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中的礼尚往来

一眨眼,便又是年终岁末。无聊的时候想想自己,有时候真觉不如那些面朝黄土的农民伯伯。因为每每春种秋收之后,农民伯伯的粮仓定会是满的,腰间的荷包也即将是鼓起的。可是我呢,一年到头非但粮仓变化不大,就连腰间的荷包也是盈亏无度,时有亏空。如今眼见着又要到了年关,再加上什么双十一又双十二的先后来到,这些都不免加速了自己在现实与网络里的辛勤“耕作”,以至于刚刚鼓起的荷包要不几天便迅速地干瘪下去。好在我安于自己开的不是豪车,吃的也不是燕窝,反倒是这平凡里的普通,愈发让自己活得怡然自得了。

前几日与朋友闲聊,谈起了腰间的荷包。其实说起这荷包,我与朋友一样,感触颇深。倒不是这荷包有多重要,反倒是这荷包里的毛爷爷,有太多时候竟完全充当了现实里“照妖镜”的角色,并且其映射功能也是一应俱全,于是透过毛爷爷看事情本质的事件便也时有发生了。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而这“礼仪”二字也是寓意深厚。师生之间要讲礼仪,长幼之间要讲礼仪,亲朋之间也要讲礼仪。而这些传承百年的礼仪具体到实际生活中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由毛爷爷全权代理了。当然,有礼仪,也便有往来,所以礼尚往来,人之常情。《礼记·曲礼上》有言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通俗地说,礼尚往来,就是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可是有些时候,问题偏偏就出现在了这礼尚与往来上。

下面我们就讲讲朋友小C和小A的故事吧。

那一次是小C的同事结婚。小C说据实际情况来讲,他觉得结婚之人与自己交情不深,甚至可以说当时只能算是个有几面之缘的朋友,虽然当时共事,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可是没有交情,小C便觉得这礼金不掏也罢。只是任小C千思万想也未料到,那个完婚后不久的某人,当婚后回归单位与小C见面时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问小C说:“我结婚你怎么没去呀?”

听到此处,我不禁哑然。或许小C的朋友是想把这一句当玩笑话来讲的,可小C说当时他用自己的脚趾甲想了一下,这句话着实不太像是玩笑话。不过小C还说当时他一笑了之了,因为他觉得如果真的和那人一样锱铢必较,那么无疑自己就变成了和他一样的人了。

还有另外一次,类似的事情又发生在了小C的身上,小C说这是他人婚姻造就的自己的血泪史,哈哈。

那次也是有人结婚,只是结婚的内容有所不同,此人三婚。小C说那人的一婚二婚他都没参加过,并且他们的关系也仅仅是停留在每天都有机会见面上。小C说或许三婚的那人每天都有酒局或朋友小聚,可是那和自己从来都没有关系,鉴于他们之间这样平淡得没有波澜的关系,小C说他真心不想参加三婚人的婚礼。结果是三婚的人完婚后见了小C的面再讲话时,便时常在话语里挟了针尖或麦芒。

更有可惧的经历发生在另一友人小A身上。小A说那次是他朋友的亲戚结婚。小A自觉以自己和朋友的关系,虽然是朋友的亲戚结婚,可是这关系近得如亲兄弟一样,任小A万死也不能不参加的。只是苦于婚礼当日小A有事不能出席,所以便提前把礼金送到了朋友手中。意外的是,那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在自己亲戚婚礼之后在朋友圈里四处宣扬说小A如何如何不讲意气,非但没参加朋友亲戚的婚礼,而且竟然连礼金也不到位。可怜了小C当日独自一人把礼金奉上时,只有他和当事人两人在场,虽然小A在事前曾经向其他朋友提起过,可这种死无对证的事情,终究还是让小A百口莫辩。事情到了最后,我想即使小A真的生了百口,他也不想辩了吧。

是啊,这世上总是有那么多奇葩的人奇怪的事,好在小C说他现在想开了也看明白了,小A也在与他人的百般周旋中豁然开朗了。于是勇敢地看淡他人的想法,清楚明白地做自己,便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他们最后的选择。

礼尚往来,本来就是有礼才有往,有往才有来的事情,只是有些人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心付出,是情分而不是本分,所以万万不要在他人做出了你意外的选择时而一反平日的温言笑语,更不要因为他人的没有“来”而失去了自己平日里应有的“礼”。

如此,你来我往,有礼有节,才是人间正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包中的礼尚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