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7
缘起篇
前几日净空请问文殊菩萨:请问菩萨,《僧伽吒经》之后,弟子要翻译一部什么经文呢?
菩萨言:《金刚经》。
净空听闻后有点纳闷。因为早在两年前,已经翻译过一次《金刚经》了。菩萨是何道理,再让我翻译一次?
各种因缘际会,促成了我这次再来讲解一次《金刚经》。
这是一次小范围的讲解。面对的群体是对佛,对净空有信心的人。希望这次串讲,能使大家得到利益。
佛法如大海。而每个人的根性又不同。讲经说法如同帮助大家,用器皿在大海中盛水。你的根性好,可以盛起一个湖水。你的根性差,也许只能盛起一茶杯的水。
但无论如何,这次串讲《金刚经》。都为大家培福了,都是大家的福气。在阿赖耶识中种了一株成佛的种子。
正是: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先讲一下这部经的名字,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在中国的影响力极大。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部经。
“金刚”是永恒之变、常住不灭的意思。“金刚”猛力,能断一切烦恼,灭一切外道邪魔。“金刚”最究竟的含义就是佛性。佛性不是物体,而是理体。也就是道理、大道、因此无处不在。遍满虚空法界。有人要找到佛性,它是无形无相的。只是一种道理的存在。 这就叫做“金刚”。
“般若”指的是无上的智慧,叫做“无上智”。又叫“萨婆若”。
佛说智慧有三种。
第一种智慧是阿罗汉所证得的,叫做“一切智”。
第二种智慧是菩萨所证得的,叫做“道种智”。
第三种智慧叫做“一切种智”,是佛陀最终证得的。
“般若”指的就是“一切种智”。是最圆满无碍的智慧。
“波罗蜜”也是译因。唐朝时,翻译成“到彼岸”的意思。
凡夫是此岸,佛陀是彼岸。
迷是此岸,悟是彼岸。
无明是此岸,明是彼岸。
生死是此岸,涅盘是彼岸。
所以把这部经的名字串联起来,就是体悟、证悟不生不灭的佛性,运用般若智慧,挥舞金刚般若剑,斩断无明,灭尽烦恼。到达彼岸,成就最圆满的佛道。
佛法的真正目的是离苦得乐。如果学佛没有得到快乐,没有真正的将道理运用到生活中,那是非常不圆满的。
随着自身智能的开发,生活中的烦恼,在金刚利刃下迎刃而解。那是真正得到利益了。佛法也不是说教工具,而是让我们转换心念,“转识成智”。把无明的心念转变成智慧的心。
希望大家提出疑惑,我们大家运用佛法的智慧来解决他。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最后恭祝各位佛子,离苦得乐,早登彼岸。
南无阿弥陀佛
20181008
开经偈: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谛,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昨天写了缘起篇。有的善友给我反馈。说起此岸与彼岸。悟性高的同学举一反三。可顿悟见性。无分别不二法门,入一实境界。唯只见性,并无二异。虚空法界是一,则此岸就是彼岸,彼岸就是此岸。般若性海并无彼、此的分别。
今天正式开始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之前,还是要先说说这部《金刚经》的功德利益。让大家对这部经做深刻的认识。
净空暂且把佛陀所讲的经文归为两大类。
一类属于积累福报,与诸佛、菩萨结缘播种福田。我们读了可以与某位佛菩萨结缘,得到无量的福报。这一类经文属于知识性的,结缘性的,经文易懂,没有晦涩难懂的义理。旨在为众生积福。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花经》等等。这类经文属于不用动脑就可以看明白的。
另一类经文属于般若类。旨在让众生开悟见到诸法实相。认识自己的来龙去脉,认识宇宙的来龙去脉。见到自性,见证法性。这一类的经文都非常的难懂,比较烧脑。没有宿世修行的根底,是很难学有所成的。
佛陀在世讲经四十九年,二十二年一直讲的都是般若类经文。因为凡夫众生要觉悟,必须要开悟,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比如《楞严经》《维摩诘经》《楞伽经》等等,这些经文在没有大德的帮助下,很难看懂。
而恰恰我们要讲的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真正达到福慧双修。即能增长智慧让人开悟,又能为众生广种福田。可谓一举两得。
单看它的名字,显然这是一部般若类的经文。它可以开启观照般若,使众生开悟,照见自性,拨云见日。当然在教授和学习上都有一些难度。
但是没有关系,净空会尽可能多的做譬喻,来帮助大家理解经文。 即使有的人听不懂经文的内涵,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已经得到了无尽的福田。所以说这部《金刚经》,几千年来是功德利益第一经,恰如其分。
《金刚经》正式开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
三藏十二部经。所有的经文,全部都是由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做阿难尊者。由他来集结记录的。因为他见多识广,记忆力好。这个我,就是阿难尊者。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来记录这一次金刚法会。所以他写道:这是我阿难亲耳听到,亲眼所见的。
释迦牟尼佛在涅盘之际,对阿难尊者说,佛经的第一句都要写上“如是我闻”四个字。遵循佛陀的遗教,在佛经的开头第一句,都是“如是我闻”,代表这部经是真经。
佛陀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因为这里面有更加深奥的内涵。展开比较复杂和烧脑,有兴趣的佛子,以后找净空探讨。
【一时】
每一次重要的法会开场之前。都要介绍法会时间、法会地点、参会人物。在介绍法会时间上,很有讲究。 一时,就是某一时刻。
为什么不具体到年月日呢?
因为在佛教讲义中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世间万象只是个轮回的故事。如同一部电影。电影中的时间和空间,只是个符号。
正是由于佛陀,早已经证得了时空的虚妄性,我们把它叫做空性。所以在这次法会的时间上,没有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因为时间在特定的空间维度中,只是个符号,当我们脱离了这个肉身的时候,那个“灵魂”可以随时穿越时空。
整部《金刚经》,是围绕着破与立而展开的。佛陀要破除众生的颠倒妄想。建立空性的思维方式。砸烂凡夫众生对时间、空间的认知。因为凡夫之所以迷而不觉,舍本求末,是因为缺失了正思维。空性思维,就是要让迷失的众生回到了“道”的本体。
【一时】另外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便于禅定的修行者进入场景。我知道群里的很多人可以打开天眼。那么就可以通过天眼的功能来到《金刚经》法会现场,身临其境聆听佛陀说法。
时间是无界限的,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看见未来。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入某个特定的场景。这是由于时空的虚妄性决定的。
说到天眼,净空顺带多说几句。天眼可以看因果,见轮回,看过去和未来。使我们对佛法的真实不虚起到增上缘的作用。如果哪位师兄有愿望想打开天眼看看十法界的样子,可以与净空联系。因缘具足的时候,净空协助你打开天眼。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这句话说的是法会的地点,这次法会是在“给孤独”,这是个人名。“给孤独”长者。他为了供养佛陀,把自己的一个院子供养给佛陀来讲经说法。这个院子,叫做“给孤独园”。这次法会是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进行的。舍卫国是古印度中部的一个地方,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查询。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句话说的是参加这次法会的人物。参加这次法会的是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大比丘就是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这里讲讲佛经中经常出现的十法界。
历代高僧大德把整个法界分为“六凡四圣”共十法界。
六凡就是天人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恶鬼法界、地狱法界。六凡夫法界也就是六道轮回,六凡法界又叫做三界内。指没有出离三界的凡夫众生。
四圣法界分别是声闻圣人法界、缘觉圣人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声闻、缘觉法界就是阿罗汉圣人。这四圣法界已经不再轮回,不受因果,不受后有。
阿罗汉是离断三界的圣人,名字有三层含义。分别是杀贼、无生、应供等。杀贼表示已经断除一切烦恼。无生表示证得不生不灭法性。应供表示可以得到三界的供养。
今天就讲到这里。
《金刚经》里面讲了最究竟的真理,我们凡夫看到了真相容易产生怀疑。那是因为我们无量劫来颠倒梦想造成的。净空希望诸位佛子净心的感受真理,体会真理,将自己的无明认知暂时抛开。这样心灵会非常空寂,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