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能创造比特币吗?

货币之所以有用就在于人们都相信它有用。有了货币我们能够避免双重偶然性的约束,我们能够减少质检的成本,所以不管哪个社会,都需要货币的帮助,具体用哪种商品来做货币反而是次要的。

劣币驱逐良币

问题是:具体哪种商品来做货币呢?答案是:劣币驱逐良币。

当然用哪种货币都有,金子、银子都可以,但是在500多年前,16世纪英国的伊丽莎白铸币局局长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 - 1579),发现了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那就是,一个社会一旦确定了用某种商品来作为货币,这种商品在流通当中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质量较高的品种会被人们保存下来,质量较低的会留在流通当中,质量不高的货币会把质量较高的货币驱赶出流通的领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定律(Gresham‘s law: Cheap money drives out valuable money. )”。

但很多人忘了补充的一句话是,记得吗?我们说货币之所以有用,就在于人们相信它有用。只要人们相信它有用,它就不需要用那么高质量的商品来充当。也就是说劣币驱逐良币是对的,是符合经济效率的:“劣币就是有效率的货币( Cheap money is efficient money. )。”

这个规律发展到今天,你看人们基本上抛弃了用真实的商品来充当货币了,大家用的都是纸币,不用消耗真实的资源了。只要你相信它有用,它就有用,这就行了。

老高说:

从跨境支付角度、灰色产业链角度来说,比特币相比法币是劣币——更容易躲避监管、更匿名、效率更高等。

但是对比DPOS共识机制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是良币,因为比特币的转账成本更高、转账更慢等,在数字货币流通的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保存比特币这种良币,即便现在,比特币都有『黄金』的属性——但这可能意味着比特币很难广泛流通了。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我们来看一个封闭的社会,假设里面有1000块钱在流动。人们利用这1000块钱所提供的方便来进行交易。而这个社会里面有一个商业银行系统,专门帮人们把钱存起来,然后它自己又把钱贷出去,它自己从中赚取利息的差价。

你想象一下,这1000块钱落到每一个人的口袋里面,到晚上下班的时候人们迫切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钱存到商业银行体系里面去,这时候商业银行多了1000块钱。

而商业银行收到钱以后,它最迫切要做的事情是把钱贷出去,借给别人。它把钱借给别人以后,那些借钱的人,他一旦借了钱,他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钱花出去,不到花钱的时候他不借,因为借钱本身是要支付利息的。

这些借钱的人把钱花出去以后,到第二天下班的时候,所有口袋里面有钱的人,他们迫切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又是把钱存回到商业银行体系里面去。

经过这两天的过程,你看商业银行的账户,你就会发现它账户里面从第一天的只有1000块钱,变成了第二天的有2000块钱,到第三天它变成3000块钱。一天一天地累积下去,这银行账户上的钱,也在无止境地增长。

还记得吗?这个社会原来总共流通的货币也就1000块钱,但你看银行的账户一天一天在涨,这就是一个创造货币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实际上不是无止境的,商业银行体系不能这么肆无忌惮地创造货币。实际上政府对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有规定:他们在收到存户的存款,再把这笔钱贷出去以前,必须留下一部分作为所谓的“法定准备金”。

假定政府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是20%,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银行第一天收到1000块钱以后,它得留下20%不能贷出去了,这是准备金,只能拿出当中的80%,也就是800块钱贷出去;

第二天这800块钱放到市场里面去,它再回流到商业银行体系里面,商业银行又必须留下当中的20%,也就是160块钱作为准备金,于是只有640块钱可以贷出去。

这样循环往复,最后1000块钱在20%的法定准备金率下,它就只能够创造4000块钱的新生货币。再加上我们称之为基础货币的1000块钱,就只能导致整个社会有5000块钱的货币在流通。

这就是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它创造货币的能力跟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它能够创造货币的倍数就越低。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原理:每增加1元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系统就能创造出超过1元的活期存款。(存款扩张乘数: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老高说:商业银行目前无法创造比特币的原因是,商业银行目前不提供比特币相关的服务。但是,假如有一个比特币的商业银行,里面只存储和借贷比特币,而不是法币,那么这个比特币银行就能创造货币。原理和上述商业银行创造法币是一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能创造比特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