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的课都没人听了,“一丹奖”还有意义吗?

前言:9月19日,旨在以教育提升人类福祉的“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奖”公布了首届获奖者名单。

在首届一丹奖获奖名单公布同时,一丹奖基金会启动了经济学人智库(EIU)的“全球未来教育”指数。该报告的EUI编辑迈克尔·戈尔德说:

教育系统必须为信息和混乱时代做好准备,否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01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教授的课都没人听了,“一丹奖”还有意义吗?_第1张图片

2004年,从北大退休的钱理群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开了一门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

在开课之前,南师大附中的老师是这样向同学们宣传的:你们都想进北大,钱先生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但你们现在考上北大也听不到钱先生的课了,因为他已经退休了。这是他头一次到中学讲课,这个机会难得啊。

头一回上课,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可不到一个月,空旷的大教室就只剩下了不过二三十个学生。

钱教授伤心了,是自己讲得不好吗?

当然不是。

一位同学在写给钱教授的信里揭开了谜底:“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02 来自诺贝尔奖得主反思


北大教授的课都没人听了,“一丹奖”还有意义吗?_第2张图片

中村修二是蓝光LED的研发者,也因此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一个非典型的日本科学家,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但他动手能力非常强,自学能力也十分强,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

中村修二完全依靠自学。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但他这样的人在日本饱受压制,他对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批评,也是言出有因。

他说,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

03高分不代表高能


北大教授的课都没人听了,“一丹奖”还有意义吗?_第3张图片

身边也见过很多高校出来的同学,他们并没有因为名校的标签就获得好的工作,有的频频更换工作,一直没有什么成就。

他们曾经是老师、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曾经多次拿奖学金,在比赛中拿奖。为什么进入职场就 “掉队”了呢?

事情肯定不是短时间造成的。他们的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负面的特质,比如不善与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责任心差……

只是在大学毕业前,这些统统都被成绩掩盖了。因为中国很多父母都信奉“只有成绩好,就万事大吉”。


北大教授的课都没人听了,“一丹奖”还有意义吗?_第4张图片

所以就会出现,同事让她帮忙时,她总觉得是别人麻烦她,浪费她的时间;和同事出现意见不和时,完全不会处理;领导讲话时,她会在下面聊天,和领导吃饭,她会先上桌夹菜;领导说了两句,就觉得是针对她,觉得受到了侮辱,必须要辞职。

如果青年冰冷、机械,只懂成绩而不知其他,那么他参加建设的社会就会变得残酷、冷漠;如果这个青年博爱、温和、理性且兼具人文情怀,那么他参加建设的社会就会变得温暖、包容。

未来的社会,人工智能将改变学习的规则,因为机器将取代人的双手完成技术工作,计算机将取代人的大脑完成逻辑与决策。未来的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和智力层面优中推优的人,每个人都要学习做那些机器做不了的事情。

只关注自己的青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还要做到“理解他人”和“理解更大的世界”,才能拥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此,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携手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了教育中要培养的“三重专注力”。

正如俞敏洪老师对《三重专注力》的评价“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通过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理解和对更大系统的关注这三重专注力,来获得不断向下扎根和向上成长的力量。

我理解这三重专注力也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片广袤的沙漠,那么自身的努力和对自我的了解、学习,就好像在自己的沙漠里打一眼深井,而当水源从井中源源不断流出,我们就与他人和更大的世界产生了深刻的连接,这水源让沙漠变成绿洲,既滋养了大地,惠及了周围的人,又滋养了自身。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愿每个人在黑暗中都能找到北极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教授的课都没人听了,“一丹奖”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