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时期大师众多,今天却了了无几?

为什么民国时期大师众多,今天却了了无几?_第1张图片
民国大师

民国时期出了一大批的大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

郭沫若、鲁迅、老舍、林语堂、茅盾、曹禺、梁实秋、谢冰心、田汉、胡风、巴金、夏衍、柳亚子、孙伏园、张恨水、萧军、萧红、曹靖华、梁宗岱、臧克家、艾青、赵丹、项堃、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丰子恺、林凤眠、丁聪、贺绿汀、马思聪、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陈寅恪、冯友兰、朱光潜、胡适、翦伯赞、张伯苓、罗家伦、晏阳初、陶行之、黄炎培、梅贻琦、马寅初、潘序伦、章乃器、沈钧儒、史良、吴有训、吴健雄、严济慈、吴大猷、侯德榜、茅以升、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徐志摩、戴望舒、吴作人、郁达夫、梅兰芳、聂耳、苏步青、冼星海、叶圣陶、蔡元培......

民国在大陆30多年,改革开放到今天也30多年。我就不懂,民国时期那么穷,国破家亡,积弱多年,但好像尽出大师,这个家那个家的,从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到军事家,真是什么家都不缺。改革开放到今天也三十多年了,好像能称之为大师的少之又少。究竟怎么回事啊?

为什么民国时期大师众多,今天却了了无几?_第2张图片
民国大师

民国时期为什么出那么多的大师呢?

想来想去想出几点理由来,纯为臆测,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1、乱世出英雄

乱世出英雄,现在太平盛世,自然很难有英雄者出。如今,承平日久,哪怕刘邦复活朱元璋再生,恐怕也很难掀起什么大浪来,经商的话顶多能弄个不错的企业吧,是否能打进中国五百强还不见得;从政的话,弄个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或许可能,能否混到县长还真不见得。

但是用这个理由解释解释政治家军事家什么的还说得过去,别的就有些不靠谱儿了。

2、物以稀为贵

那时候,识文断字的人少,会点啥的就成了大师。现在多了,都成了师字辈,自然就“大”不起来了。

不过,在下还真是不太相信这个理由,写下来凑凑数吧。

3、目标不同

那时候,中国分崩离析,饱受欺凌,只要是有点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考虑如何富国强兵,如何唤醒民众,想得多了,自然就有出类拔萃者成为大师。

现在不同了,从政的想的是如何对付上访,如何对付钉子户什么的,搞教育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升学率,如何更多地挖掘孩子的潜力考更多的分数,搞学术的想的是如何多弄论文,有用的也好没用的也好,写的也好抄的也好,只要能评什么什么职称就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出大师也真是难为如来佛祖了。

那时候,那么多海外游学的中国人,纷纷回到苦大仇深的祖国,投身到各种军政民政事业中;而现在大家都削尖脑袋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非中国人。斯可为证。

4、文化冲击

那时候,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体系全面崩溃,面对着那么多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又是日本又是美国,又是欧洲又是苏联,又是马克思又是杜威,又是泰戈尔又是罗素……大家都知道会产生个新体系,但谁也不知道最终会产生个什么体系出来。

被闷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终于一朝奔放,思绪滚滚而来,大师因此隆重诞生。

5、政府

中国的政府,自古以来就有控制民众思想的优秀传统,所谓“牧民”也者。

民国的政府当然也不例外,袁世凯也好,段祺瑞也好,曹锟也好,蒋介石也好,自然都是这种想法。但不知是中国之幸还是中国的不幸,那时候的政府异常软弱,管到东管不到西,管到南管不到北的,虽然也在不遗余力地控制思想,但要想完全控制实在是忒难了,所谓“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不能也”。最终虽然控制了一部分,但架不住中国人聪明啊,控制一星半点也不在乎,咱有的是想法,有的是思想,于是,有了大师。

如今,时代不同了,只生一个好。

6、教育

那时候的教育,一会私塾,一会新学,一会教会学校,一会武备学堂,教的不知道怎么教,学的不知道怎么学,最终各人听天由命,爱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了,于是,一个个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惊人的脑袋就这样出现了。这就是大师的由来。

现在好了,几十年来,教育就是为了考好大学,一根筋。如果这三十多年没有大师出现,那以后大概就更不会有了,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教育更狠了,狠得西门神聊先生想着就要哭。

7、大师需要时间验证

对于这三十年出现的大师,还需要多年后才能验证出来吧。说不定若干年后,有幸在你我有生之年最终能弄明白什么芙蓉姐姐、张悟本之类都是大师呢。

为什么民国时期大师众多,今天却了了无几?_第3张图片
民国大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民国时期大师众多,今天却了了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