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描述了自恋型人格个体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为了维持可信和有价值的自体感觉而产生的补偿行为。
一、前言
(1)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自恋型个体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时常感到自己因名不副实而招人讨厌。
(2)俄期自恋型性格”表现为“自信……傲慢……精力充沛,特立独行……这类人当预感到威胁来临,常常先发制人。这些特征是DSM–IV中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基本成分。
(3)现代分析理论认为围绕认同和自尊的缺陷可出现不同的外在表现。包括渴望型,偏执型,操控型及,俄期自恋等自恋亚型。
(4)所有形式的自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觉得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蒙羞、懦弱、低劣。
二、自恋着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1)自恋者其病理特征通常比较隐蔽,对社会的危害也不甚明显,获得成功的自恋型个体,都可能受到尊崇和效仿。
(2)自恋性格的个体,天生对内影性情感可能更加敏感,似乎天生具备不可思议的能力,善于觉察他人尚未言表的情感态度和期待。
(3)典型的浮夸的自恋醒来方者可能内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攻击驱力或者内心对攻击冲动,引发的焦虑,先天性的无法忍受,而触发攻击行为。
(4)与自恋型人格相关的主要情感:羞耻和嫉妒。自恋者的主观体验中充满了对遭受羞辱的羞愧感和恐惧感。
(5)自恋者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促使自恋型个体擅长对他人评头论足。自己的不足之处遭遇对方的完美无缺,最好的方法即是竭力遣责、蔑视或嘲弄,甚至摧毁对方的拥有。
11月18日 鱼儿66--柳妞
三、自恋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1)自恋者会利用各种各样的防御方式,主要依靠理想化和贬低这两种防御。自恋者对待现实事物的方法,通常以排名来衡量。
(2)受自恋倾向驱使的人容易陷入追求完美来达到防御的目的,他们心中满存好高骛远的空想,要么装作已达成目标,要么将失败归咎于天命。在治疗中,他们可能抱有自我协调的期待,认为治疗即是让自己更加完美,而通过认识自我和寻找更有效的途径来处理自我的矛盾毫无兴趣,他们一般通过对自己和他人习惯性的批评而表达对完美的需求,这种完美需求的防御表现使他们无法欣赏人类充满缺憾的现实美感。
(3)有时自恋者会把自尊的感觉转嫁他人,将恋人、导师或者英雄视为完人,在通过认同此人来体验自我膨胀的感觉。
四、自恋者的关系模式
(1)自恋者与他人的关系,必定会受到自恋者固有的自尊困扰所累。很难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不带评判眼光,不含剥削性质接受他人,不用理想化来防御,以及不畏惧真诚表达自己究竟是何感受。因此在治疗中,治疗师以身作则的接纳态度会成为认同的榜样,有利于他们切身理解亲密情感。
(2)自体心理学家用“自我客体”来形容,用肯定、欣赏和支持来维护个体自尊的客体,这一客体代表自我的外在客体,也可以是自我的一部分。自恋者们对自我客体极度依赖,以至于其他人际联系都相形见绌,或遥不可及。
(3)对自恋者而言,自我价值及其重要,他人只是维持自己心理平衡、被利用的对象。
(4)精神变态和自恋在病因学上的关键区别是:反社会心理源自明显的虐待和忽视,而自恋心理则起源于一种特定形式的关注甚至溺爱。
(5)自恋者的教养环境与评投论足的家庭氛围有关。
五、自恋性自体
(1)自恋型个体的自体体验包括:虚伪、羞耻、嫉妒、虚妄、自卑或者与之相反的浮夸、自傲、蔑视、防御性自律和虚荣。自恋者内部一般都是两级状态:非此即彼。自恋者的内心体验常常是有两种极端状态中徘徊。
(2)自恋者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自己心理的脆弱。
(3)自恋型完美倾向会导致隐晦的回避表现,自恋型个体一旦察觉他人的不信任或显示的不适应时,便会主动产生回避。
(4)自恋型人格需要通过外部的肯定来体验内在的价值感。
11月19日 鱼儿66—柳妞
六、自恋型来访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1)病理性自恋症来访者与非病理性自恋症来访者的移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自恋症来访者缺乏建立治疗关系的兴趣。他们能够产生移情反应,只是移情的方式与众不同。
(2)相应的反移情还包括厌烦、激惹、困倦以及隐约的无用感。
(3)精神分析对自恋现象的解释与自恋者的移情特征有关,与其说自恋者将内在客体的部分,比如父母之一,投射在治疗师身上,不如说他们正在外化自体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来访者并没有将治疗师视做父亲或母亲,尽管有时可能出现部分这样的移情,而是投射出理想化或贬低的自我部分。
(4)自我客体移情的亚型,包括映镜,孪生以及变相自我。
六、自恋诊断的治疗应用
(1)治疗师如果能够帮助自恋者接纳自我,放弃自我吹捧或贬低他人便是功德圆满,这一过程极其艰难。对治疗病理性自恋要保持耐心,试图迅速理解自恋者的心理,只会欲速不达。虽然任何性格类型的修正都会是旷日持久,但治疗师在面对自恋型来访者时,将不得不忍受无聊和消沉的反移情。
(2)Kohut对治疗实践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关注治疗师承认治疗错误(尤其是共情失败)后,来访者对此的反应。在承认错误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自我谴责。
(3)要使治疗师对自恋型来访者有所帮助,那么无论自恋者的外在表现如何令人生厌,都需要对其内在的自体状态保持关注,谨慎的考虑干预措施。
(4)由于自恋者极度害怕暴露缺陷,因此他们十分擅长文过饰非。治疗师面临艰巨的任务是促使自恋者觉察并诚实对待自己的行为,但同时切记过度刺激,以免他们退出治疗。不能明确表达需求,让自恋者体验到自己在寻求帮助时的耻辱感,同时也创造机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人际依赖的需要。
11月20日 鱼儿66--柳妞
七、鉴别诊断
若要将某人框定为自恋型性格,就必须具有长期性、自动化和非境遇性的主观及行为模式。
1、自恋型人格vs自恋型反应
(1)诊断自恋型性格需要格外注意,自恋心境比人类其他情绪更易被唤起,随时出现且随情境转移。
(2)有自恋型倾向的人并不一定属于自恋型人格。在面对情境因素为主的自恋表现时,治疗师应根据个体的一贯表现及个体的移情特征来推断来访者是否存在自恋型人格结构。
2、自恋型vs精神变态人格
(1)治疗师像日常咨询访谈那样努力共情,对于治疗精神变态来访者是无效的,因为他们无法从情感上理解治疗师的态度,反将共情嘲讽为软弱的象征。
(2)K倡导以面值来访者的浮夸为主,这种方法更有利于病理性来访者。
3、自恋型vs抑郁型人格
(1)自恋型抑郁个体以主观空虚为主,感受源自于自我的内容不够充实
(2)内摄性心理的抑郁个体则内心充满内化了的批判和愤怒情绪,内源性抑郁者则具有现实的自我感,但充满负面内容。
4、自恋型vs强迫性人格
(1)自恋型特征明显的来访者时常被视作为强迫人格障碍,因为他们经常展现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者二者兼有。所以,治疗是以强迫症的病理学假设为基础。强迫症患者的基础心理是追求控制以及因愤怒和幻想性攻击而产生内疚感。
5、自恋型vs癔症型人格
(1)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恋型与强迫性人格之间的误诊多见于男性,而自恋型与癔症型人格的区分则更多的针对女性的来访者。
(2)癔症型个体由于经常使用自恋性防御而很容易被误作为自恋型性格。
(3)两类来访者具有截然不同的治疗需求。癔症型来访者渴求对客体的移情,而自恋型来访者则需要理解自我客体这一概念。
八、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对自体的分析》Kohut
《边缘状态和病态自恋》Kernberg
《童年的囚徒》Alice miller
《自恋状态与治疗过程》Bach
《羞愧:自恋的阴暗面》Morrison
《自恋入门》Morrison
《构建自体 构建美国》Philip Cush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