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415阳货第十七14》

《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415阳货第十七14》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癸巳月甲辰日,四月十五,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

一,什么叫做自弃?

路上听来,路上就说给别人,这是自弃。德不弃人,是人自弃,自弃者无份于德。

1,道和途,二字都是指人行的路。

2,孔子说,刚在路上听到一句道理,还在路上呢,就说那听来的话,这样的人叫做道听而途说,这种人是品德中的弃物啊!

二,说和做,是什么关系?

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学习目的首在自我修养、自我实践,如果学习是为了别人的羡慕赞美夸奖认同,则学歪了,必然学无所成,终成害己之学。

学不成就罢了,为什么这么严重,还会伤害自己呢?因为得瑟和骄傲必然伤害自己。苍蝇在毛厕里嗡嗡叫没人管它,苍蝇跑到厅堂上嗡嗡叫则是找死。

2,学问是用来指导自己的?还是指导别人的?

学问有两种,一种是针对自然物质的学问,也就是科学知识,用以认识物质,所以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功用特别显著;一种是针对人和社会的学问,用以认识人心与人生。现在我们所讨论的就是人在现实人生中的学问。

这门学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为一重镇。那么,是不是中国人要去做世界人的老师呢?这是不懂中国学问人的臆语。臆语,就是扯淡。

中国的学问是为己之学,是身体力行,是心中有得,是先做后说,乃至先做后也不说。

3,那,什么时侯说?

做,而且有心得,然后可以说。

否则就是对别人单向的要求而已,那是没头的,你可以搜罗天下的道理可劲儿地要求别人,反正你自己不需要做,别人没做到是别人的事,还是跟你没关系。这样的人,孔子说,是品德中的弃物。

4,会不会太慢?

师父教我们,要有一根线。如果把人生看作一个一个的点,永远焦急;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条线,我们的每一天是串连其中的一个一个点,则安心从容。快和慢,要看你以什么方式看待人生。看法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做法,做法决定活法,活法决定人生。

5,会不会吃亏?

别人都途说,个个儿振振有词,对比而言,为己之学的做法会不会吃亏呢?

亏,人人吃过;道,不一定都行过,就好像不是人人真正生活过一样。

最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来自选择。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这是自己的事。师父说:"不仅要青春无悔,更要人生无悔",怎么做能实现"人生无悔"呢?

专注,聚焦,不凑热闹。

干净,深刻,海阔天空。

请问,害怕吃亏意味着什么?换个角度叫做狭隘。狭隘可以有多狭隘呢?估计所谓公共事件,最多听听新闻骂骂娘,真正切己的公共事件呢?最大也就是一起小车祸吧?就在这么狭小的世界里兜圈儿,必然天天吃亏,而且一辈子都在吃亏。


四,为什么道听途说就是德之弃了呢?

道听,听之易;

途说,说之易。

入于耳,马上就从口里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靠它来完善七尺之躯呢?这叫做"口耳之学";

入于耳,存在心里面,按照道理步听视言地生活,照着做,这才是君子之学。

师父要我们做人师,不可为经师,即是要求我们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现在的"道听途说"这句成语,演变为类似谣言的意思,内容全变,味道迥异。跟这一章所教的道理完全不是一回事,须重新认识"道听途说"这句成语了。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应当用力于君子之学的正道,避免误入口耳之学的岐途。

放眼人生,打开心量。

日日为功,不疾而速。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415阳货第十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