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谈第五章 元认知学习法- 深度学习法(4)

阅读章节名称:深度学习法(4)

【术语卡】


术语:元认知(Metacognition)

印象:
元认知的概念是由心理学家John H. Flavell通过对学前儿童和小学生对自己的记忆力了解的研究中提出来的:

  • 是对知识或认知活动的认知,这种认知进一步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
  • 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
    • 主动的监测以及
    • 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通俗的讲,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这里的认知范围很广,可以是知识、经验、思维、监控等。

例子:
某人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知道哪种策略可以更好的解决某类问题
某人意识到自己评判他人时有些偏见

出处: wiki

术语:内隐知识( tacit knowledge)

印象:
内隐知识是相对于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而言的,它是蛮难言传的知识。一般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成为大脑中无需怎么努力就可以呈现出来的技能。[个人注解:联想到《思考快与慢》中的第一系统]

例子
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种知识就是外显知识,可以书写教授给别人。而说中国话这种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表达和教会别人,这种知识就是内隐知识。
我十多年没骑自行车了,前不久和家人骑车去海边,虽然一开始歪歪扭扭,但一会儿就轻松上路了。这种骑自行车的能力已经在我的大脑中成为自然习惯了。

出处:wiki

术语:自主心智 (以后填坑)

术语:高智学习 (以后填坑)

【人名卡】


人名:约翰·弗拉维尔 (John H. Flavell,1928/8/9-)

印象: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专注儿童认知发展。
例子:他通过对学前儿童和小学生对自己的记忆力了解的研究中首先提出元认知理论,并发表于《认知发展》一书。

【反常识卡】


常识:
不用对年轻人要求太高,他们的人生路还长着呢,有的是时间学

反常识:
年轻的时候尽量去做更难一点的事情

发现者: 阳志平老师
发现记录:

  • 原文:

年轻时为什么要尽量要去做更难一点的事情?知识的最佳抽象结构是树形结构,人类对知识之树的常见搜索方式有两种: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为了寻找到好知识,你需要努力掌握好模式。
人类大脑爱模式,它的自动脑补功能过于强大
主题学习善用「大脑爱模式」这一特点,它从多中找不同,侧重高阶抽象能力,符合人类天性。你的大脑采取此种工作模式,非常舒适。
然而,深度学习不一样,它对知识之树采取深度优先搜索策略,需要你深挖。深度学习常常与人类大脑工作方式背道而驰,超出了人们的学习舒适区,表现在外,就是:难难难。

  • 出处:工作谈(元认知学习法4)

** 例子**:
我在准备考研的时候,由于对计算机不太入门,觉得很难,为了保险还是报了自己不喜欢的本专业,而研究生毕业后却又努力学习计算机,一波三折的进IT公司。如果当年能看到阳老师的这段话,我一定对自己狠一点。

** 启发**:
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起步晚了,也不算年轻人了,但大脑永远是年轻的,就让年轻的大脑弥补年轻时候吧,走出舒适区,学点难的。

【金句卡】

  • 深度学习,难在它需要你发现深层次的因果联系。
  • 深度学习,难在需要你将知识内化为本能。
  • 声望会一点点地改变人们的爱好。为什么在年轻时要选较难的事情做,绕开那些表面名利双收的。因为后者需要加上那么多名,那么多钱,才能与你喜欢的事情打成平手
    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就越来越不太可能有跟你一样的人。寻求同理很难,寻求认同更难。你需要将自己从别人的期望中抽离出来;你需要返回自身,体悟道心,让好奇心、乐趣本身成为学习最好的奖赏。
  • 多年前,陆澄问阳明:看书不能明,如何解?阳明如是回答:
    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工。此是为学头脑处。

【行动卡】

【技巧卡】

【任意卡】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谈第五章 元认知学习法- 深度学习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