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爱国者


原来你是这样的爱国者_第1张图片
题图来自 IM Free

01

S在班上有个哥儿们来自波黑,一个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岸、人口“只”有三千多万的小国。我们暂且在这儿称他为波仔吧。


波仔去年九月来到德国弗莱堡,在全德排名第一的运动学专业读硕士——可想而知那课业的压力有多大了!波仔也很珍惜这个研修机会,圣诞节时没回家,留在新年空荡荡的图书馆里独自复习两三个月后的考试。

除了学业压力外,由于来自非欧盟国家,波仔在一开始申请签证时就波折重重。刚落地时因为德国当地银行的一个小失误,他去年十月差点没能成功续签(德国的学生签证政策是先给三个月的临时签证,等落了地注了册才可以申请续长期学生签),本来已经抱着要打包行李退学回家的绝望打算了,但总算是突然有了转机,又能留下继续读书了。

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波仔在德国找房子的经历也是一言难尽。抢手的学生宿舍是很难轮到的;在外面找房子的话,开学季里要么不便宜要么很难抢到要么条件很差。波仔在第一学期短短五六个月间就换了三四个住处。


但波仔最终还是“顺利”结束了在德国的第一个学期,二月底考完试他就坐上回家的火车了,打算等四月份新学期开始再回德。我原本满以为在陌生的德国经历了这样充满磨难的半年后,波仔应该很开心可以回到熟悉的家乡和亲友之间了吧。结果,波仔到家的第二天就告诉S,他想回德国了!惊讶之下忙问他为什么,他说,波黑太不发达了,同胞们都太懒惰了(和他在德国的研究生同学相比…),各种基础设施也远比不上德国……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波仔刚回到家一天就已经如此“怨气”满满——一般回到久别的家乡怎样也会有三五天的短暂甜蜜期吧!

一周后,波仔似乎已然达到了忍耐的极限,当下就改了回程车票,提前结束了在家乡的假期——即便这意味着他要独自离开熟悉的家人、去一个陌生国家生活,要多交一个月的房租账单,或许一两年之后才有机会再回去。


02

我现在实习的公司同组里有个印度小哥,同样也是实习生。今年是他在斯图加特大学读研的第二年。一次工作休息之余,我们几个实习生凑在一起闲扯。印度小哥聊到前不久他突发急症、去医院做了个腹部小手术的经历,因为有其他实习生不熟悉在德国的看病流程,印度小哥就仔细说了下该怎么去医院看病。

在德国如果不是急症的话一般不会去大医院,会直接去自己的家庭医生那里;到了医院先排队,跟护士初步解释病情,再转到下一个护士或者直接转到医生,就可以按病情接受诊疗了;去医院的话也只需要带一张医保卡,其他的什么都不用,也不需要填表格填个人信息,数据全记录在系统里——印度小哥对此赞不绝口,他说在印度看病要填上大概一百张表才能挂上号。手术不需要付钱,全由医保支付——印度小哥还开玩笑说住院两天顺便省了三顿饭钱,因为病号饭免费。因为生病而请假就算是实习生也不会扣除工时或假期天数(是的,连实习生都有每月假期配额)。


后来和印度小哥熟悉了一点,我就好奇地问他,那你毕业后打算回国吗?

印度小哥很干脆地说,打算努力在德国找到正式工作,先工作几年再说。


03

我对自己在英国和德国遇到的每个留学生都有习惯性的好奇心,想知道TA毕业后想不想回国,能不能留下——也许还掺了点儿八卦心态在里面吧。但我很少追问别人那个决定背后的原因,除非我跟这个人足够亲近。因为,这毕竟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闲聊话题:如果觉得自己长大的地方不那么美好、不想回去,也许会心生矛盾吧?如果抱着坚定的决心想留下最后却不行,肯定会痛苦吧?如果被夹在家乡亲友和异国生活两个选择之间,那决定大概并不容易吧?


若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谁都渴望能够含着金钥匙出生在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度。然而一个人出生的时空是世界上最无公平可言的事——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已被TA的出生地点所决定了(geographical determinism)。或许真的有能够坦然拥护“子不嫌母丑”的孩子;可是,谁又会拒绝自己呱呱落地之时,就可以安然躺在一位美丽母亲的臂弯,被她温柔又期盼地注视着呢。


原来你是这样的爱国者_第2张图片
爸爸也很温柔! (图片来自 IM Free)



原来你是这样的爱国者_第3张图片
谢谢你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你是这样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