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中国中产面临财富缩水,谁在抢我的钱?

“中国梦”正在成为现实。但另一个忧虑是,其成真速度有可能赶不上破灭速度。


就在“经济危机”的言语巫术混杂情绪恐慌肆意蔓延的寒蝉之秋,瑞士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送来了国富民强的锦旗。该报告称,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高达1.09亿人,其增速比美国更快。


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富起来。中国家庭财富总值达22.8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有外媒据此称,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富裕国家。这份由瑞信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还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内,中国几乎每周都会产生一位新的亿万富翁,今年新添富豪人数152000人。


关于“如何就算中产阶级了”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艰难、焦虑、并不体面且充满不安感的人生,让我们无法将自己的生活与在美国片里看到的中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看看灯塔国的中产,就算我们不能像《欲望都市》一样买买买,起码也得能如《绝望主妇》一样安心和邻居勾心斗角吧。然而加班累成狗的中国中产们,大概和邻居打照面的机会都少的可怜。


但在这次瑞信研究院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的中产标准里,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就可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PurchasingPow erPar-ity,简称PPP),以本地购买力进行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按此标准换算到中国,个人财富在17.63万元-176.3万元之间、家庭财富(以中国户均3.5人的人口结构计算)约在6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即可算作中产阶级。


由此,1亿中国中产诞生了!从此,我等城市贫民,也可忝列中产。据说,中国式中产阶级一般都拥有一套80平方米以上的房产,10万元以上的私家车,以及至少15万元的年收入。


这显然比媒体、社交网络上经常探讨的中产阶级标准要宽松的多。最新一份关于北亚地区的中产阶级调查则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在另一份调查当中,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流动资产中位数是150万元。


在据说聚集了大量中产阶级的“知乎”上,关于中产生活的想象是朝九晚五,工作稳定,收入体面,未来可期,伴有自驾、凯鲁亚克、登山、度假等精神维度。还有更夸张的标准,比如起码要有辆30万的车、英语流利,甚至拥有自己的上师。


这些对中产的想象简直已经到了富豪标准,我们要很多钱,很多爱,没有什么能填补我们对这个沸腾年代的不安。GDP破七,经济下行,失业率增加。房价高,则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若楼市崩溃,其连锁反应更是不可想象。自六月股市暴跌以来,多少中产家庭的财富大缩水,一夜之间大家都开始谈论现金为王。瑞士的研究员发再多中产证,也无法消弭中国中产的朝不保夕之感。


事实上,瑞信的报告也验证了中产的这种焦虑。瑞士信贷集团研究中心的斯蒂尔利(Markus Stierli)认为,自2008年起,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和人口数已经无法同步,财产的分配也朝向较富裕的人口阶层流动,这两个的因素的结合,可能会造成中产阶级的财富无法累积


财富增长重心已倾向于财富水平较高的阶层,富裕阶层的财富自2007年占财富总值增加了5%,中产阶级所占的财富自2007年起下跌9%至13%。你觉得你的中产生活怎么这么苦逼,这不是错觉。


钱和人类一样爱热闹,就喜欢扎堆。钱生钱的把戏最令人着迷。1亿中产,理所当然催生了国内理财市场的大爆发。人家不是说了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但更多时候,可能你去理财,他绝尘而去。王熙凤陪贾母打牌,王熙凤指着贾母放钱的箱子说:“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玩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

1亿中国中产面临财富缩水,谁在抢我的钱?_第1张图片


金融和货币政策看似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由于知识的欠缺,多数人在剧烈变化的货币政策和市场中都是被收割的——很多时候往往自己都没有感觉。


有资本的人通过知识所挣的钱,远远比其他付出脑力体力的劳动者更容易。房奴在全球范围内被轮流收割已经有漫长的历史了;股票作为散户和中产阶级最喜闻乐见的投资方式,也很少有人长期盈利,多数是去送钱的;即使最保守的现金持有者,货币政策也会通过贬值慢慢剥削他们。只要持有任何现金或者资产,你就已经处于金融市场中,尽管市场上赚钱的机会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中产阶级是没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心态的,赌与不赌都是输。


在今年上半年股市狂热之时,吴晓波曾撰文《疯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其外的人,都不出意外的将成为受伤者。


这一次泡沫运动,肯定将成为产业格局及家庭财富重新配置的一次转折点。从此以后,中国将由一个野蛮的产业商业主义时代,正式步入更为野蛮的金融商业主义时代。


那时大家都在教育我怎么去做资产配置,什么鸭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把30%投向风险与收益较高的证券市场,30%购买理财产品,20%购买债券产品,保持20%的现金流动性。


那时每天呈现在我面前都是资产盛宴,但凡拿的出手的金融产品,都是收益可期风险很低——牛市是国家牛,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被理解为国家信用背书,国企发的企业债跑不了,连P2P都可以信任平台和担保公司的赔付。


那时金融产品们排排坐,就等着我翻牌子,带我发财带我飞。而且这牌子不翻都不行,因为听说这是新一轮资产泡沫,别人都跟着飞了,我若保持不动,就输在了财富管理的起跑线上。


兜里有钱的人比没钱的人更不安,投资变成一件非常令人纠结的事。可是斗转星移日月更替,刚刚过了十个月,我还没攒足可以分配到不同资产篮子里的钱,那一桌资产盛宴就都变了质。在这个“更为野蛮的金融商业主义时代”,钱没了,可能还没搞清是被谁掏走的。


于是,花儿街参考总结以下几种,眼下最可能“抢钱”的投资方式,虽然知道大家都是偏向虎山行、富贵险中求的真汉子,但也还是提个醒儿:


A股这个熊孩子

A股这熊孩子在最近半年很不懂事,能把所有的节都过成“劫”,端午节前大跌,端午节成了“端午劫”,紧邻的父亲节也成了“跌劫”。


最近几周大家都在说反弹了,今天沪指下跌104点,于是重阳节顺势成为“重阳劫”。最近半个月解套的钱又都还回去了;但这半个月来涨的天数比跌的天数多的多,还是净赚了很多开心的日子。

1亿中国中产面临财富缩水,谁在抢我的钱?_第2张图片


后市会怎么走?暖的一面是,监管层在换帅,融资盘在恢复,股民们关于股灾的七秒汇率已delete殆尽。但硬币的另一面依然写满阴霾,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注册制改革、以及传说中会由地产崩盘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马克思那大胡子在政治经济学的课本里告诉我,股价和市场利息率成反比,既然股权投资波谲云诡,要不要转向债券投资取暖呢?


低利率也来敲门了

可是,自从股市这熊孩子趴在地上后,低利率也来敲门了。眼下,银行间货币利率降至2.5%,1年存款利率1.75%,债券收益率趋降,货币基金收益率低于3%,理财收益率下行开启。马大胡子你都是骗我的么?


眼下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啥明晃晃的违约纪录,可收益率在一路下行。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从5%下滑至4%,眼下已有大规模入3%的趋势。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9月有108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低于3%。


互联网金融:你看上了别人的利息,对方看上了你的本金

水降船低,别指望互联网金融风景这边独好。曾被寄予厚望会革命银行的余额宝,近30日的年化收益已经退居到3.0613%。还在维持相对高息运行的P2P平台,今年以来出现跑路或提现困难的多达677家,曾经说过的平台担保与担保公司烟消云散。你千挑万选看上了别人的利息,对方看上的却是你的本金。


中字头企业债,然并卵?

中字头的企业债也不如我们臆想中那样固若金汤,几天前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股份”,就出现了20亿元的“10中钢债”到期无法回售的危机。中钢集团因此给“10中钢债”投资者发了一份“恳请函”,说公司部分业务停摆,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若投资者在2015年10月行使回售选择权,公司将无力兑付到期本息,势必出现违约风险。palapalapala,总之就是没钱还。


致地产那逝去的青春

几年前大家炒股受伤时,总会说一句结语“有钱还是买房子保值吧”,买不起核心区的房子,就互相打气说回老家买、在城郊买,坐等房地产升值的春风吹过玉门关。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的课题组做过一个估算,据说天朝正在规划的新区、新城,可以装下34亿人口。在房地产经历了十年大跃进后,眼下大概只有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中心区,房价才可能跑赢通胀。绝大多数新区、郊区的房子,将处于“很难出租、很难出售、很难自住”的“三难”境地。买了便宜房子,估计是很难等到升值的春风了。


就算是砸锅卖铁在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中心区,花个五六百万买套房产,一年收十万租金,房屋产租金回报率还不到2%,如果不想做慈善,买房可能还不如上面几项灰头土脸的投资去处。


现金陷阱

既然交给别人都不放心,难道要把钱放在鞋盒子里、藏在床底下了吗?呵呵,你们天天哭嚎着要央妈量化宽松,央妈印钱了,你们鞋盒里的钱能跟着同比例增长吗?过几个月美帝加息,人民币贬值了,你藏鞋盒里的钱能躲过去吗?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看往期热文,戳

会有党妈替你妈逼你结婚,人均40平米以上要征房产税?

胡润富豪榜| 健林夺冠,首富原来是首负;强东落榜,奶茶竟然不旺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1亿中国中产面临财富缩水,谁在抢我的钱?)