的大学里见到过,这种关怀,很让人感动。

3. 自我放纵、自我怜悯与自我关怀

* 自我放纵(self-indulgence):我根本不在乎这个错误,你们爱咋咋地;

* 自我怜悯(self-pity):我充满羞愧,我不行,我这个人就不行;

*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像同情一位朋友那样,同情自己。

犯错之后,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一来不会过分责备自己,更能做到对事儿不对人,二来也更容易为“朋友”支招,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然后再通过“Small Wins”逐步解决问题。


4.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遇到挫折,首先要做到对事儿不对人,是这个事儿没做对,与人的价值无关,其次不要将其扩大化——“普遍化”(多维度扩大化)与永久化(时间维度扩大化),要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关怀自己,安慰自己,同时思考一些解决方案,再通过“Small Wins”的战术策略一步一步获得正向反馈,重拾信心。

最后附一张图,每次难过的事都会想起,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太阳还依然会升起,生活还依然充满着希望,不是吗?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听万维刚《OptionB》解读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听万维刚《OptionB》解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