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林伟

师:同学们,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会有荆棘、坎坷。那么我们怎样去面对呢?今天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会对你有所启发。下面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指读,一气读完。

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看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走”,在哪地方走?

生:悬崖上。

师:谁在悬崖上走?

生:“我”。

师:“我”为什么在悬崖上走,怎么回事?谁来讲讲。要求讲述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能够让大家听明白你所讲的内容。

生:“我”和其他几个男孩厌倦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其中一个叫内德的男孩提议去爬悬崖。当“我”因病弱犹豫不决的时候,好友杰里的一句“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激起了我去爬悬崖的勇气。当我跟在他们后面爬上悬崖,由于心里胆怯、恐惧、让“我”困在了悬崖之上。后来在爸爸的耐心的指导下最终脱了险。

师:爸爸是如何指导“我”脱险的,从文中勾画出来,读一读。

生:第23段①“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只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第25段②“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所做的。它就在你下面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第26段③“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的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师:“我”在爸爸的指导下,最终脱险了吗?在文中找出答案,读一读。

生:第28段。

师:“我”最终从悬崖上下来,说明爸爸指导有方,你能针对爸爸对“我”所说的话,谈谈你的感受。谁来说说。

生:爸爸面对“我”,不是大吼,不是责备,更没有看到“我”身处险境时的束手无策,惊吓不已,而是沉着冷静指导“我”脱离危险。

师:文中有没有“我”对爸爸做法的看法呢,找出用笔画出,读一读。

生:第27段:“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谈谈你的想法。谁来谈谈?

生: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要有目标,并且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向前进;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都不能放弃,要坚持不懈;任何一个成功,都是靠点滴的积累;如果在困难面前畏缩,瞻前顾后,你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勇气和坚持才能使一个人坚持到最后,此时再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时,你会惊异的发现,你已经完成一次全新的蜕变。

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读过后的感受。

生: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有困难、有坎坷;面对这些要善于把大困难分解,化成一块一块的小困难,然后坚持下去,不气馁;不瞻前顾后,不患得患失,一鼓作气,最终会走向成功。

师:说得好,掌声鼓励一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按照事件发展顺序。

师: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事件发展过程。

生:冒险、遇险、脱险。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看看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借鉴的地方吗?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对我们写作可借鉴的方法。

生(1):本文采取倒叙的写法。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找到的依据,用笔画出,读一读。

生:文中第1段: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56年后的今天”可以看出是回忆往事,作者采取倒叙的写法。当采用倒叙的写法时,一定在文章开头部分使用一些回忆往事的词语或句子。

师: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生(1):结尾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写文章时,结尾一定点明你写这篇文章的主旨,让读者明白你写这篇文章的意图,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生(2):照应标题。也即是扣题。写作结尾部分要么照应文章开头,要么照应文章的题目,文章无论在结构上或者内容上都显得完整。

师:以上两位同学谈到写作时文章结尾应注意的问题。很好。同学们一直不知道该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本文哪些地方抓住人物特点写人?找出来,用笔圈起来。

生:文章第2段:一脸雀斑的小内德。第18段:他(爸爸)是个粗壮的中年人。

师:找得好。写小内德,一脸雀斑,人物特点出来了,读者一下子记住了这个人物。写中年的爸爸,用“粗壮”,把人到中年的体态写出来了。作者并没有从人物的头发、脸、眉毛、鼻子、嘴巴、还有衣着等面面俱到地写出来。今后同学们也要学习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师:说到刻画人物,小组合作,找出本课刻画人物的方法。

生(1):文本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所以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

生(2):“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动作描写。表现出来一个孱弱畏怯的小孩子的形象,欲上不能,欲下不行的困境。

生(3):“我犹豫不决”心理描写,表明“我”对爬悬崖拿不定主意的心情。

师:“我”在悬崖上,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的情景,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其他男孩子爬悬崖又是怎样的?找出,读一读。你读完这两处之后,你有何感想,在笔记本上写一写。

生(1):“我”爬悬崖的情景与其他男孩子爬悬崖的情景形成对比。将艰难的处境与其他孩子顺利攀爬作对比,突出“我”的体质弱,也表现那些孩子对弱者的漠视与嘲讽。

生(2):老师我说。在生活要做一个强者,要锻炼好身体,不指望别人。

师:那就跑好两操。但生活中并不都是冷漠和嘲笑你的人,如文中有一个男孩对“我”有帮助。谁来说说,男孩是谁?怎么帮“我”的呢?

生:男孩叫杰里,文中第5段“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师:这句话与下文哪句话相呼应?

生:第15段“杰里看起来很担心”。

师:这一句话与下文哪句话又呼应?

生:第18段“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师:同学们,我们写作文时,要学习这种上下文相互呼应的写法。如:第15段的杰里的担心,就为下文带着爸爸来悬崖边找“我”埋下伏笔。这也是写作当中经常用到的写法。下去之后好好体悟、琢磨。

生:老师,文中短句连续使用,也能为文章增色。

师:找找看。

生:第6段“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第16段“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幻莫测,”第23段“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

师:这些短句有的是词语,有的是短语用在一个语句里丰富了语感色彩,使表述内容更加丰满。同学们在写作中要学着使用。另外文中有一处环境的描写,找出用笔划出来。

生:第17段“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师:找得对,谁能说说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生:环境描写。用傍晚时分的暗淡、沉寂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恐惧和不自信的心理。

师:我在批阅作文时,很少发现在文章中穿插环境描写的语句。都是干巴巴的叙述事件,从头到尾像记流水账。整篇文章没有生机、没有跳跃的词句。以上大家发现的抓特点描写人物;②首尾的呼应,照应课题,包括文中上下句的呼应;③短句连用,包括句中连用词语或短语;④文章结尾应注意的问题;⑤还有环境描写。同学们都要学着慢慢积累,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c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